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光輝
(成都市郫都區農業和林業局,成都 郫都 611730)
秋延栽培彩甜糯玉米新品種比較試驗初報
宋光輝
(成都市郫都區農業和林業局,成都 郫都 611730)
為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有效供給,加快品種創新,實現當前品種更新換代和合理布局,對12個彩甜糯玉米新品種以秋延栽培模式進行品種比較試驗。結果表明:飛越、129、608、南澳彩甜糯相比對照品種優勢較強,其余品種優勢一般。其中飛越(圓筒形)的品種辨識度更高,萬紫糯1227(紅粒、圓筒)為市場稀缺品種。
秋延栽培;彩甜糯玉米;新品種;比較試驗
成都平原的盆地及丘陵地區種植鮮食玉米以糯玉米為主,近年來以甜加糯(甜粒∶糯粒=1∶3)的彩甜糯玉米占據了市場主導,純糯粒的糯玉米品種逐漸被市場淘汰。通過對近年來成都地區鮮食玉米市場的調研發現,彩甜糯玉米品種從無到有,再從有到優,依次經過了從彩糯二號(純糯、灰紫粒)、彩甜糯617(甜加糯、紅紫粒)、真好(甜加糯、紅紫粒、大棒型)品種的更新換代,從中不難得出彩甜糯玉米品種對品質和產量效益進行了不斷升級。
隨著種植面積的逐年增加,品種的多亂雜和種植季節高度集中的現象凸顯,嚴重制約了鮮食玉米產業的健康發展。為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有效供給,加快品種創新,實現當前品種更新換代和合理布局,筆者于2016年開展了秋延栽培彩甜糯玉米新品種的比較試驗,篩選適宜當地當季種植的優質新品種,為進一步示范推廣提供依據,現將試驗結果報告如下。
1.1 試驗材料
供試品種見表1,參試共12個品種,以真好為對照(CK)。
1.2 試驗田條件
試驗在四川德維藍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試驗田進行,土質為沙壤土,肥力中等,水源為井水,排灌條件良好,前茬為絲瓜。
1.3 試驗設計
參試品種采用隨機區組排列,3次重復,共36個小區。小區長方形,寬1.5m,長22m,株行距40cm×75cm,小區面積33m2,四周設保護行。
1.4 試驗方法
試驗于2016年7月20日播種,采用營養基質穴盤育苗,于2016年7月28日移栽于試驗田,生理苗齡為1葉1心,苗齡8d。采用黑地膜覆蓋,按單畦雙行排列,并留有觀察通道與保護行。試驗田底肥施用復合肥50kg/667m2、尿素15kg/667m2、鉀肥20kg/667m2、丁硫毒死蜱顆粒4kg/667m2,在小喇叭口期和大喇叭口期分別追施復合肥10kg/667m2,在抽穗時期及時進行螟蟲和蚜蟲的防治,及時清除植株分蘗和多苞。以上各項栽培管理的措施均一致,同一項目管理在同一天內完成。

表1 試驗品種及來源
1.5 觀察考種
定期觀察記錄各品種的生育期、植株特性及抗性等性狀,適時采收考種取樣,以棋盤5點取樣方式在每小區隨機選取10株玉米植株采收果穗樣品。
2.1 生育期特性(見表2)
如表2所示,萬紫糯1227生育期最短,為71d,JNK1604、HS1602、彩糯10生育期較長,均為78d,其余品種生育期居中,在74~76d之間。
2.2 主要特征特性(見表3~4)
2.2.1 長勢與株型 各品種長勢均強,株型為緊湊型的品種有129、608、13-1、真好、南澳彩甜糯、JNK1604,除JNK1602株型較為松散,剩余品種均為半緊湊。

表2 各品種生育期(單位:年,月,日,d)
2.2.2 株高與穗位高 由表3可知,翠紅雙彩、JNK1604、HS1602株高和穗位高均相對較高,均在250.33~260.00cm之間和98.67~109.00cm之間。其中株高最矮為129,為192.00cm,穗位高最矮為13-1,為62.33cm。
2.2.3 抗病性 對銹病和紋枯病的感病情況觀察得出,抗性較弱的品種有萬紫糯1227、南澳彩甜糯、彩糯10,其余品種抗性相對較強(表3)。
2.2.4 果穗性狀
2.2.4.1 穗長及禿尖長 由表4可知,穗長除萬紫糯1227、13~1分別為15.5cm和14.2cm較短外,其余品種穗長均較長,均在20.0cm左右。其中穗長最長為JNK1604,為21.0cm。禿尖長最長的品種為JNK1604,為2.5cm;禿尖長較短的品種有萬紫糯1227、飛越、129、608、南澳彩甜糯、JNK1602、彩糯10,均在0.5cm以內。其中129、南澳彩甜糯、JNK1602禿尖長均為0.0cm。

表3 各品種植株性狀(單位:cm)
2.2.4.2 穗粗及軸粗(見表4) 穗粗較粗的品種有飛越、608、南澳彩甜糯、JNK1604、HS1602、彩糯10,穗粗最細的品種為萬紫糯1227,為4.0cm。軸粗較粗的品種有129、608、13~1、真好(CK)、南澳彩甜糯、JNK1602、JNK1604、HS1602。其中,HS1602軸粗最粗,為3.8cm,軸粗較細的品種為萬紫糯1227、飛越、翠紅雙彩,均在2.5cm到2.9cm之間,軸粗最細的品種為萬紫糯1227,為2.5cm。
2.2.4.3 商品性狀(見表4) 除JNK1602、JNK1604、HS1602籽粒色為灰紫色-白,其余品種籽粒色均為紫紅-白。其中萬紫糯1227的籽粒為紅色,并且紅色籽粒占籽粒總數比例大。果穗形狀為(近)筒形的品種有萬紫糯1227、飛越、翠紅雙彩(近筒形)、JNK1602(近筒形)、JNK1604、HS1602,剩余品種均為錐形。所有品種的粒形均為半馬齒,行粒數達到18~20之間的品種為JNK1604、HS1602,其余品種行粒數均在12~16之間。
2.3 產量
各品種的產量高低由單果穗的包葉重(表4)可比較,對各品種的單果穗苞葉重進行方差分析為F0.05(11,12)=2.71733 表4 各品種果穗性狀(單位:cm,g,n) 3.1 討論 從試驗結果表明:JNK1602、JNK1604、HS1602 3個品種僅從籽粒顏色(灰紫)上已經不符合市場要求,其品種優勢一般;飛越、129、608、南澳彩甜糯在產量上占據市場優勢,品種優勢較強,但在苞形的差異上,飛越(圓筒形)在多亂雜的品種市場中的辨識度更高,其中萬紫糯1227(紅粒、圓筒)為市場稀缺品種,可以從一味追求高產的品種競爭中進行品牌戰略的回歸,增加其附加值,那么此品種的優勢會進一步提高。 3.2 品種綜述 按品種的產量高低可篩選出優勢品種飛越、129、608、南澳彩甜糯、JNK1604、HS1602;按品種稀有程度可篩選出品種萬紫糯1227。 3.2.1 飛越 生育期居中,株型較緊湊,抗性強,長勢強,株高以及穗位高均居中,果穗長,禿尖短,圓筒形,穗粗較粗,軸粗較細,淺紫紅色-白色,半馬齒,穗行數為14~16n,產量高。該品種株型較緊湊、長勢強、抗性強、中熟、果穗形狀辨識度大、棒大軸細籽粒大、基本無禿尖、粒色好、商品性好、產量高,品種優勢大。 3.2.2 129 生育期居中,株型緊湊,抗性強,長勢強,株高以及穗位高均較矮,有背苞,果穗較長,無禿尖,圓錐形,穗粗居中,軸粗較粗,深紫紅色-白色,半馬齒,穗行數為12~14n,產量較高。該品種株型緊湊、長勢強、抗性強、中熟、有背苞、果穗圓錐形、軸粗、無禿尖、粒色較好、商品性較好、產量可觀,品種優勢較大。 3.2.3 608 生育期居中,株型緊湊,抗性強,長勢強,株高以及穗位高均較矮,果穗較長,禿尖短,圓錐形,穗粗軸粗均較粗,深紫紅色-白色,半馬齒,穗行數為12~14n,產量較高。該品種株型緊湊、長勢強、抗性強、中熟、果穗圓錐形、棒大軸粗、基本無禿尖、粒色較好、商品性較好、產量可觀,品種優勢較大。 3.2.4 南澳彩甜糯 生育期居中,株型緊湊,抗性較弱,長勢強,株高以及穗位高均較矮,有背苞,果穗長,無禿尖,圓錐形,穗粗軸粗均較粗,深紫紅色-白色,半馬齒,穗行數為14~16n,產量較高。該品種株型緊湊、長勢強、抗性較弱、中熟、果穗圓錐形、棒大軸粗、無禿尖、粒色較好、商品性較好、產量可觀,品種優勢較大。 3.2.5 JNK1604 生育期較長,株型緊湊,抗性強,長勢強,株高以及穗位高均較高,有背苞,果穗長,禿尖較長,圓筒形,穗粗和軸粗均較粗,灰紫-白色,半馬齒,穗行數為18~20n,產量高。該品種株型緊湊、長勢強、抗性強、晚熟、有背苞、果穗形狀辨識度大、棒大軸細、禿尖太長、粒色差、商品性差、產量可觀,品種優勢一般。 3.2.6 HS1602 生育期較長,株型松散,抗性強,長勢強,株高以及穗位高均較高,果穗長,禿尖較短,圓筒形,穗粗和軸粗均較粗,深灰紫-白色,半馬齒,穗行數為18~20n,產量高。該品種株型較緊湊、長勢強,抗性強,晚熟,果穗形狀辨識度大,棒大軸細,粒色差,商品性較差,產量可觀,按當前市場需求,品種優勢一般。 3.2.7 萬紫糯1227 生育期短,株型較緊湊,抗性弱,長勢強,株高以及穗位高居中,果穗短,禿尖短,圓筒形,有背苞,穗粗和軸粗均較細,紅(白)色,半馬齒,穗行數為14~16n,產量低。該品種株型較緊湊、長勢強、抗性弱、早熟、果穗圓錐形、籽粒紫紅色,白粒少、棒小軸細、商品性較好、產量較低,按當前市場需求,品種優勢一般。 [1]徐家譜,時艾旻.國家玉米品種試驗初報[J].云南農業科技,2006(5):52-54. [2]柴政,汪來田,郭瑞紅,等.鮮食糯玉米品種試驗初報[J].農業科技通訊,2017(5):128-130. [3]魏桂娥,陸陳強.糯玉米新品種比較試驗[J].安徽農業科學,2002,30(6):912-914. [4]楊躍華,蘇宇洪,李文君,等.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四川鮮食玉米產業健康發展[J].農業科技動態,2016,8(11). [5]鐘衛勝.鮮食甜、糯玉米新品種比較試驗初報[J].福建農業科技,2012(2):22-23. [6]晏禮彬.郫縣鮮食菜用玉米秋季栽培技術[J].四川農業科技,2011(6):31-32. 2017-06-10 宋光輝(1963-),男,主要從事水稻蔬菜新品種試驗示范與推廣工作。
3 結論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