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簡稱“三資”)管理,事關農村農業發展穩定。當前,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鄉代管”模式是對農村“三資”管理的創新,但弱化了村民自治的管理原則;管理職能方面“雙印鑒”制度落實不到位、記賬不及時,資產購置處置、資源發包不規范;群眾監督乏力,內部監督不力,缺乏審計監督長效機制。因此,要通過加強隊伍建設,健全“三資”管理機構;加強制度建設,為“三資”管理提供保障;加強流程規范,夯實“三資”管理基礎;加強平臺建設,實現“三資”信息化管理。
關鍵詞:農村;集體“三資”;管理
李紅芳. 如何有效推進農村集體“三資”管理[J]. 農業工程技術,2017,37(20):5.
當前,農村集體“三資”呈現出管理基礎薄弱,統計不規范,導致農村三資流失、浪費現象頻發,這對加強“三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筆者近20年的鄉鎮工作經歷,對加強“三資”管理的認識較為深刻,它事關農村農業發展穩定大局,也是當前農村當務之急的主要任務。
一、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的現狀
1、管理方式
農村“三資”管理,主要以“鄉代管”模式存在,雖然有效解決“村自管”模式下的監督缺失問題,但仍弱化了村民自治的管理原則,未充分尊重村民和村級組織的意愿依法履行代理職責,鎮級政府通過行政手段干預村級事務,平調村級資金等問題也時有發生。
2、管理職能
(1)“雙印鑒”制度落實不到位
當前,大部分村已開設賬戶,還有個別村因人員、印鑒等原因未能及時開戶;還有的村開設賬戶后,資金撥付不到位。
(2)記賬不及時
通過三資錄入情況來看,有的村沒有及時完成賬務結轉工作。
(3)資產購置處置、資源發包不規范
集體資產的購建、租賃、處置,資源的發包、流轉等較隨意,有的沒有在“三資”管理信息化平臺上發布,未納入“三資”委托代理服務中心進行公開競價或招投標。
3、管理監督
(1)群眾監督乏力
分散的家庭經營使村民集體觀念、民主管理意識淡薄。
(2)村班子內部監督不力
有的村主要干部主張大事不開會,小事不研究,班子成員無法監督。
(3)審計等外部監督乏力
普遍未將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納入有關部門常規審計范圍,也未實行村干部離任審計制度,缺乏審計監督長效機制。
二、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的建議
1、加強隊伍建設,健全“三資”管理機構
成立由鄉鎮政府主要負責人、相關職能部門組成領導小組,并將辦公室設在經管站,主要負責集體“三資”管理工作的指導、協調、監督和檢查。所有自然村都成立村務監督委員會(民主理財小組),構建起組織到位、業務精良、監督有力的專業化隊伍。同時要定期舉辦農村經濟管理培訓班,對經管站業務人員、自然村會計進行村級財務和集體資產管理業務培訓,從而提升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
2、加強制度建設,為“三資”管理提供保障
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縣出臺的涉及農村集體資產財務管理的各項制度,完善資金、資產、資源、合同檔案、村級債務等管理制度,逐步形成用制度管人、管權、管事整體體系。一方面建立健全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的各項制度,幫助和指導村集體經濟組織依法規范合同、簽訂合同和履行合同;另一方面規范涉及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有關會議決定、招投標文書的立卷歸檔工作,設立資產、資源動態式管理臺賬,提升農村“三資”管理水平。
3、加強流程規范,夯實“三資”管理基礎
以開展“積極發展農民股份合作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工作”為契機,扎實推進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工作,嚴把“成員界定、清產核資、資產量化、股權設置與管理、收益分配”五個環節,并將“規范、民主、公開、公平、精準”基本原則貫穿改革始終。
嚴格資金代管,積極推行農村集體資金“雙印鑒”管理,代理中心和村分別保管一套銀行印鑒,須兩套印鑒齊全,方可辦理銀行結算業務。
規范集體資產臺賬、資源登記簿、承包租賃合同管理,結合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工作,認真開展清產核資,做到底清、賬明。
加強農村集體經濟民主管理,嚴格執行村級集體財務“先理財、后審批、再入賬”的工作流程,對財務收支定期民主理財,資產、資源采購處置,承包租賃等重大經濟事項實行民主決策,重點評議、考核有關農民切身利益的大事件。
加大審計監督力度,在加強日常審計與村干部任期和離任審計相結合的基礎上,選取問題多、情況復雜的重點村進行社會化審計。
嚴格村級財務公開制度,每月固定日為統一的“財務公開日”,將財務收支情況在公開欄內張貼公布,并將原始憑證用高拍儀錄入信息化平臺,連同記賬憑證、財務公開榜等賬務處理情況一起在網上公開,接受群眾監督。
三、搭建信息平臺,實現“三資”信息化管理
積極推動農村會計電算化管理,并通過信息平臺將農村集體的財務管理、資產資源發包、出租、轉讓等相關合同、協議等統一納入,有效地保障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對資金、資產、資源占有、使用、收益和分配的知情權、決策權、管理權和監督權。建立“三資”管理臺帳,明晰集體“三資”產權,明確“三資”主體和范圍,對三資的分布、存量、結構和效益狀況做到了底清、賬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