羅詩惠, 李東梅, 車 藺
(成都理工大學,四川成都 610059)
成都市高校用地擴張模式對比研究
羅詩惠, 李東梅, 車 藺
(成都理工大學,四川成都 610059)
在我國高等院校普遍擴招而不斷進行用地擴張的背景下,文章借助奧維互動地圖、Google Earth等軟件,以成都市八大高校為例,通過定性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深入探究其用地擴張模式,從而總結出成都市高校用地擴張模式的一般特征,以期為高校擴張調控對策提供借鑒。
成都高校; 用地擴張模式; 一般特征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不斷由注重培養尖端人才向注重提高大眾整體文化水平轉變[1],一大批高等院校新區相繼建成。因此,研究成都市高校用地擴張模式及其一般特征對今后高校進行合理的用地擴張具有重大意義,有利于提高高校用地擴張立足于宏觀與長遠的目光,以促進高校多方面相互協調的健康可持續發展[2]。
本文研究范圍為成都市主要高校新老校區,即包括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西南財經大學、成都理工大學、四川師范大學、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成都大學八所高校。研究范圍涉及了成都市兩大城市圈層以及周邊峨眉山市、眉山市和廣漢市的部分區域。
2.1 遷移擴張模式
遷移擴張,即高校在新的區域擇地建立新校區。如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財經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四川師范大學、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等所采用的用地擴張模式都為遷移擴張。
研究表明,除電子科技大學九里堤新校區和四川師范大學成龍新校區以外,成都市高校新校區選址普遍呈現往外圈環線遷移的特征,且位于成都市三環路以外,大多地處成都市郊區或郊縣,新校區擇址郊區化明顯。
究其原因,主要因為高校大規模的擴招使得老校區人地矛盾突出,而位于市區的高校老校區周邊已高樓林立[3],其在市區沒有足夠的接觸擴張空間,并且隨著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市區地價高昂。因此在種種限制條件下,地價較低、交通日趨便利、環境優美的郊區成為了大多數高校新校區擇址時的最終選擇(表1)。
但在高校擴張郊區化的同時,使得遷移擴張后的各高校新老校區之間分布相對分散,并且隨著遷移距離的增加,老校區經過歷史積淀所形成的特有的文化氛圍在新校區得到的傳承呈減弱趨勢(表2)。
同時,通過Google Earth等軟件對成都市六大高校新老校區面積進行測量,結果表明,除電子科技大學九里堤新校區面積呈負增長以外,其他高校新校區面積較老校區都呈不同程度的正增長。增加的校區面積造就了廣闊的校園環境,使得高校有條件完善其基礎設施,以提供更好的教學設施和教學條件,來滿足隨著大學擴招而帶來的大學生需求。

表1 高校新老校區區位概況
2.2 接觸擴張模式
接觸擴張,即高校在原地基礎上擴大其校區規模。如成都理工大學,其老校區位于成華區十里店,占地面積約59 ha,其采用接觸擴張模式向東擴張校區用地時,校區總占地面積達到193 ha,新校區面積較老校區增加近74 ha。
究其原因,主要因為成都理工大學位于成都市2.5環,處于近郊區,經濟發展相對落后。在此種背景下,其通過較低的地價原地圈地擴張。該種擴張模式雖不會打破高校原有的學術環境氛圍,也有利于其文化資源、辦學設施的共享,但從高校長遠的發展來看,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市區地價寸土如金,高昂的地價將會很大程度上限制高校的再次原地擴張。如此看來,日后成都理工大學若要再次擴大其辦學規模,也必將面臨采取遷移擴張模式進行其用地擴張。

表2 高校用地遷移距離 km
2.3 接觸—遷移擴張模式
接觸—遷移擴張,即高校在擴大其規模時接觸擴張和遷移擴張同時進行。如成都大學,其在用地擴張時,先后采用了遷移擴張模式和接觸擴張模式。其老校區位于金牛區,占地面積約13 ha。2002年,成都大學首次采用遷移擴張的模式,將其新校區遷到位于郊區的龍泉驛區十陵鎮,新校區占地面積約87 ha,相比金牛區老校區增加了近73 ha。但位于郊區的成都大學在其第二次擴張用地時,采用的是接觸擴張模式,圈地93 ha,相比十陵校區增長約7 ha。
究其原因,主要因為其金牛老校區位于經濟繁華的市區,在政策、地價、空間等因素的限制下,其不得不另行擇地擴張。而其第二次采用接觸擴張的模式進行校區擴張,也正是因為其第一次遷移到郊區龍泉驛區后,經濟較為落后的郊區沒有種種限制,才使得其可以在原地圈地以擴大其辦學規模。
上文通過對比分析成都市高校的三種用地擴張模式,總結出其一般特征:
(1)市中心的經濟輻射功能隨距離的增加而不斷減弱,根據中心—外圍理論 ,校區逐漸向外圍發展,新建校區周邊經濟功能和經濟集聚作用逐漸降低,受地價區域差異的影響,總體上表現為從中心城區地價較高的地區向外圍郊區地價較低的城區遷移,呈現明顯的往外圈環線遷移的特征。
(2)隨著新校區遷移距離的增加,新、老校區間的空間聯系及文化交流均呈減弱的趨勢。
(3)高校新校區用地面積相對老校區呈正增長,其為基礎設施及教學規模的擴大提供了有利條件。
本文雖對成都市高校用地擴張模式的一般特征進行了分析總結,但對高校用地擴張模式的驅動力卻沒有進行深入的研究,今后的研究將更加注重其內在機理驅動力的研究,以期對日后高校擴張調控對策提供更強的借鑒意義。
[1] 楚海泉.呈貢大學城區域經濟效應展望[J].中外企業家,2013(1):255.
[2] 楊會良,王悅欣.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高校持續健康發展[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04(3):1-5.
[3] 謝杪.談高校擴張[J].經營管理者,2010(15):264.
羅詩惠(1995~),女,本科,研究方向為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
TU984.14
A
[定稿日期]2017-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