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丹
中國有著上千年的造物歷史,每個時代都有著代表該時代精神風貌、文化水平和工藝文明的典型器物。宋瓷正是在那個特定的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環境下產生的符合宋代人審美與實用雙重價值需求的瓷器。宋瓷形制上的仿生以天然生物為藍本,仿生之物自然而又有意蘊。器型效法自然,從自然生物形態中找到締造的寄意,以花木寄情,于花中寓意傳達個人的品質,授予了器物新的內在。
仿生設計學是仿生學和設計學交互作用與影響而產生的一種新的設計思想和設計方法。它是以自然界生物為模擬的參照物,使設計出來的產品具有或部分具有自然界生物的形式、特征或功能。張乃仁在設計詞典里對仿生設計的定義是:“仿生設計指的是模仿生命形態的設計,是人類對自然生命外在形態的內在功能創造性的模仿和應用的過程”。仿生設計學以自然界萬物的“形”、“色”、“音”、“結構”、“功能”等為研究對象,有選擇地在設計過程中借鑒某些特征或功能原理進行設計,為設計者提供新的思維、原理、方法和途徑。仿生設計學是仿生學在設計領域的延伸與發展,是人類生產活動與大自然和藝術美的契合,也是設計學發展過程中萌發的新的學術生長點。仿生設計學的意義就在于,將自然元素引入到設計領域中,為設計者帶來新的靈感與創意,它可以提高產品的技術功能、實用功能和審美功能,引起受眾的心理共鳴,使設計產品煥發出一種新的生命力。
宋瓷之美,美在不可名狀之言表,它溫厚、寧靜、含蓄,強調內心的感受。宋人尋求一種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美,正如老子所言的“道法自然”。宋代文學,不管是在詞賦上,還是在繪畫上,都強調個人內心情感的抒發,祟尚自然,反對過分拘泥于形似的描摹。在宋瓷的造型上,自然萬物乃其創造的源泉,宋人擅長從自然生物形態中找到創作的靈感,截取生物形態中最活躍、最美妙的地方,與器物固有的形體相聯合,通過高度的歸納和總結,具象和抽象的完美聯系,從形似提煉到神似。
宋人將自己的人生態度和崇高的人格,通過花中的寓意,表現在陶瓷的造型上。以花木寄情、寓意、比德。如松柏的堅貞不渝;蓮花的清廉潔凈;竹子的高風亮節;蘭花的幽谷自芳:菊花的操介清遠等等。器物形態效法自然,從自然生物的形態中仿生,不但使宋瓷的造型到達一種自然的美感,并且還授予了器物新的精神內涵。從這種自然美中,我們可以看到宋人對自己精神世界的尋求。
宋瓷在造型上的仿生是將生物形態抽象化,用簡單的形體線條反映器物的本質特征,它讓器物的造型回歸自然,到達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設計的造型在清爽與淳樸的同時,又賦予了器物返璞歸真的個性。通過這種對自然美感的追求,來抒發內心的情感,使心靈得到凈化,是對內在精神情感的一種訴求。
如汝窯蓮花溫碗的造型,蓮花溫碗是宋代瓷器中非常典型的一個仿生器物,器物的造型靈感來自于蓮花的形態,蓮花寓意廉潔,有出淤泥而不染之習性,通過蓮花的寓意,來傳達個人品質的正直與清廉。溫碗呈十瓣的蓮花狀口沿的花瓣流暢連貫,碗的腹壁稍鼓呈圓弧,線條婉柔。宋人通過將蓮花的形態高度的概括和提煉,抽象的表現在器物當中,花似盛開而未開,讓整件器物在形制上達到了形似與神似,宋瓷造型上的仿生,將自然生物的形似提煉到神似,同時以花喻德,來傳遞人生態度和品格,仿生之物不僅達到了一種自然的美感,并且又有了新的精神意蘊,恰是宋瓷仿生意蘊美的體現。
無論過去還是現在,人們一直從大自然中尋得啟示和靈感。宋瓷也是如此,但單純的模仿自然界追求形似,或者是追求造型的獨特而忽視其功能性,是行不通的。宋代仿生瓷的成功最根本的原因是緣于“理性思維”。從理出發,達到造型與功能的完美統一,用簡約的造型卻恰到好處的表現出自然物最美的部分,帶給人的便是清淡典雅、愛不釋手的感覺。對于現代生活陶藝來說,器形功能的實用性是永遠不能忽視的,作為生活陶藝的本質便是實用,在滿足其功能的前提下,進行器形造型上的仿生改變,用陶瓷表現最合適的仿生設計藝術品。
可以說仿生在現代生活陶藝的應用已經成為一種趨勢,而仿生的目的便是把自然界最美好的東西以另一種形式展現出來,宋代仿生瓷恰恰在這方面做到極致。器物的形狀主要其功能性的表現,給人的是視覺的直觀感受,因此器型對于陶藝是制作者所要傳達精神的直接載體。宋代瓷器將功能與審美完美融合,在不經意間傳達作者的內心感受,形成了高雅的藝術風格。宋瓷給我們帶來的陶藝創作啟示值得去深思。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