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河端
摘要:中等職業技術不語文教材的嚴重匱乏,我校只用教育部規定的教材,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遠遠跟不上專業發展的需求,要堅持以就業為導向,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讓它成為學生成長的十分有價值的資源。
關鍵詞:中職語文校本教材;發展;利用
職業教育是“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中等職業學校開設的課程是為學習者構建通向就業的橋梁。無論是課程設置,專業教學計劃制度,教材選擇和改編,還是教學方案的設計,都要圍繞課程學習者將來就業所必須的職業能力形成這一核心目標。中等職業學校立足地方經濟特點,開發校本課程的實際需要遠遠高于其它各類教育。
2005年11月的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和國務院頒布《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強調:“堅持以就業為導向,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明確提出:“根據市場和社會需要,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合理調整專業,大力發展面向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的專業,大力推進精品專業,精品課程和精品教材建設以及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用人市場的人才需求不斷變化,新型專業技能,新知識不斷創新,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材的開發遠遠跟不上專業發展的需求。目前,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和教材建設從整體上看進展緩慢。據了解,現在職業學校使用的有部編、省編甚至地方編的教材,基本沒有統一教材。就我校這幾年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的中等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基礎版)語文教材來看,它還是傳統語文教材的模式,內容相對陳舊,形式相對呆板。雖然采取了必學、選學等形式,加入了一些口語訓練內容,也只能起到統一基礎的作用,缺少全面培養中職學生語文能力更新穎,更有吸引力的內容。
職業教育以教授實用技術為本,但作為基礎學科的語文也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工具之一,而且是工具中的工具。而現在實際情況是中職語文幾乎成為一門“雞肋”式的課程,被學校和學生所忽視。這在一定程度上中職語文教材缺乏與職業教育相適應的特點有關。目前,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語文教材的嚴重匱乏,我校只用教育部規定的教材,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仍感到內容偏多,理論偏深,實踐性內容相對不足,使我們在教學上舉步維艱。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制約著中職畢業生終身學習和長遠發展,如教學理念落后,教學模式傳統,不能創建開放、包容、民主的課堂,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目前,語文教學中所使用的教材是各專業統一的職專語文教材,比如我校有十幾個專業,不稿是學前、計算導游等用同一種教材。造成教師難以因材施教,學生難以學以致用。
我校使用的是基礎模塊教材,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其中有的選文反復出現,如《我的母親》、《勸學》、《師說》、《雨巷》等文章人世教育出版社教材已有高等教育出版課本中仍然出現。這使學生們的閱讀范圍縮小,減少了一次多學習新知識的機會。而里面的新選的語文實踐活動涉及內容不能很好反映專業知識,千篇一律,我覺得最好與所學專業貼近些、多些職場內容。當然這些的教材也并非都沒有用,例如教材中選擇了部分經典名目,如《荷塘夜色》、《賣白菜》、《雷雨》、《致橡樹》等這些文章很具有針對性與時代性,深受師生歡迎,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他們的文化素養;文言文閱讀方面,選取經典文章,如(詩經)、《采薇》、《勸學》、《師說》、《鴻門宴》等等,即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也能提高學生的古代文學修養。感受中華文明千年傳承的豐厚文化底蘊,同時又能提高自己的語文能力,培養自己的審美情趣。
語文教材所選文章無疑都是優秀作品,其中工具性和人文性教育因素的蘊涵特別豐富,個人認為在設計校本課程時,能不能拓展性地再提出一些富有啟發指導意義的問題,用以誘導學生展開由“自主到合作”的探究,從而得出問題的結論,并從中掌握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適量設計開放題,以便訓練和考查學生認讀、理解、鑒賞和評價四種基本能力,當然了,課程資源的開發和覽勝要同具體的教學內容、教學環境、教學思想相統一。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開發語文校本教材,歸根結底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但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可能單單依靠校本教材。所以,開發語文校本教材,應統籌兼顧國家和地方統編教材。形成良好的互補關系。吸收統編教材中先進的、實用的內容,如能做到實現國家,地方統編教材的“校本化”,才是最好的校本教材。發揮專長,形成與眾不同的風格,將自己的個性融入教材之中。這樣,語文教師的主體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發揮,開發出的教材才能最大可能的獲得成功。中職《語文》教材應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練習實踐等多方面予以較大程度的調整和糾正,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突出鍛煉學生在實踐環節中的靈活運用能力和思維創新能力。
同時我們的校本教材應具有職業適應性的特點。必須適應職業教育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需要?!爱斍昂徒窈笠粋€時期,是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推進城鎮化,解決‘三農問題提高產業競爭力,促進就業再就業,都對提高勞動者素質,加快技能人才培養提出了迫切要求。”語文教育必須牢牢堅持“以就業為導向”的思想,根據勞動力市場需要,大力培養各類社會急需的應用型技能人才。這將是職教語文未來的發展趨勢,是迎合社會和學生的實際需要的,因為“學以致用”是每一個學生的共同心聲。
語文校本課程的開發有利于課程理論與實踐的不斷豐富和完善;有利于彌補國家程程自上而下的周期過長,缺乏靈活,滯后于社會變革不能及時反映科技進步的社會需求變化:有利于課程向均衡性綜合性選擇性方向發展最終體現出語文教育時代感,折射出語文教育科科學美、藝術美、人性美等,讓中職的德育教育融入到語文教育中。
中職學校重在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挖掘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全面協調的發展,在培養學生技能的時候,語文校本教材起到了重要作用。語文校本教材從學校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特點出發,強調學生的特殊性,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編寫,也是一體化教學的重要途徑,是適應現代中職生需求的重要保障,我們需要改進的是如何對教材進行有效的開發與利用,讓它成為學生成長的十分有價值的資源。中職語文教材的開發至關重要,希望本文的一些建議能夠對中職語文教材的開發有所幫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