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立娟
摘要:現代網絡技術與信息技術的發展與普及,正迅速改變著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在這場信息化浪潮的沖擊下,傳統檔案已經逐步向網絡化數字化的檔案形式轉變,為學校教學、科研、黨政管理以及其他各項活動的歷史記錄的高校檔案,其檔案管理工作也已向館藏檔案數字化、信息化與服務利用網絡化進行轉變。高校的聲像檔案通過具體、生動、形象的方式記錄著學校發展的各類活動,是學校檔案資源中最寶貴的財富,文章著重分析了聲像檔案的含義、特點及使用價值
關鍵詞:數字化;聲像檔案;使用價值
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不僅可以將自然現象和歷史事件,通過文字表達,而且可以通過各種聲像記錄手段,客觀地、形象地反映政治、經濟、外交、文化、教育、科學研究、軍事、藝術、新聞等各個領域的活動,產生了與紙質的文字檔案并行、載體形式特殊的聲像檔案,聲像檔案已成為我國檔案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聲像檔案的含義
聲像檔案是指國家機構、社會組織以及個人從事政治、經濟、科學、文化、教育、軍事等活動中形成的有保存價值的以音響、形象等方式記錄信息的特殊載體,并輔以文字說明的歷史記錄,亦稱音像檔案、視聽檔案。它是國家全部檔案的重要組成部分。
聲像檔案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信息。
(1)它形成于一定的專業單位或部門。構成聲像檔案的那些文件,除了一般的工作單位以外,比較多地產生于宣傳、新聞、廣播、電視、文化藝術、科研等部門。由于聲像檔案的產生和積累,始終根源于特定的機構或個人所進行的職能活動(比如:宣傳報道,廣播電視等),以及由此形成的聲像檔案這種特殊載體之間的有機聯系。
(2)聲像檔案的形式、功能以及處理程序有明顯的特色。構成聲像檔案的文件材料,其形式、功能以及處理程序與普通的公文有明顯的不同。一般均有特殊的形式、固定的功能以及規范的處理程序。
(3)聲像檔案具有特殊的形式與載體。聲像檔案不同于一般的文字檔案,新的記錄技術與新型載體為聲像檔案提供了新的形式。記錄技術的發展使聲音和圖像的記錄手段珠寶業發展到感光記錄、磁記錄和激光記錄。
聲像檔案具有固定的功能。它以聲音和圖像作像作為信息交換的方式孩,再現社會活動和各個歷史階段某些自然景觀、人類活動以及科研工作的全貌與細節,運用某些手段,將某些瞬間動作化快為慢、化慢為快,為人們的利用提供方便。
聲像檔案中的照片、錄音帶與錄像帶都有比較規范化的處理程序。照片檔案是由底片、照片、以及文字說明相互補充而成。錄音與錄像帶,都是利用磁記錄設備將待記錄的信息轉變成電信號,使文件載體的磁性層發生選擇性磁化來保存信息,并用設備將文件載體磁性層上的磁信號轉變成電信號重放出來。錄音與錄錄像磁帶的形成與處理程序,是按照一定的原理,有規律地進行的。但聲像檔案一般情況下不參加公文運轉過程,絕大部分也不納入公文運轉范圍,它有自己的一套辦理程序。
(4)聲像檔案必須輔以文字說明。聲像檔案是以聲像記錄材料的特殊載體為主,文字說明為輔的一種歷史記錄。文字說明在聲像檔案的構成中,是不可缺少的要素。文字說明是畫面、音響、形象的譯寫,聲音和圖像以及文字說明缺一不可。如果沒有文字說明作補充,就會使人無法明白聲像檔案所反映的、地點、人物、背景等具體情況。所以,聲像檔案除特殊載體外,還必須輔以文字說明作補充。
二、聲像檔案的特點
聲像記錄不需在紙上傳播信息,而是在現代技術產生的新載體材料上傳播信息。聲像檔案具有如下一些特點。
(1)形意結合,形象逼真。一般的文字檔案不如聲像檔案那樣給人以活靈活現的感覺。有些事件或活動,通過文字甚至是連篇累牘的文字也很難表達清楚,然而通過反映事物變化的照片、錄音、錄像等,很快就可以解決問題。聲像記錄和文字說明是形意結合的整體,它們互相依存、互相印證、互相補充。聲像檔案是人們活動活動的聲像記錄,它可以使利用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聲像檔案是以畫面的可視形象,生動地展現在讀者面前,而且配有音樂、語言,便于利用者理解和接受。聲像檔案的形象性與直接感受性超過其他類型的檔案。
(2)時間感、空間感強烈。一般載體的檔案,作為相互交換信息的工具,在時間與空間上是有限的。而聲像檔案由于依賴于先進的科學技術和快速的傳送手段,它的時間感與空間感比一般檔案強烈,甚至進行超越時空的遠距離傳送,這是一般檔案所望塵莫及的。聲像檔案可以把一瞬即逝的“容貌”記錄下來并予以再現,可以將人們引向對歷史的深切懷念或者使人們對歷史有更深刻的認識。
(3)易復制、好轉移,原件與復印件難區分。聲像記錄品容易復制,而且難以區分原件與復制件。一般的紙質檔案、原稿與復印稿是很容易區分的,而要區分原版磁帶與制作精良的磁帶復制件、區分原版底片與制作精細的翻版底片,那是十分困難的。
同時,紙質檔案的書寫記錄與書寫載體間的關系是難以分割的。而記錄在聲像檔案載體上的信息,可轉錄到感光膠片、磁帶和光盤上。而且作為聲像檔案載體的磁帶可用來多次記錄,使它成為各種相互依存技術的產物聲像檔案向不同載體間的轉移,有改變原始信息質和量的可能。隨著科學整套的發展,膠片、磁帶、磁盤、光盤等所記錄的聲像信息些紙質檔案更易復制。因此,對聲像檔案的原件和復制件要認真區分,以便于保管和利用。
三、聲像檔案的使用價值
作為檔案保存下來的聲像記錄材料,其用途是很廣泛的。有美地類型檔案相同的一面:既是制定政策和推廣先進經驗的之一又是進行經濟建設開展科學研究以及進行政治斗爭的時條件聲像檔案與其他種類的檔案相比,也有不同的一面,其特殊作用如下。
(1)宣傳報道價值。聲像檔案與聲像檔案記錄材料,好比文件與檔案的關系,是有密切聯系但并不相同的兩個概念。比如,新聞照片是用于最新事態、人物的宣傳報道,而照片檔案是歷史的記錄,兩者互相配合,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開國大典》這張照片,是報道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時的情景,這在當時是轟動世界的新聞。然而在1979年10月1日報紙重新刊登這張照片,則是作為照片檔案,為配合建國30周年慶祝活動的新聞報道服務的。endprint
(2)交流信息價值。由于紙質檔案傳統載體信息的承載量有限,給國內外學術研究和科研成果的交流帶來很大困難與不便,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與檔案載體形式的變化,信息容納量會越來越大,聲像檔案的信息容納量極大地超越傳統的紙質檔案,并被大量復制以滿足人們從不同角度利用檔案的需要,打破了時間和空間對人們認識問題的限制,大大擴展了人們觀察與認識事物的范圍,加強了聲像檔案廣泛交流的特點。
(3)科學研究價值。聲像檔案是運用各種技術手段表現聲音和形象的,它用直接逼真、感性立體的聲像,把有關信息傳達給利用者;視聽、音像結合,使人有如身臨其境之感,協助科研人員回憶、分析、對比、觀察、測聽、研究和揭示有關問題。同時,聲像檔案還可通過播放設備的放映與特殊手段,將某些瞬間的動作化快為慢、變慢為快或進行定格處理,為科學研究爭取了時間,提供了比一般文字檔案更為便利的條件。如中國科學院沙漠研究所珍藏的衛星照片、航空照片和普通照片,既可觀察到國內外沙珍藏的不同時期和治理情況,又可給有關部門提供可靠數據,為科學研究與經濟建設服務。
(4)藝術欣賞價值。由于聲像檔案含有更多無法用文字表述的信息和形象,而一些耐人尋味和具有藝術欣賞價值的聲音和圖像被固定在聲像檔案上面,能使利用者體會到聲情并茂的藝術效果,體會到圖像與聲音的藝術感染魅力,給利用者以藝術享受和深刻思考。聲像檔案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傳播快,不受地域、時間的限制,不受人們文化程度的限制,甚至不識字的人也能接受某些聲像檔案的內容。戲曲、電影、電視形成的影片、電視片、照片、畫冊、錄音、錄像帶等,比起文字的紙質檔案,更具有生動、具體、活潑的藝術感染力。
四、聲像檔案工作
(1)照片檔案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后,黨和人民政府對照片檔案的保護非常重視,在政務院新聞總署下面設立了新聞攝影局,負責收集和保管國家照片檔案資料。1950年和1951年間新聞攝影局逐漸和國內的主要報刊建立了發稿關系,和國外通訊社、報刊建立了交換圖片的關系,在全國收集了許多有價值的攝影作品,同時出版了全國性的畫報刊物《人民畫報》。隨后各省市也出版了不少畫報,如《東北畫報》、《華東畫報》、《西北畫報》,中國人民解放軍出版社出版了《解放軍畫報》。
1952年新聞攝影局合并到新華通訊社成立了新華社新聞攝影部,新華社承繼新聞攝影局的任務,明確規定搜集保管國家照片資料為攝影部的任務之一。負責這項任務的機構,開始時叫資料室,后來定名為照片檔案室。1952年9月中共中央宣傳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宣傳宣傳部,聯合發出“關于攝影圖片宣傳的幾項規定”中,進一步明確規定:“各地、各部門所存有關政治、經濟、人民生活、文化藝術、名勝古跡、山水風光、革命史跡、對敵斗爭等有價值的底片或原片,應通知新華社,并盡可能將原片或原片翻制后送新華社”。全國范圍內的照片檔案工作,由于當時攝影術尚沒有大范圍的普及,照片產生數量不大,對照片檔案的利用也不頻繁。加上當時正處于國民經濟恢復和建設時期,國力不強,全國沒有建立統的照片檔案管理機構,各地各類的歷史照片檔案,有的由文物部門收管,也有的由檔案部門收管。各單位在工作中形成的照片檔案,一部分隨文書檔案一起歸檔保存,一部分則散失或保存在個人手中。
1989年10月25日經國家技術監督局批準,1990年7月1日開始實施的《照片檔案管理規范》,對照片檔案的收藏、整理和保管各方面工作內容和方法,作了全面與系統的規定。
(2)錄音、錄像檔案。目前我國已形成了大量的聲像檔案,但是收藏在各級檔案館的并不多,大多聲像檔案保存在企業、事業檔案館(室)內,特別是城市建設檔案館,聲像檔案工作有較快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