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敏+孫若愚+楊維剛+楊宇
摘要:目前動物食品安全是我國關注的熱點問題,許多安全隱患源于飼養過程中濫用或不規范使用獸藥。運用期望效用理論和信息不對稱理論,探討風險偏好、外部信息有效性和農戶使用違禁獸藥之間的關系,并基于遼寧省生豬養殖戶的調研數據,對上述關系進行實證檢驗。結果表明,農戶的風險規避類型和獲取外部信息失效是使用違禁獸藥的顯著影響因素。相應的政策啟示是:推行有效農業政策彌補風險規避行為,實現分散轉移風險;同時通過對獸藥、飼料零售商進行培訓、管理和監督,以及加強基層獸醫部門和農業院校的獸藥信息服務功能,確保農戶獲得準確完整的獸藥信息,降低農戶獲取信息的交易成本。
關鍵詞:違禁獸藥;風險偏好;外部信息失效;生豬養殖戶;信息渠道;風險規避行為
中圖分類號: F326.3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2-1302(2017)12-0283-06
動物疾病一直是一種影響中國畜牧業發展的災害性因素,每年都有發生。據農業部公布的2015年疫情數據顯示,截至4月2日全國共發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6起,A型口蹄疫疫情2起,其中發病豬556頭,死亡314頭。農戶在使用獸藥預防和治療動物疾病過程中,不了解獸藥質量規定,超范圍用藥和違規用藥現象時有發生[1-2]。所謂違規使用獸藥,就是將農業部公告第193號規定《食品動物禁用的獸藥及其它化合物清單》中明確限用的獸藥,用于提高飼料報酬、促進動物生長的和抗應激為目的的使用行為[3]。胡景北研究發現經濟學家已經基本統一了對農民理性的認識,即農民是在“追求一個或多個家庭目標的最大化”[4]。同時,農民的生計又面臨高度的不確定性,包括市場不穩定、信息缺乏以及市場不完全等,使得農民表現出一種規避風險的本能,來實現農民的“生存算術”[5],由于農民關于獸藥使用方面的信息十分有限,而信息對于減少農民決策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很重要[6],因此農民掌握有效的外部信息也是影響農民應對不確定性、作出正確生產決策的重要條件。學界關于農戶風險問題的經驗研究,試圖揭示農戶的風險偏好類型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風險規避的,以探討農戶風險偏好類型對于農業生產效率和農業增長的影響。大部分研究為了便于得到農民風險行為的結論,以主觀概率理論為研究基礎,借助于風險的客觀指標(如價格變動、各季節產量變動等)來研究農民風險行為[7]。Binswanger等在風險經驗研究中運用確定性等價法,把農民的決策行為和農民的摸彩試驗結果等價起來[8],我國學者黃季焜等也采用這種方法對農戶風險規避程度進行試驗測度[9-11]。大部分研究都認為,農民的風險偏好類型是風險規避型,但也不是所有研究結論都支持這個觀點,如有學者應用“安全第一原則”對孟加拉國進行實地調研,結果表明中農規避風險,貧困農民偏好冒險[12]。有學者指出在農民是風險規避類型的前提下,農民對資源進行配置的策略是次優的。另外,也有研究結果表明,農民過量施用農藥行為可能與所購農藥的農業技術推廣部門所提供的信息有關[9],農民由于受到特殊條件的限制,辨別大部分不安全農藥產品質量的能力較弱,農藥零售商與果農之間存在較大程度的信息不對稱,在果農是否購買不安全農藥行為中起決定性作用[13]。學者關于農戶獸藥使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意愿和行為研究2類,朱啟榮認為安全獸藥是指農業部等部門規定禁用獸藥名單之外的獸藥[14]。養豬戶采用安全獸藥的意愿受個人特征、家庭特征、對獸藥的認知程度和養殖環境特征等多種因素影響[15-16]。吳林海等研究發現,養殖戶對獸藥安全風險的認知與獸藥使用行為有一定相關性,隨著養殖戶對獸藥使用規范認知水平的提高,濫用或超量使用抗生素類獸藥等負面行為發生的概率逐漸減少[17]。綜合國內外文獻來看,現有的研究關于農戶使用違禁獸藥行為的不多,已有關于農戶使用獸藥不規范行為大多采用描述的形式,并沒有挖掘出關于風險偏好對使用違禁獸藥行為影響的直接經驗證據,也沒有對農戶不同風險偏好對使用違禁獸藥行為產生的作用機理進行說明。有效的外部信息對農戶使用違禁獸藥行為具有良好的糾偏性,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由于信息不對稱所導致的社會資本的損失。那么,客觀存在的農戶風險偏好和基于社會交往的外部信息共同作用下,會對農戶使用違禁獸藥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呢?這正是本試驗所要研究的內容。
1理論分析
1.1基于期望效用理論的農戶使用違禁獸藥行為分析
von Neumann等在《對策論與經濟行為》中提出期望效用函數,這也是經濟學中首次嚴格定義風險。期望效用函數是定義在一個隨機變量集合上的函數,該期望效用函數在一個隨機變量上的取值等于它作為數值函數在該隨機變量上取值的數學期望。用該函數對存在風險的利益進行度量,即通過“錢的函數的數學期望”進行比較。1個人依概率p獲得x,依概率q獲得y,其中x、y≥0,p+q=1,如果(x,y,p)是一個期望函數,則有:
u[(x,y,p)]=pu(x)+qu(y)=pu(x)+(1-p)u(y)。(1)
式中:u(.)表示預期效用函數;p表示權重。
期望效用理論假設個人在面對不同可能性選擇面前,具有邏輯一貫的偏好順序。并通過將期望函數u[(x,y,p)]與確定性等價u[px+(1-p)y]進行相互比較,最終可以確定個人的風險偏好類型。如果u[(x,y,p)]= u[px+(1-p)y],則稱該個人為風險中性者;如果u[(x,y,p)]> u[px+(1-p)y],則稱該個人為風險厭惡者,反之如果u[(x,y,p)]< u[px+(1-p)y],則為風險愛好者。
根據期望效用理論,將農戶在生豬養殖過程中的使用獸藥決策劃分為違規使用獸藥、正規使用獸藥2類,p1表示農戶對違規使用獸藥可能性的估計與評價;p2表示農戶對正規使用獸藥可能的估計與評價;u(x)代表農戶違規使用獸藥所能獲得的價值;u(y)表示農戶正規使用獸藥所能獲得的價值。農戶使用獸藥的期望效用和確定性等價(預期效用的平均值)分別表示為:endprint
u[(x,y,p)]=p1u(x)+p2u(y);(2)
u=u(p1x+p2y)。(3)
根據已有的文獻,農戶養殖過程中存在違規使用獸藥的情況,其根本目的在于通過違規使用獸藥行為,達到降低動物死亡率、促進動物生長、改善動物產品品質等目的[18]。為了更好地說明風險偏好與違規使用獸藥之間的關系,本研究參照成本-收益曲線繪制圖1,并假設農戶違規使用獸藥所能獲得的效用是u(x),正規使用獸藥所能獲得的效用是u(y),且u(x)>u(y),這種假設符合農戶違規使用獸藥的目的,即獲得更大的效用收益。對于愛冒風險的農民而言,盡管這個農民的頭腦中只有p1的概率,能夠獲得最大可能的效用收益ae,但他仍然會抓住這次“機會”,即違規使用獸藥量是X1,因此,風險偏好農民將對違規使用獸藥更加“感興趣”;反之,對于風險規避型農戶而言,會選擇正規使用獸藥,因為即使通過正規使用獸藥對生豬疾病進行預防和治療,也會保障其獲得可能的效用收益cg,即違規使用獸藥量是X3,且X3 在理論分析的基礎上,對不同風險類型的農民進行分類,并將風險偏好因素引入對農戶使用違禁獸藥行為的分析中。根據上述分析,提出假設1:風險偏好會影響農戶違規使用獸藥行為,愛冒風險者傾向于選擇違規使用獸藥。 1.2信息與農戶使用違禁獸藥行為分析 農戶在選購獸藥時除了要面對價格的不確定性,更應該關注獸藥性質及其質量的不確定性,通常可以通過獲取外部信息來減少這種不確定性的可能,即外部信息是不確定性的“負量度”。肯尼斯·阿羅認為,信息的非價格信號的經濟關聯可以變現為2個方面:信息具有經濟價值,即使花費一定的代價也值得獲得和傳播它;不同的個人(或個體)有不同的信息[19]。由此可見,不同行為主體擁有不同的信息資源,相關行為主體在進行信息“交流”的過程中,可能會由于信息本身所具有的“經濟價值”而導致占有信息方故意隱瞞其掌握的信息內容,從而出現信息失效的情況,從獲取信息的渠道來看,農戶可以從外部獲取信息,也可以通過自身的學習掌握對生產有價值的相關信息資源。 農戶由于自身稟賦的限制,在養殖過程中使用獸藥時會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外部獲取的信息,因此外部信息的有效性對生產而言至關重要。由于信息在不同行為主體之間的非對稱性,擁有信息量大的一方占有優勢地位,信息提供方和獲取方之間極易產生逆向選擇現象,如農戶在選購獸藥時,信息供給方(獸藥零售商)可以利用信息優勢,為農戶推薦價格低廉、產品質量較差的獸藥產品,甚至是國家禁止但對動物生長有促進作用以及對疾病治療有較好效果的獸藥產品。農戶本身缺乏甄別信息的能力,在不完全信息的引導下會導致決策不當或失誤,作出損害公共利益的行為。根據以上分析過程提出假設2:外部信息有效性對農戶使用違禁獸藥有顯著影響,外部信息越有效,有利于規范農戶獸藥使用行為。 2數據來源與描述性統計 本試驗使用的數據來自筆者所在的課題組2014年3月所組織的調研數據,調查對象主要面向遼寧省生豬養殖農戶。為了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在調研之前對調研人員進行專門的培訓。調研共收到問卷260份,由于某些樣本數據存在缺失值,剔除后共獲得有效問卷232份。從樣本分布區域來看,遼寧省錦州市樣本量為41份,占樣本總量的17.67%;遼寧省鞍山市樣本量為68份,占29.31%;遼寧省盤錦市樣本量為64份,占27.59%;遼寧省丹東市樣本量為59份,占25.43%。 2.1樣本特征 從樣本農戶的個體特征來看,樣本農戶中男性占7069%,較女性高41.38%,假設抽查是充分隨機的,說明生豬養殖農戶中男性是主力;從農戶年齡結構來看,年齡最小的是25歲,最大的是68歲,平均年齡是48.6歲,且40歲以上農戶占83.18%,說明農戶普遍存在年齡偏高的現象;從農戶受教育程度來看,初中文化程度的有115人,占4957%,說明我國養殖生豬農戶整體受教育水平較低;從樣本個體養豬收入水平來看,絕大部分農戶的養殖年收入在3萬元以下。 表1農戶個體特征統計 變量說明平均值標準差性別(X3)男=1,女=00.700.459年齡(X4)農戶年齡48.609.451教育程度(X5) 小學及以下=1;初中=2;高中或 中專=3;大專=4;本科及以上=52.12 0.742 養豬收入(X6)3萬元及以上=1,3萬元以下=00.280.449注:數據根據調研數據整理獲得。表2、表5同。 2.2目標變量及控制變量情況 基于以上分析,農戶違規使用獸藥會受到2種因素的影響,即風險偏好以及外部信息的有效性。但由于農戶可能飼養的動物種類繁多,所使用獸藥情況很難全面客觀地測度出來,基于調查便利以及農戶理解程度考慮,調查時僅以養豬農戶風險偏好與有價值信息來源作為目標變量,對農戶違規使用獸藥進行考察。選擇養豬業,主要是由于豬肉是我國居民消費比重最大的肉類產品,對生豬產業中農戶用藥行為研究具有較大的現實意義。 在發展中國家,農民家庭的生活缺乏保障是一個重要問題,面對隨處可見的不確定性,對農戶所具有的風險偏好進行度量十分困難。而以往學者借助風險經驗研究的方法,利用應用確定性等價方法將農民“摸彩”與農民決策偏好等同起來。但是由于很多農民將“摸彩”試驗當作游戲,沒有聯系到自身的生產情況,因此這個結果不能很好地反映影響其生存狀況條件的風險態度問題。本研究參照蔡鍵的方法將“農民是否購買保險”作為其風險偏好或者說風險態度的代理變量,之所以使用這個指標是因為購買保險是農民規避風險的重要表現,購買保險的農民更加厭惡風險[20]。葉明華等認為,農戶的風險認知與保險意識之間具有顯著的相關關系[21];鐘楊等認為,農戶越規避風險,其參與生豬保險的可能性越大[22-23]。因此,以農戶購買保險情況來測度農戶的風險偏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從具體的調研結果來看,有2618%的農戶購買了保險,剩余73.82%的農戶沒有購買任何形式的保險,可以看出農戶投保的積極性不是很高。除農戶的風險偏好外,如果由農戶本人來判斷獸藥信息的有效性,可能會出現錯誤的判斷或者過度判斷等主觀臆斷現象,為了考察對農戶使用獸藥有價值的信息是來自于外部信息還是農戶自身,本試驗設計了問題“最有用的獸藥信息是否來自自身經驗以外的其他信息”,調研結果表明,39.48%的農戶回答對其最有用的獸藥信息來自外部,而60.52%的農戶認為自身經驗對其掌握獸藥信息至關重要,可見外部信息并沒有充分發揮其引導農戶生產的作用。
另外,筆者還考察了農戶對限制使用獸藥的了解程度、獸藥事件的關注程度和我國獸藥質量的感知情況,以作為分析的控制變量(表2)。調查結果表明,對于問題“是否了解限制使用的獸藥”,有51.93%的農戶選擇不了解,知道一些的農戶占32.62%,選擇了解的農戶僅占總量的15.45%,說明絕大多數的農戶不了解限制使用的獸藥情況。盡管當前社會對于食品安全問題十分重視,但依然只有37.33%的農戶十分關注獸藥殘留方面的事件和報道。對農戶對于我國獸藥質量的狀況感知進行調研發現,從1~3分代表獸藥質量狀況感知的選擇評分中,選擇3分的農戶占比最高,為4291%;選擇1分的農戶僅占24.03%, 說明農戶對我國獸藥產品的質量認表2變量含義及統計特征
類別變量說明平均值標準差目標變量保險(X1)是否購買保險:購買=1,沒有購買=00.260.441信息(X2)最有用的獸藥信息來源:外部信息=1;自身經驗=00.390.490控制變量了解(X7)是否了解限制使用獸藥:了解=1;知道一些=2;不了解=32.360.737關注(X8)是否關注獸藥殘留等方面報道或事件:關注=1;不關注=00.370.485質量狀態(X9)對我國獸藥質量狀況的感知:安全=1;一般=2;不安全=32.190.798
可度不高。
2.3樣本農戶違規使用獸藥情況
目前生豬養殖農戶常使用的獸藥有66種,其中農戶使用數量最多的獸藥主要是抗生素類獸藥(36種),占所用獸藥種類的54.55%,其中農戶使用過的違禁獸藥共有5種,分別是氯丙嗪、泰樂菌素、甲硝唑、利巴韋林(病毒唑)、呋喃唑酮(痢特靈),占6.06%。在調研過程中,為了不引起農戶懷疑,調查問卷并未提及禁用獸藥的說法,而是采用2種方式詢問農戶所用獸藥的情況(農戶可以在2種形式中任選其一回答),一種形式是讓農戶自己填寫所使用獸藥名稱以及獸藥的用途;另一種形式是將禁用獸藥——甲硝唑、氯丙嗪和呋喃唑酮等作為“您在養殖過程中,都使用了什么獸藥?”問題的備選答案選項。結果發現,有17%的農戶在生豬養殖過程中曾經使用過違禁獸藥,有農戶使用了禁用獸藥呋喃唑酮用于治療細菌感染所引發的動物發熱,還有8.62%的農戶將氯丙嗪等作為添加劑,以此來促進生豬生長,縮短生豬出欄的時間,農戶的這些使用違禁獸藥的行為都將直接影響生豬質量安全并威脅消費者身體健康。
在此需要說明農戶在生產過程中使用違禁獸藥的動機:第一,農戶使用違禁獸藥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動物生長,以氯丙嗪為例,鹽酸氯丙嗪是作用于神經系統的精神類藥物,可以有效防止動物狂躁,降低動物興奮度,起到減少動物運動量即降低動物能量消耗的作用,即對動物生長起促進作用,同時鹽酸氯丙嗪還是一種廣譜抑菌藥物,能夠有效地針對畜禽腸道感染,對仔豬黃痢和仔豬白痢有顯著的治療效果。第二,國家規定的禁用獸藥有一部分對畜禽的治療效果較好,而其替代的藥品一方面效果相近,但是價格卻很貴。第三,一些不法的獸藥銷售店,能夠為禁用獸藥的使用提供供貨渠道,獸藥零售商在為農戶提供獸藥信息時,故意隱去對其銷售不利的信息,僅僅強調獸藥的有效性,而農戶最看重的也是獸藥對動物疾病治療和出欄有幫助,并不了解所購獸藥的真實情況;且政府在質量安全和生產過程中的監管缺失,為農戶使用禁用獸藥打開了方便之門。因此,農戶在生產過程中,從節約成本及獲取更大收益的角度可能會選擇使用禁用獸藥。
3實證分析
由理論分析可知,農戶個體所具有的風險偏好特征及外部信息有效性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農戶使用違禁獸藥。因此,接下來的問題是2類變量對農戶使用違禁獸藥行為的影響能否得到實證的支持,影響的方向是否和預期一致?哪類因素的影響更加明顯?為了測度2類變量對樣本農戶使用違禁獸藥行為的影響,建立如下模型:
y=f(X1,X2,X3,X4,X5,X6,X7,X8,X9,X)。(3)
式中:y代表農戶使用違禁獸藥行為。如果農戶平時使用過違禁獸藥=1,否則=0;自變量所代表的含義及賦值在表1、表2中已給出具體的說明;X表示除了已列出的解釋變量以外對農戶違規使用獸藥行為有影響的因素。基于便利性考慮,假設各自變量均以線性形式對因變量產生影響,所以將公式(3)轉變為如下計量模型:
y=α+β1X1+β2X2+β1X3+δ2X4+δ3X5+δ4X6+γ1X7+γ2X8+γ3X9+ε。(4)
式中:α表示常數項;β、δ、γ分別表示目標考察變量、個體特征變量、控制變量的系數;ε表示隨機擾動項。值得注意的是,目標考察變量農戶購買保險情況與最有用的獸藥信息來源可能存在一定的關聯性,如果2個變量相關性較強,則可能對分析結果產生一定的影響,因而無法獲得準確結論。基于這一考慮,計算這2個變量的相關系數為-0.141,可見盡管兩者相關系數為負,但相關程度并不強。為了進一步考察相應自變量間的相關性是否會影響回歸結果,計算自變量的方差膨脹因子(VIF)和容忍度(1/VIF),各自變量之間不存在多重共線性問題,不會對回歸結果產生影響(表3)。
3.1農戶使用違禁獸藥影響因素的估計
基于公式(4)的模型設計,對農戶使用違禁獸藥行為的影響因素進行估計,結果見表4。
由表4可知,農戶風險偏好、外部信息有效性、對獸藥殘留的關注、關于獸藥質量安全的感知以及農戶個體特征對違規使用獸藥具有顯著性影響,具體分析如下:第一,從目標考察變量來看,農戶風險偏好和外部信息有效性在四次回歸中均在1%或5%水平上顯著,農戶風險偏好系數為負,說明沒有購買農業政策性保險的農戶,即風險偏好型農戶具有使用違禁獸藥的動機,與所提假設1的結論相符,在描述性分析中已對農戶使用違禁獸藥的動機作了分析,簡單概況就是通過使用違禁獸藥能夠降低生產成本,同時促進動物快速生長和保障生豬的出欄率。假設農戶了解所要選購的獸藥情況,那么風險偏好型農戶有理由冒一定的“風險”來追求更高的市場收益,而這里須要規避的“風險”來自政府部門的監管及社會輿論和媒體的監督,但在我國當前的市場機制條件下,關于生豬質量安全方面的監管缺失,而社會輿論在發現問題時又沒有一個很好的溯源機制來保證一定能找到生豬的供貨源頭,因此風險偏好型農戶越傾向于使用違禁獸藥。而信息有效性的系數為正,表明對農戶而言有效的獸藥使用信息來自于外部,農戶越趨向于使用違禁獸藥,說明外部信息在規范農戶獸藥使用行為中所起的作用是負向的,即農戶所獲取的外部信息失效。第二,從控制變量來看,關注獸藥殘留等報道和對獸藥質量安全的感知在模型(2)和模型(4)中均顯著,朱啟榮認為農戶越是關注獸藥對于人體健康方面的新聞報道,越是了解不安全藥物對畜產品質量和人們身體的危害性,越有利于規范其獸藥使用行為[14]。同時,農戶對于獸藥質量信任感的缺乏,也是農戶違規使用獸藥的原因之一。第三,從樣本特征變量來看,年齡變量均在模型(2)和模型(4)中顯著且符表4農戶違規使用獸藥影響因素的模型估計結果endprint
號為正,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年紀大的農戶具有違規使用獸藥的傾向性。養殖收入或財產的增長,農民的風險規避態度或者下降,生產也更有效率,農戶能夠較好地承受可能由風險帶來的虧損,因此生產行為更加規范。
3.2對實證結果的進一步思考
實證分析表明,樣本農戶存在使用違禁獸藥行為,且這種行為更多地發生在風險規避型農戶以及獲取外部信息失效的農戶身上。那么為什么會表現為這樣的現象呢?通過對農戶在生產中追求最大利潤及外部信息的來源的進一步思考,這一現象也可以解釋。根據楊桂元等的研究,在不考慮飼養者的技術水平及市場需求變化的情況下,農戶養豬要獲利須要滿足以下不等式[24]:
α(xmp-x0p0)+β(xm-x0)≥γXlnX-x0X-xm。(5)
式中:α代表豬的生長系數;β代表單位飼養費用系數;γ代表豬最大體質量時的單位飼養費用。舒爾茨認為,發展中國家農民是“理性小農”,其從事農業生產的動機是追求利潤最大化。由公式(5)可知,農戶提高收益有2條途徑:一是增大,即設法加快豬的生長速度,譬如說可以在飼料中添加對豬生長有促進作用的藥物添加劑、采取措施讓豬多睡少動等,風險規避型農戶由于缺乏信息,作出的資源配置決策是次優的。農戶為了縮短生豬出欄時間以此規避養殖過程中可能具有的疾病風險和市場風險,可能會選擇違規使用獸藥。二是增大的同時減小,即努力降低飼養成本,相對正規獸藥而言,違禁獸藥一般售價較低,質量得不到保證,農戶從節約飼養成本角度出發,有選購違禁獸藥的動機。另外,隨著農戶養豬收入的增長,其風險規避態度會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因此保障農民獲得穩定的經濟收入具有重要意義。
為了更好地解釋外部信息失效的原因,本試驗對農戶獲取獸藥信息的渠道進行研究(圖1)。研究發現,對于農戶而言,主要的獸藥信息渠道有4種渠道,按照所占比重由高到低分別為“獸藥、飼料零售店” “基層獸醫”“朋友或熟人的推薦”“電視上的節目”。在外部信息的獲取中,農戶從獸藥、飼料零售店獲取的比重最高,為44.19%,其次分別為基層獸醫24.65%、朋友或熟人的推薦10.7%。伴隨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互聯網技術的普及推廣使得農戶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寬泛,但是由于農戶自身條件的限制,其篩選和甄別有價值信息的能力并沒有得到顯著提高。獸藥、飼料零售店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經濟主體,銷售人員會給農戶提供不完全信息或不對稱信息,在銷售獸藥過程中會過分強調獸藥的優點及正面作用(如防治病效果好,動物長得快),并故意弱化獸藥的負面影響(對環境有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等)。金建強認為,我國基層獸醫主要是鄉鎮獸醫站下設的個人承包獸醫人員和聘用的農村“土獸醫”。由于獸醫從業人員業務素質普遍較低,加之人口老齡化現象嚴重,致使新科技很難轉化為生產力,很難為養殖戶增創經濟效益[25]。因此,基于以上外部信息獲取渠道分析,外部信息失效的主要原因是零售店為農戶提供不完全信息和基層獸醫體制不完善等問題。
4結論及政策建議
本試驗對生豬養殖戶使用違禁獸藥行為進行描述和分析,引入風險偏好和外部信息有效性分析農戶使用違禁獸藥的微觀影響因素,結論如下:第一,在生豬養殖過程中,農戶存在使用氯丙嗪、利巴韋林等違禁獸藥的情況,農戶在關于國家違禁獸藥種類“不知情”的情況下,所選購和使用違禁獸藥與獸藥、飼料零售商的推薦有很大關系;而農戶在了解獸藥情況的前提下依然使用違禁獸藥,與農戶看中違禁獸藥的藥效以及追求最大利益有關。第二,農戶的風險偏好類型是影響其使用違禁獸藥的重要因素,風險愛好型農戶更具有使用違禁獸藥的動機,因為相較于風險規避型農戶而言,風險愛好型農戶寧愿冒較大的“風險”來追求更好的市場收益,鑒于當前我國生豬生產環節監管匱乏以及農戶與市場組織鏈接不緊密的現實情況,農戶在生產中所能受到的約束限制就更少。第三,農戶獲得的外部信息失效,會導致部分農戶使用違禁獸藥行為的發生。而從農戶獲取獸藥方面信息的渠道來看,新型媒體形式(互聯網技術)盡管拓寬了農戶獲取信息的渠道,但農戶篩選和甄別有價值獸藥信息的能力沒有提高,而獸藥、飼料零售店和基層獸醫依然是農戶最主要和最有用的信息渠道,零售店為了獲得農戶對獸藥的認可、增加獸藥銷售量,向農戶提供不完全信息,另外,基層獸醫體系所面臨的困境也是造成現階段農戶使用違禁獸藥的重要原因。
因此,提出如下政策建議:第一,穩步推進獸藥信息服務體系建設,為農戶的養殖生產服務。農戶在使用獸藥的過程中缺乏對違禁獸藥種類辨識和使用方法等信息,是導致食品安全風險發生的主要原因,也是增加政府監督和檢驗等政府規制成本的原因。因此,針對農戶獲取獸藥使用信息的主要渠道,即獸藥零售商進行培訓、管理和監督顯得十分必要。相關部門一方面通過培訓,提高零售商對獸藥使用不當可能造成的危害的認知程度;另一方面通過優化市場環境,加強對獸藥零售商的管理和監督,確保農戶在獸藥選購時能夠獲取準確和完整的獸藥信息,重視對網絡獸藥零售人員的管理,加大監管和檢測力度,對網絡銷售假冒偽劣獸藥或違禁獸藥的行為給予嚴厲打擊。同時,進一步加強基層獸醫部門和農業院校等相關部門的獸藥信息服務功能,通過高校教師下鄉指導農業生產、印發農業知識宣傳冊和廣播電視等形式,向農戶提供時效性強的獸藥相關信息,從而克服農戶獲取獸藥信息交易成本過高的障礙。第三,完善生豬產品質量分離機制,通過市場激勵規范養殖戶生產行為。實現生豬產品質量分離機制,依靠市場力量激勵農戶在生豬養殖過程中減少獸藥的使用量。通過調查可知,農戶并不認同生產質量安全的生豬產品可以為其帶來更高的市場出售價格溢價,原因在于生豬產品的質量安全具有公共信任品屬性,收購商或企業采購時都不能通過肉眼直接辨別獸藥的殘留情況以及生豬產品質量安全狀況等產品本質信息。基于我國目前農產品質量安全鑒別機制不健全,鑒別技術受到試驗條件的限制,市場上買賣雙方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即生豬養殖戶減少獸藥使用行為也得不到市場的認可,那么農戶規范性使用獸藥行為就缺少其內在的激勵機制。因此,為了從根本上來規范農戶的使用獸藥行為,應該完善生豬質量安全市場分類機制。如引入完善產品質量識別體系等,用以區分農戶所提供的不同生豬產品質量和獸藥殘留情況,并對不同品質的豬肉產品形成有差異的價格收購行為,最終實現依靠市場力量來激勵農戶使用合格的獸藥產品。endprint
參考文獻:
[1]黃杰河. 生豬飼養過程中獸藥使用現狀的調查[J]. 黑龍江畜牧獸醫,2010(17):117-119.
[2]于桂陽,鄭春芳. 湖南永州地區蛋雞飼養中獸藥使用現狀的調查[J]. 家禽科學,2014(8):43-46.
[3]浦華,白裕兵. 養殖戶違規用藥行為影響因素研究[J]. 農業技術經濟,2014(3):40-48.
[4]弗蘭克·艾利思. 農民經濟學:農民家庭農業和農業發展[M].胡景北,譯.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5]Lipton M.The theory of the optimizing peasant[J]. The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1968,4(3):327-351.
[6]Quiroga S,Garrote L,Fernandez-Haddad Z,et al.Valuing drought information for irrigation farmers:potential development of a hydrological risk insurance in Spain[J]. Spanish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1,9(4):1059-1075.
[7]Grisley W,Kellog E D.Risk-taking preferences of farmers in northern thailand:measurements and implications[J].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87,1(2):127-142.
[8]Binswanger H P,Sillers D A.Risk aversion and credit constraints in farmers decision-making:a reinterpretation[J]. The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1983,20(1):5-21.
[9]黃季焜,齊亮,陳瑞劍. 技術信息知識、風險偏好與農民施用農藥[J]. 管理世界,2008(5):71-76.
[10]米建偉,黃季焜,陳瑞劍,等. 風險規避與中國棉農的農藥施用行為[J]. 中國農村經濟,2012(7):60-71,83.
[11]仇煥廣,欒昊,李瑾,等. 風險規避對農戶化肥過量施用行為的影響[J]. 中國農村經濟,2014(3):85-96.
[12]Parikh A,Bernard A.Impact of risk on HYV adoption in bangladesh[J].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88,2(2):167-178.
[13]王永強,朱玉春. 啟發式偏向、認知與農民不安全農藥購買決策——以蘋果種植戶為例[J]. 農業技術經濟,2012(7):48-55.
[14]朱啟榮. 養雞專業戶使用雞藥行為影響因素實證分析[J]. 湖南社會科學,2008(6):120-123.
[15]吳秀敏. 養豬戶采用安全獸藥的意愿及其影響因素——基于四川省養豬戶的實證分析[J]. 中國農村經濟,2007(9):17-24,38.
[16]劉萬利,齊永家,吳秀敏. 養豬農戶采用安全獸藥行為的意愿分析——以四川為例[J]. 農業技術經濟,2007(1):80-87.
[17]吳林海,謝旭燕. 生豬養殖戶認知特征與獸藥使用行為的相關性研究[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5(2):160-169.
[18]馮忠武. 獸藥與動物性食品安全[J]. 中國獸藥雜志,2004(9):1-5.
[19]肯尼思·阿羅. 信息經濟學[M].何寶玉,姜忠孝,劉永強,譯.北京: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89.
[20]蔡鍵. 風險偏好、外部信息失效與農藥暴露行為[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4(9):135-140.
[21]葉明華,汪榮明,吳蘋. 風險認知、保險意識與農戶的風險承擔能力——基于蘇、皖、川3省1554戶農戶的問卷調查[J]. 中國農村觀察,2014(6):37-48,95.
[22]鐘楊,薛建宏. 農戶參與生豬保險行為及其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以四川省廣元市為例[J]. 中國畜牧雜志,2014(6):19-24.
[23]袁超,霍江華,楊咸枝,等. 黑龍江省動植物性食品農獸藥使用情況調查[J]. 中國公共衛生,2009(5):614-615.
[24]楊桂元,李天勝. 數學建模入門——125個有趣的經濟管理問題[M].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13.
[25]金建強. 基層獸醫從業人員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現代農業科技,2013(2):329-330.周勇,王蒙恩. 城中村安置社區宜居性評價——以西安曲江為例[J]. 江蘇農業科學,2017,45(12):289-29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