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玉
摘要:本文在對環境保護過程中的博弈及對策分析研究中,主要以工業污染作為研究切入點,借助博弈論理論,分析政府、企業、個人在環境保護中的作用,進而提出針對性意見,希望可以為環境保護提供一定依據。
關鍵詞:環境保護;博弈;對策
一、前言
環境是社會可持續發展基礎條件。現階段,我國生態破壞及環境污染問題已經無法避免,森林數量大幅度減少,沙漠化問題嚴峻,水土流失嚴重等,這些問題都對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造成嚴重影響,同時人民健康也受到威脅。在這種情況之下,政府就需要發揮出自身宏觀調控作用,對污染源進行控制。環境保護工作在開展過程中,政府、企業、個人都存在不同選擇,進而出現相互博弈現象。
二、政府未干預情況下博弈及對策
要是政府對于環境保護不采取任何干預手段,環境保護工作處于無政府情況之下,企業及個人決策就全部由理性決定,也就是說企業及個人在博弈過程中受到理性決定,可以獲取對象信息,并且自身也具有自主決策權。企業可以控制污染源,并且對環境進行保護。個人也可以選擇不予關注態度,或者是對環境污染問題有效制止。假設本文將具有較強經濟實力但是高污染企業看成大型企業,較弱經濟實力但是低污染企業看成小型企業,可以得到實際經濟生活存在的博弈關系。實際上,小型企業對環境的影響不一定低于大型企業,本文僅僅是為了理論分析方便,才做出上述假設。
(一)大型企業之間博弈
假設X、Y兩個大型企業經濟實力相當,污染能力也基本相同,生產建設并不受到環境因素影響。兩個企業在環境保護上都具有兩種選擇,也就是保護及不保護。要是大型企業不保護環境,所獲取的經濟收益為Z1和Z2;要是大型企業保護環境,所獲取的經濟收益為P1和P2。環境保護工作在開展之后,生態系統得到有效改善,但是由于環境保護收益周期較長,進而大型企業無法在短時間獲取環境保護收益。也就是說,Z1>P2,Z1>P2。
按照上述分析顯示,大型企業想要獲取最高經濟效益,最佳策略就是不保護環境,這樣也就出現了“囚徒囚境”情況。X、Y兩個大型企業都不保護環境,必然加劇環境惡化。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政府部門干預。
(二)企業和居民之間博弈
假設有企業及居民兩個主體,企業在開展生產活動過程中,具有保護環境及不保護環境兩種選擇,要是選擇保護環境時,自身經濟收益為Q,要是選擇不保護環境時,自身經濟收益為H,這樣可以直觀判斷H>Q。居民也同樣具有兩種選擇,第一種就是聽之任之,并不參與到環境保護行列中,第二種就是向相關部門投訴,或者是自己參與到環境保護行列。要是環境保護之后人們可以獲取的經濟收益為K,周圍一共具有L個居民,每一個居民所獲取的經濟收益也就為K,L,參與環境保護所付出的成本為V。
正常情況下,居民參與環境保護所付出的成本都要高于自身經濟收益,居民想要實現自效益最大化,最有可能選擇不保護環境。
按照上述分析顯示,環境保護在缺少政府部門干預之下,環境保護市場化運行工作效率十分低下。出于處于自身利益追求,企業及居民基本上采取聽之任之觀念。長久以往,必然就會造成環境惡化情況,政府部門需要對環境保護宏觀調控。
三、政府干預下博弈及對策
政府干預主要就是對污染源企業收取一定費用,懲處嚴重違規企業。政府在行使監督管理職權中,需要付出一定成本,同時政府部門監督效率也存在一定偏差,存在隨機性。
(一)企業之間博弈
假設X、Y企業經濟實力相似,排污數量相同。政府在干預污染問題情況下,企業排污必須繳納一定費用,要是企業依舊不參與到環境保護行列,就必須每年向政府繳納一定費用,企業之間均衡也就出現了變化。
要是X、Y企業都參與環境保護行列,同時符合有關標準,在環境保護上收入為30,自身投入成本為28,這樣還具有凈收益2。要是一個企業選擇不參與環境保護,這樣兩個企業都需要承受罰款或者是排污費用。
按照企業收益情況顯示,任何企業參與到環境保護行列中,屬于最為理想形式。該結果也可以驗證幾點結論:(1)企業在不治理污染源,必須按照規定繳納排污費用,同時還需要接受經濟處罰,這樣也就容易出現“公用地悲劇”。(2)促進治污技術發展,在降低環境保護成本情況下,還可以提升環境效益,促進環境保護良性化建設。
(二)企業和政府之間博弈
政府在干預環境保護之后,政府主要借助激勵及稅收等形式,推動企業進行環境保護。政府干預環境保護時,具有成本及監督效率的職責。企業在保護環境時,主要受到兩個因素影響,分別為成本支出及罰金支出。與此同時,政府部門對企業參與環境保護造成一定影響,并不是全部企業都愿意參與到環境保護行列中。所以,政府部門和企業之間的博弈,屬于混合策略博弈。
按照企業和政府之間博弈情況可知,(1)政府在加強污染懲處強度的時候,企業躲避環境責任可能性會大幅度降低;(2)政府適當降低環境保護檢查成本的時候,企業參與環境保護可能性會大幅度增加;(3)企業在環境保護上的投資受到企業規模轉變影響。也就是說,大型企業在環境保護上投入比例較高,小型企業在環境保護上投入比例較低。由此可以發現,和大型企業相比較,小型企業不參與環境保護可能性較高。
四、結論
提升環境保護工作質量,改善環境,人們都可以受益,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必然會減少人們經濟收益,環境保護需要成本。按照博弈分析結果可以發現,政府在不干預環境保護情況下,在理性支配狀態下,企業和居民參與環境保護的積極性較低,這也是現階段環境保護首要問題。這也就表明,政府部門必須參與到環境保護上,借助宏觀調控手段,環境保護工作才可以處于有序狀態下開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