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倩, 樊曉剛, 蔣玉飛
(四川大學錦江學院, 四川彭山 620860)
創建培養土木類應用型人才的院企合作模式探究
李 倩, 樊曉剛, 蔣玉飛
(四川大學錦江學院, 四川彭山 620860)
2014年中國教育部改革方向確定,在1 200多所普通高等院校中將有600多所逐漸轉型為應用型本科,占高校總數的50 %。文章就應用型本科教育存在的問題,以土木類院校為例進行了分析,基于“創建培養土木類應用型人才的院企合作機制”的四川省教改項目,對完善土木類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院企合作模式進行了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果。
土木類應用型人才; 院企合作; 合作模式
我國大學本科教育主要分為兩個陣營:應用型本科和研究型本科,這兩種本科教育對學生的培養具有共同的基礎,但是側重點各不相同(圖1)。

圖1 研究型本科和應用型本科對比
隨著建設行業全面進入市場經濟的軌道,土木類的工程技術人才需求從傳統的建設工程技術體系轉軌到執業資格認證體系,如今的建設行業需要大量的既有執業資格又有實踐工作能力的專業人才。面臨這樣一個形勢,雖然土木類應用型本科教育早已被教育界提出并推廣,但是經過多年的探索,應用型本科仍然存在很多突出的問題,任重而道遠。
通過調查研究發現應用型本科教育仍然存在幾個突出的問題需要解決:
(1)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和細則尚屬于探索階段。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和實踐性教學的實施細則仍然停留在初步探索階段,還沒有實質性的突破和發展,基于傳統大學培養的條件和基礎,觀望、等待和敷衍等現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2)應用型人才培養硬件、軟件條件尚未完善。應用型人才培養軟硬件條件不健全,應用型本科培養需要規模的實踐性師資隊伍的建立,而現在大部分教師從研究型大學培養直接轉變為高校教師,缺乏實踐性教學的知識和技能。再者,應用型學生的培養需要校內實訓模擬實驗室和校外實訓基地的完善和配套,否則應用型人才培養永遠是紙上談兵。
(3)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仍然存在同行業脫節現象。教學計劃的制定很多時候仍然在閉門造車,企業的需求和學生的培養仍然存在脫節現象,應用型本科的實質是將行業需求和學生培養緊密聯系起來,長效的院企合作模式急需建立和完善。
針對以上提出的突出問題,為了在院企合作平臺的基礎上改變以往的合作模式,打破合作瓶頸,真正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我們探索并完善了院企合作的模式。
在充分利用地方企業資源的情況下,建立有效的“院企合作”模式是當前打破瓶頸最有效的方法。“院企合作”在企業和高校之間搭建合作平臺早有探索,但往往效果不佳,呈現高校“一頭熱”的現狀。根據大部分學者以往的分析研究,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一些因素:“社會認識因素”“學校與學生因素”“企業本身因素”及“政策機制因素”[1]等。這些因素都是更細節而且單一的因素,根據我們的研究發現非常重要的一個綜合因素在于合作模式方面。以往的合作模式太單一,較片面的著眼于將學生“送出去”,忽略了“引進來”,或者“引進來”做得不夠。而且“送出去”只是關注學生只要有企業能提供實習機會和崗位即可,而忽略了“實習基地”的建設,故缺乏穩定和長效性。
經過項目的調查分析,發現院企合作模式應該是穩定的、多方位的、長效的。
(1)長效性:建立長效、友好的院企合作關系,在行業中挑選具有代表性的企業,建立院企合作試點單位,根據企業的基本情況,商討具體的合作方式,建立合作基地。
(2)“1+1送出去”:建立院企合作實踐基地,將一個青年教師主體和一個學生主體“送出去”,打破以往只將學生送出去的思路。從我們的調查問卷關于“高校教師實踐經驗”調查數據分析顯示,土木工程專業教師隊伍急需提升工程實踐經驗方面的能力(圖2)。

圖2 高校教師實踐能力調查
(3)“請進來”:通過院企合作建立企業專家庫,將行業一線專家“請進來”,在學校人才培養過程中提升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整體水平。
基于以上思路,我們構建并且已經開始實踐的院企合作平臺如圖3所示。

圖3 院企合作平臺
該院企合作平臺中專家庫的重要性體現在專家庫專家參與學院課程教學大綱修訂、課程設計及畢業設計指導等,為學院構建長遠發展的穩定“外圍”師資隊伍。院企合作基地的重要性體現在為學生及教師提供長期、穩定的企業實踐基地,提高學生及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
院企合作除了解決單一合作模式問題以外,還有一個關鍵因素——實現企業和高校“雙贏”的途徑。為了避免高校“一頭熱”的現象,企業在合作中要尋求動力根源。項目在合作模式實踐過程中,我們總結出以下共同發展的合作目的:
(1)服務于地方經濟,企業和高校共同聯合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2)推廣企業形象,促進企業發展。
(3)建立院企合作基地,拓展企業橫向發展線路。
(4)高校與企業密切合作,共同申報科研項目,提高企業科研能力水平。
(5)高校和企業共同攻關工程技術難題,高校資源服務于企業。
為完善院企合作模式,通過摸索,我們采用了多種手段和方法,總結出以下途徑路線,并在后續與多家企業構建合作平臺的實踐中得到應用(圖4)。

圖4 途徑線路框架
基于以上途徑和方法,我們成功地與15家企業建立了院企合作的平臺,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項目通過與15家企業建立的院企合作基地,對以上提出的合作模式進行了有效的驗證,發現基于雙方互贏機制下長效而多方位的合作模式可以運行的很好。取得的成果如下:
(1)與15家企業推廣并建立了院企合作基地(圖5)。

圖5 基地建立
(2)8種具體合作內容和方式。在于15家企業建立長效合作關系過程中,雙方商討出以下8種合作方式:①學生到企業實習;②教師到企業觀摩、實習;③企業行業專家專題講座;④企業行業專家參與教學計劃修訂;⑤企業行業專家參與指導畢業設計;⑥企業招聘實習優秀畢業生;⑦企業與高校聯合科研;⑧企業與高校共同攻關工程技術難題。
(3)對應用型人才培養提出強調和調整。在合作過程中針對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提出了強調和調整(圖6)。圖中的“1+1”指導是指一個行業專家加一個高校教師共同對學生進行指導。

圖6 人才培養方案調整
應用型本科教育仍然任重而道遠,“院企合作”是促進應用型人才培養有效的途徑,但以往的合作總是效果不佳。通過我們的研究分析,剖析了目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合作模 式完善的途徑和方法,并在院企合作實際案例運行過程中進行了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結論如下:(1)院企合作模式避免太單一,合作應該是長效、穩定、多方位的;(2)合作模式完善過程中應注意推行動力的思考;(3)合作模式的提出應基于有效的途徑和方法;(4)合作模式應以實際案例加以驗證。
[1] 吳春芳,張秀云.高職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實施效果的調查報告[J].人力資源管理,2015(9).
四川省教改項目《創建培養土木類應用型人才的院企合作機制》(項目編號:JG201304)
李倩(1986~),女,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為結構工程;樊曉剛,副教授;蔣玉飛,講師。
G642.45
A
[定稿日期]2017-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