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澤賢
摘要:作為新聞記者,忠誠于黨的事業,才能有方向;牽掛于民生冷暖,才能有激情。二者水乳交融,共同為記者的內心世界奠基,是奮發進取的動力之源。作為記者,一定要尊重事實。記者是黨和人民的喉舌。在日復一日的言政和述情工作中,傳播新聞、報道新聞,記者切身體會尊重事實和真實報道的重要性。這也是記者基本的職業操守。
關鍵詞:記者;新聞;尊重;事實
一、尊重事實是記者職業道德的底線
記者要做到尊重事實,就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記者要牢記新聞工作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為經濟建設中心工作服務的宗旨,愛崗敬業、刻苦鉆研業務,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新聞工作中,將發生的新聞事件在第一時間真實傳遞給受眾,以滿足人民群眾對新聞信息的需求。記者生產的是精神產品,而精神產品屬于意識形態的領域,起著輿論導向和宣傳教育的作用。新聞稿件的真正價值是它文字背后的所指,在于它所放射出的思想火花。因此,記者自身的道德修養尤為重要。
二、真實是新聞的生命
新聞本源觀是關于事實與新聞關系的科學認識,新聞的本源是事實。事實是第一性的,新聞是第二性的;事實是基礎,起決定作用,新聞是事實的派生物,對事實進行客觀的反映。記者最為重要的職責和任務就是采寫報道,記者是讀者與事實之間的橋梁。自律是杜絕虛假新聞的關鍵。這類自律主要是驅除不健康的“名利”指導思想,不采用虛假之類不正當的競爭手段,來不負責任地追求收視率、點擊率和發行量。真實是新聞的生命,真實也是記者的生命。新聞界中因失實報道除名的有之,因失實報道纏上官司的有之,這些慘痛的教訓怎能不令人警醒?新聞記者要自覺擔負起杜絕虛假新聞的重任。記者是新聞報道的原創人,是新聞報道的主角,其采訪的深入程度、了解的全面程度、思考的深度廣度,都決定著新聞的真實程度。新聞記者要想準確掌握新聞事實,就必須遵從“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生活”的原則。記者不沉入一線,不“三貼近”,靠打電話、上網等方式采訪,虛假新聞肯定會久杜難絕。目前,有很多新聞線索來源于論壇、博客、微博等處,對于這類信息,要慎之又慎。記者要具備辨別、批判錯誤言論和觀點的能力,必須在了解事實真相的基礎上,進行公正客觀的報道,要發揮好黨和人民之間的橋梁紐帶作用,增強社會責任感,抵制低俗之風。
三、要深入基層,挖掘基層新聞
新時期,有關文件呼吁新聞記者“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新聞是有群眾構成的,群眾生活中有很多真實的事件、新聞,它們都生動、直接的反映了一定歷史時期中發生的新聞事件、優秀代表人物等。新聞人物是新聞的見證人,同時也是歷史的見證人,為了在基層挖掘出新聞,新聞記者必須要深入基層,深入到群眾的生活中,傾聽群眾的心聲和故事,將真實的群眾生活進行反應,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就要求新聞記者要具有極強的社會活動能力,良好的溝通交流能力和吃苦耐勞的能力,從而才能更好的發動群眾的力量、發揮群眾的智慧,獲得更多有利的信息。新聞記者在寫新聞報道時,要注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反映群眾真實的生活,讓群眾在新聞報道中找到認同感,從而擴大新聞對群眾的影響力,并促進新聞行業的持續發展,保持良好的活力。真實和真情實感是新聞的生命力,只有充滿生命力的新聞才是好新聞,才是能打動群眾的新聞。
四、新聞記者要將筆頭對準普通人
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組成了新聞事件,新聞工作也是為了讓群眾了解社會和政府,并將群眾的生活向黨和政府進行反映。新聞記者是群眾和政府之間的紐帶,必須要將群眾的生活進行真實的反映,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解群眾所需,客觀反映事實,從而更好的為人民服務。新聞事件就發生在我們普通人的身邊,新聞記者對普通人進行報道,才有了最美教師張麗莉,最美媽媽吳菊萍,最美司機吳斌等一系列發生在普通人生活中的事情。從這些平凡而偉大的新聞事件中,我們讀到了真誠、奉獻、無私與偉大,這些事件都是我們生活中正能量的來源,鼓舞著我們不斷前進,提醒著我們不斷付出。
五、要有高尚的新聞職業道德修養
新聞職業道德,是指記者在采寫、傳播新聞過程中與人、與社會相處時的行為規范。他包括的具體范圍和基本內容有:
(一)堅持真理,忠于事實
中國新聞教育泰斗王中教授曾說過:“記者不要做‘文娼一,至今品味此話,仍覺意味深長。當今的新聞工作者決不能屈服于任何邪惡勢力,不弄虛作假,在任何情況下,都把黨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
(二)謙虛謹慎,戒驕戒躁
在采訪中,應當擺正自己與采訪對象的關系,不好為人師,不高人一等,以誠相待,虛心求教。
(三)深入實際,體察民情
當今社會的新聞工作者要深入基層,關心廣大人民群眾的疾苦,體恤百姓,及時反映他們的呼聲與要求,不能麻木不仁、不聞不問。做不到這些,就趁早改行。
(四)互敬互學,積極競爭
記者與記者之間,新聞單位與新聞單位之間,根本利益和奮斗目標是一致的,應當不斷增進友誼,共同進取,即使要展開競爭,也應憑借正常的業務手段去健康、積極地進行,不應搞不利于事業和破壞團結的行為與活動,決不允許讓資產階級記者那種不擇手段、互挖墻角的惡劣行為出現在我們記者隊伍當中。
(五)擺正位置,不謀私利
每一個記者都應當擺正個人與集體的位置,妥善處理好公與私的矛盾,決不允許用黨和人民給予的某些權利去謀取私利。值得強調的是,在當前,一些記者在職業道德上,嚴重背棄新聞工作者的職責與紀律,利用工作之便,拉關系,謀私利,或是拉生意,做掮客,或是索要錢物,搞“馬夾袋、紅包”之類的有償新聞。這種現象且有泛濫之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