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忻璞
(甘肅鐵科建設工程咨詢有限公司,甘肅蘭州730000)
高速鐵路建設生態環保目標規劃與監測方法研究
李忻璞
(甘肅鐵科建設工程咨詢有限公司,甘肅蘭州730000)
高速鐵路建設期內的生態環境保護是鐵路行業發展中的重要課題。針對高速鐵路建設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施工單位應構建生態環保目標與監測指標體系。通過現場監測數據來定量分析環境問題,全面考慮水污染、聲間污染、大氣污染、生態污染等多種環境問題,制訂一套既規范又科學、有效的環保措施。力求準確地反映鐵路建設施工期內的環境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
高速鐵路;生態環保;目標規劃;監測方法
截至目前,我國的高速鐵路(以下簡稱“高鐵”)投入運營總里程已達2萬余千米。然而,高鐵建設因點多、線長、面廣的特點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使得施工期內生態保護與環境污染控制問題成為鐵路建設發展過程中的重點工作。
在施工期內通過現場監測的方式,根據真實、準確的監測數據結果來說明環境問題,已經成為指導施工、保護環境及預防環境污染的重要技術手段,同時再配合適當的指標體系,使環境保護問題得到有效的預防和解決。
在環境監測指標的選擇上,應具備以下4個要素:①必須準確地反映施工期內各項環境因素的變化情況;②必須具備成熟的監測技術;③必須符合我國鐵路行業的相關標準;④監測過程簡單易操作,并且可以達到較高的監測效率。綜合以上4點,在選擇環境監測指標時,必須具備簡潔性、代表性、可量性和可操作性的特點。

表1 高速鐵路建設施工環境監測指標體系
高鐵施工期內的環境監測工作綜合性很強,監測的項目很多且具有多重指標。可以依據各線路建設的共同點和特殊性,分為常規監測指標和特殊監測指標2大類。其中,每個鐵路建設項目施工期內必須進行的監測項目是常規監測指標,監測的內容包括噪聲強度、振動強度、生產污水、生活污水、揚塵顆粒等。常規監測指標所反映的是監測環境的一般變化,通過監測的數據結果可以在不同的建設項目之間進行同類對比。而特殊監測指標則是指在高鐵建設范圍內所涉及到的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以及水源保護區等特殊敏感區域的監測指標,或者是鐵路建設項目中所要求的其他特殊監測項目。這一類監督項目對施工期內的環境保護措施具有較高的要求,所以要時刻注重加強施工過程中的環保措施。比如說在建設某一路段時,需跨越某個特殊物種保護區的邊界,這時的環保監測項目主要包括被保護物種的個體數、被保護物種的個體特征、種群數、種群的構成、攝食的物種、植物總量等。
監測指標體系是對多個鐵路建設項目施工期內的環境管理經驗進行了有機結合之后才建立起來的,必須滿足鐵路施工期內環境變化是可以監控的、環境污染問題是可以預防的這一基本需求;同時,監測指標體系的建立,應該是在監測單位與環保管理單位、監理單位、施工單位等多方合作的前提之下,再對人員、資金和技術可行性等相關因素進行綜合考慮。只有這樣,才能建立起既規范又科學的環境監測指標體系,才能在鐵路施工的過程中對環境監測工作進行有效的指導。表1為高速鐵路建設施工環境監測指標體系。
在高鐵建設期內,可根據環境因素的不同而制訂具有差異化的生態監測指標體系。環境因素通常可劃分為優勢度變化值、適時綠化率、水土流失率和動植物保護程度4個方面。
3.2.1 優勢度變化值
優勢度變化值是一種用來評價施工區內景觀動態變化程度的指標。它的監測結果主要是通過變化的密度、頻度和景觀變化比例這3項指標獲得。在具體的工作中,監測得出變化值越小,則說明高鐵建設期間對環境的污染及對周邊景觀的破壞力越小,結果能控制在10%以內為理想效果。
3.2.2 適時綠化率
適時綠化率是用來評估環保措施執行情況及對生態原貌恢復情況的一項重要參考指標。通過它可以將高鐵施工期內采取的綠化保護措施的結果以數據的形式表現出來,為準確評價施工期內的環保工作提供準確的參考依據。在高鐵建設期內,必然會對周邊的綠化面積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根據實際的破壞程度將其劃分為5個等級,即優、良、中、差、不合格。
3.2.3 水土流失率
水土流失率是指在自然風力、凍融蒸發以及人類活動等多重作用之下,對水土資源及土地生產力的破壞程度,主要是針對土地表層的侵蝕污染和地表水分流失這兩項進行監測。在我國現行的《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技術規范》中,提倡使用類比法對水土流失量進行測算。另外,在測算的過程中,土壤的侵蝕污染值決定了水土流失監測結果的科學性和準確性。該項數據的測量分析需要在實證考察過程中進行。
3.2.4 動植物保護程度
鐵路建設施工單位在開工前就得針對建設區域周邊的動物和植物制訂一系列保護措施。而動植物保護度反映的就是這些措施的實用性和執行情況。動植物保護度根據實際情況可分為3個等級。其中,在高鐵施工內嚴格執行了動植物保護措施的并且收到明顯成效者為1;僅制定了建設施工區內動植物保護措施,但是執行效果一般的為1.5;在施工期內未制訂任何動植物保護措施則為2.
隨著我國鐵路運輸事業的快速發展,高鐵建設的速度突飛猛進,工程數量逐漸增多,但與此同時,對鐵路建設區域的環境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壞。對此,國家環保部門已經提出了明確的工作指標,各施工單位在施工的過程中,必須認真執行施工期的環境監理工作,對環境質量和污染物排放情況必須開展環境監測。對于這項工作的成效,可以通過包括優勢度變化率、適時綠化率、水土流失量和動植物保護度在內的生態環保監測指標來體現,再通過監督的結果實施具有針對性的管理,使鐵路施工期內的環境保護工作落到實處,使環境保護問題從根本上得到改善。
[1]董業斌,張夢莎,李志東,等.鐵路建設施工期生態環境影響分析及防治措施[J].工業安全與環保,2010,36(7):48-50.
[2]陸偉明.開展建設項目施工期的環境管理與環境監測[J].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2002,14(5):3-5.
[3]段曉晨.孫敬.高速鐵路區域環境累積效應評價方法研究[J].鐵道運輸與經濟,2014,36(11):65-70.
〔編輯:劉曉芳〕
U238;X835
A
10.15913/j.cnki.kjycx.2017.18.112
2095-6835(2017)18-01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