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英 轉
(山西省晉中市交通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站檢測中心,山西 晉中 030600)
貴州地區國省干道微表處應用現狀分析
武 英 轉
(山西省晉中市交通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站檢測中心,山西 晉中 030600)
對貴州地區微表處的應用現狀進行了系統的調研,調研結果顯示,貴州地區不同區域的微表處早期病害出現的時間段不一,但最早出現病害不足半年,實施微表處后,四個代表路段的路面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根據貴州地區的實際情況,建議乳化瀝青的蒸發殘留物含量不小于62%,集料清潔度采用亞甲藍值評價,并提出了泛油、脫落掉粒和混合料破乳等情況下的改善措施。
微表處,乳化瀝青,調研
截至2015年,貴州公路通車里程已超20萬km,其中高速公路總里程達5 000多千米,已經形成了以高速公路、國省干線為骨干的公路網絡,是貴州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交通通道。“十三五”及后期,隨著公路網的不斷完善和投入使用,貴州地區的公路交通開始由大規模建設期向持續養護期轉型,公路養護正成為貴州市公路發展的新主題[1-3]。與東部發達省份相比,貴州地區國省干線公路養護技術的發展還處于起步和提升階段,面臨巨大的公路養護技術需求,尤其是貴州地處高溫多雨山區,特殊的氣候條件,蜿蜒曲折的公路線型給預防性養護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合理選擇合適的預防性養護技術并對現有技術進行適當改良一直是貴州各級公路養護部門亟需解決的技術難題。
為此,本文擬對貴州地區國省干線的微表處應用現狀進行調研分析,深入了解微表處技術在貴州山區道路養護中存在的優缺點,總結經驗并提出相應的改善措施和評價指標,為微表處技術在貴州地區的推廣使用積累經驗。
結合區域特點,選定具有代表性的路段赴現場調研,通過對現場路段整體表觀、病害類型、嚴重程度觀測、病害分布情況以及微表處路段的抗滑性能、噪聲性能的檢測,全方位了解評價微表處路段的適用情況。
2.1 調研分析
1)不同區域早期病害出現時間段不一,但最早出現病害不足半年。從以上問卷調查結果得知,各個區縣中微表處早期病害最早的不足半年,最長也只有兩年,從側面說明微表處在貴州地區的推廣應用過程中存在耐久性不足的問題,因此,在今后的推廣應用中應充分考慮如何提高貴州地區微表處的耐久性,盡可能延長微表處的使用壽命。2)貴州地區微表處呈現的病害主要集中為泛油、剝落、開裂和松散四類,為此,在今后的推廣應用中應結合實際,對癥下藥,針對不同的病害類型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以保證微表處盡可能避免其病害過早出現,提高微表處使用壽命。
2.2 代表性路段現場調研
1)代表性路段選擇。結合問卷調查結果,筆者擬對A路段,B路段,C路段,D路段等四個微表處實施典型路段進行現場調研,具有針對性地跟蹤評價微表處在貴州市的使用效果。2)代表路段調研結果及分析。a.微表處實施前后對比。筆者先后對比了該路段微表處施工前和通車半年后的抽樣檢測數據,具體結果見表1。由上述結果分析得出,通車半年后,微表處的實施對路面PCI有一定的提高,其中合川段提高最為明顯,提高了12%,但是綦江、渝北段都出現了下降,也說明了微表處易于出現早期病害;同時,實施微表處路段,RQI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其中提升最高的為渝北段,提升了74%;PQI也得到了有效提升,提升最高的是合川段,提升了16.5%,說明微表處的實施能對原路面的微小病害有良好的修復效果,提高了路面平整度,延長了路面使用壽命。b.追蹤調研及結果。筆者在通車兩年后,對四個路段進行抗滑性能評測和噪聲測試,抗滑性能測試方法遵照文獻[4]的要求,使用擺式儀進行抗滑性能測試,而噪聲測試則利用分貝儀在封閉車廂內分別以40 km/h和60 km/h的速度行駛,對車中噪聲進行測試,并與普通路段做對比,測試結果見表2。

表1 微表處通車半年后技術狀況對比

表2 抗滑系數和噪聲測試結果
由表2分析得出,四個代表路段的微表處經過兩年的服役后,其抗滑性能均能滿足規范要求,同時通過車內噪聲測試,微表處服役兩年后,在同一車速下噪聲測試結果與普通路段相當,同時隨著車速的降低,噪聲也隨之降低。
2.3 山區微表處改善措施
1)原材料改善措施。a.乳化瀝青蒸發殘留物含量。美國標準中一般要求乳化瀝青蒸發殘留物含量大于62%或者大于65%,而日本的標準要求大于60%,我國現行規范要求不小于60%[5-9]。根據貴州地區微表處的實際工程情況,并考慮到貴州部分國省干線有環山或者傍山路段,陽光直射時間段,對養生條件要求更為苛刻,綜合國內乳化瀝青生產技術條件和應用情況,筆者提出了適用于貴州地區微表處施工的乳化瀝青蒸發殘留物固含量應不小于62%。b.集料清潔度。集料清潔度是決定微表處施工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目前,國內對集料清潔度的評價主要采用的指標為砂當量,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沖洗液插入試管底部這一步驟會存在一定的實驗誤差造成試驗結果的不準確。歐美發達國家對集料清潔度的評價一般采用亞甲藍值,規定了在砂當量大于65%,玄武巖的MBV<1.0,砂巖小于0.7。筆者在結合大量試驗數據的基礎上提出了貴州地區微表處集料控制含泥量3%的MBV=1.5,即集料的MBV<1.5。
2)施工改善措施。a.泛油。當微表處出現泛油時,應采用相對較低的設計油石比;如果微表處攤鋪車標定或者設定有誤差造成的泛油應重新標定;如果出現“假泛油”,應嚴格控制用水量。b.脫落掉粒。當出現脫落掉粒時,應考慮油石比是否過小或者乳化瀝青質量問題;同時要注意施工時的天氣變化,在氣溫較低、雨天或者破乳前下雨均容易發生掉粒嚴重的現象。c.混合料過早破乳。當混合料出現過早破乳時,應及時調節用水量或者摻入緩凝劑、改變填料用量、對原路面進行預濕潤等。
根據本次調查、分析總結可得出以下結論:
1)貴州地區不同區域的微表處早期病害出現的時間段不一,但最早出現病害不足半年,且病害主要集中為剝落、開裂、松散和泛油四大類;2)通車半年后,四個代表路段實施微表處的路面PCI最高提高了12%,RQI最高提升74%;PQI最高提升了16.5%,通車兩年后,路面的抗滑性能均保持良好,滿足現行規范的要求;3)根據貴州地區的實際情況,建議乳化瀝青的蒸發殘留物含量不小于62%,集料清潔度采用亞甲藍值評價,MBV<1.5,并提出了泛油、脫落掉粒和混合料破乳等情況下的改善措施。
[1] 張 羅,汪益敏,李林生,等.基于專家調查問卷的公路路基病害預防及養護技術現狀分析[J].公路工程,2015,6(40):210-213.
[2] 黃頌昌,徐 建,秦永春.改性乳化瀝青與微表處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8:32-37.
[3] JTG E60—2008,公路路基路面現場測試規程[S].
[4] 交通部公路科學研究院.微表處和稀漿封層技術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5] Japan Emulsified Asphalt Association Standard [M]. Japan Emulsified Asphalt Association,2011.
[6] 宋哲玉,陸忠義.改性乳化瀝青技術標準與實驗方法[J].石油瀝青,2007,3(21):19-23.
[7] 徐 劍,李儲鵬,孫 霖,等.國外陽離子乳化瀝青技術要求的對比與啟示[J].中外公路,2004,2(24):67-70.
[8] ASTM D2397, Requirements for Cationic Emulsified Asphalt[S].
[9] GB/T 14685—2001,建筑用砂[S].
Analysisoftheapplicationstatusofmicro-surfacinginGuizhou
WuYingzhuan
(InspectionCenterofQualitySupervisionStationforTrafficConstructionEngineering,Shanxi,Jinzhong,Jinzhong030600,China)
In this paper, the application status of micro-surfacing in Guizhou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early diseases of micro-surfacing in different areas of the Guizhou area appeared in different periods, but the earliest out less than half a year,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micro-surfacing four representative sections pavement got improve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Guizhou region, 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e evaporation residue of emulsified asphalt content of 62% or higher, cleanness of aggregate used methylene blue value evaluation, and put forward about the flushing, peeling off and mixture demulsification of improvement measures.
micro-surfacing, emulsified asphalt, research
1009-6825(2017)23-0162-03
2017-06-07
武英轉(1985- ),男,助理工程師
U418.6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