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雪
摘要:文章首先介紹題目中有關民族音樂學實地考察的觀念和方法,即五觀、三法。通過實地調查總結出的方法就是在考察前所做德案頭工作的好與壞直接關系到采風內容的完整性。因此,案頭工作是重中之重。這是了解和進入所研究對象的第一步。以非物質文化遺產-鄂爾多斯婚禮為例,在民族音樂學的視角下,結合民族音樂學實地考察的方法,簡述鄂爾多斯婚禮的演出過程。最后,我們要以局內人的身份進入所研究事項之中。在這期間,不管是與當地人們交往還是采風工具的齊全,都是完成一份好的民族音樂學實地考察必不可少的部分。以下就是我通過對鄂爾多斯婚禮采風后,所得到的有關民族音樂學實際調查的方法和觀念。
關鍵詞:理解與見證;鄂爾多斯婚禮;民族音樂學;觀念與方法
一、概述
“民族音樂學是音樂學下屬的一門研究世界諸民族傳統音樂的理論學科,他的基本特征是將某民族現存的傳統音樂置入該民族特定的自然環境和社會文化環境中去,通過對該民族成員(個體或群體)是如何根據自身文化傳統去構建、使用、傳播和發展這些音樂的考察和研究,闡述其有關音樂的基本特征、生存規律和民族文化特質。”
民族音樂學的方法論觀念有五點:價值觀、主體觀、時空觀、網絡觀、質量觀。實地考察的方法有:直接觀察法、個別訪談法、集會調查法。
二、體驗中的見證
鄂爾多斯婚禮發源于古代蒙古,形成于蒙元時期。15世紀,隨著蒙古族鄂爾多斯部進入鄂爾多斯地區,祭祀成吉思汗的“八白室”安奉在鄂爾多斯境內的甘德爾敖包上,蒙古族的鄂爾多斯婚禮便以其特有的儀式程序流傳在鄂爾多斯民間。鄂爾多斯地區至今仍然比較完整地保留著鄂爾多斯婚禮的儀式程序,并使其發展演變成為一種禮儀化、規范化、風俗化和歌舞化的民俗文化現象。
2006年5月20日,鄂爾多斯婚禮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鄂爾多斯·響沙灣是我國AAAAA級旅游景區。據筆者了解從2002年開始,景區內開始有鄂爾多斯婚禮儀式的演出。到現在景區舞臺上的鄂爾多斯婚禮從燈光音響到舞臺布置再到演出人員都不斷的完善。筆者于勞動節放假期間來到響沙灣。由于假期,游客數量暴增。鄂爾多斯婚禮每天的演出次數由平時的1到2場增加為4到5場。節假日期間景區會邀請蒙古國的演員到景區進行演出。
在演出之前,筆者有幸采訪到此次演出的負責人。此次演出共有20余人參加。據了解,景區中的鄂爾多斯婚禮的環節由于時間、經濟的原因簡化了許多。但主要目的是通過景區讓更多的人了解鄂爾多斯婚禮。
就鄂爾多斯婚禮來看,其原始儀式的流程分為婚禮序曲、乘馬迎親、途中祭火、巧遇火夫、攔門迎婿、求名問庚、獻羊祝酒、分發出嫁、途中野餐、迎新跪拜、喜慶婚典、洞房花燭。在演出期間,一些重要重要的環節,例如:搶親、分發出嫁、巧遇火夫等都有不同的功能和意義。首先,分發出嫁的環節就是在新娘出嫁之前,將新娘的辮子披散下來,梳洗通順。這代表著新娘身份由少女到妻子的轉變。其次,在途中祭火環節中“祭火”儀式是必不可少的,祭火是蒙古族多年不變的儀式,人們認為火是吉祥的象征,崇拜火神。在新郎娶親之前和娶親的途中會有祝頌人為新郎祝頌,目的是為了祈求新郎娶親一路平安順利。再次,在新郎騎馬快到新娘家時,女方家則用氈子將門口圍緊。當新郎到達新娘家門口時,男方家祝頌人會唱誦,歌詞大意為:今天是好日子,我們按照約定前來娶親。此時女方家將會以唱誦的方式“為難”男方家的祝頌人。在這個環節中,唱誦方式形似南方的對歌:男女對唱,一問一答。唱誦內容形似現代漢族婚禮的娶親環節。此種內容與形式結合,就是鄂爾多斯婚禮與其他婚禮的不同之處。當新郎進到新娘家時,向新娘父母貢獻哈達、敬酒、互送鼻煙壺更是必不可少的環節,每一種物品都有著濃郁蒙古族的特色。最后新郎將新娘騎馬帶回自己的家中,新娘新郎下馬之后需一同跨過火盆,寓意以后的生活紅紅火火、幸福純潔。接下來新娘新郎需要祭拜灶神,寓意以后生活順利,免受饑餓之災。之后兩位新人再拜新郎父母貢獻哈達以及互贈鼻煙壺。到此儀式結束,即為禮成。在演出結束之后,筆者到后與演出人員經行交流,并穿著演出服體驗婚禮中的唱誦的環節。
三、體驗中的理解
簫梅在《田野的回聲》中曾提出一個思考:民族音樂學堅持實證科學的立場,其領域主張只存在可觀察和經驗的“事實”。但實證科學無法擺脫認識論的主、客之分,沒有人能直接把握“真實”及其與可能世界之間發生的函項,避免不了在這過程中形成的“自我行為構建”。所以研究者是解釋者、是參與者、是歷史的敘述者,也是歷史的創造者。
民族音樂學的基本方法就是田野采風,要獲得最真實的第一手資料,力求真實的還原各民族文化的內容。首先,田野工作時按照五個W(where、when、who、what、why)的方法對所研究事項進行初步的了解。其次,就是音頻視頻的保存。199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對世界遺產的保護名錄中,將音響檔案歸屬人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并將它命名為“世界的記憶”。聲音的現場就是歷史的“遺跡”。而在當代田野采風必不可少的也是這些錄音、錄影的工具,沒有它們,光靠人腦和筆是無法記錄全部的儀式過程的。最后,最重要的就是民族音樂學家想要深入研究某一事項的時候,必須把自己從局外人的身份轉移到局內人的身份,這樣才能得到更多、更真實的內容。把自己置入當地的文化民俗中去,與當地人們同吃同住,真心對待。一定會得到當下最真實、最完整的采風內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