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鹽業全國首個PEOP證書“養成記”
近日,國家質檢總局通關司為云南省鹽業有限公司頒發了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PEOP)證書。云南“白象牌”高原深井鹽系列產品、大理高原深井鹽系列產品、普洱高原深井鹽系列產品成為全國鹽行業第一個獲得PEOP證書的產品,也是目前全國唯一獲得PEOP證書的食鹽產品。
業內人士評價,這份含金量十足的認證將成為“白象”食鹽走進中國消費者內心的通行證。記者近日走進云南省鹽業有限公司位于安寧市的昆明鹽礦進行了采訪。
一路驅車來到安寧市太平楊梅山上的鹽井所在地,只見黃色和綠色的管道布滿山間,山間綠樹成蔭。
“黃色的輸送鹽鹵水,綠色的輸送淡水。”昆明鹽礦總經理李中照介紹,目前昆明鹽礦擁有18口深井,深度在700米到1000米之間,采用鉆井水溶法的技術開采鹽。其原理就是在有鹽礦的地方,打一個深洞,用一根管道將自來水注入,鹽鹵通過另一根管道被置換出來,再經過沉淀、分離等工序后,精鹵水通過專門管道輸送到制鹽車間進行加工生產和包裝。
在制鹽車間,一個超大型的循環泵正在運轉,昆明鹽礦黨委書記代龍昌介紹,80萬噸裝置的建成,在全國制鹽行業創下了“四個第一”:301蒸發罐體積第一,301循環泵流量第一,單臺鹽干燥床處理能力第一,單套裝置產能第一。
從鹽井到制鹽車間,再到包裝車間,在幾乎實現機械化操作和智能化監控的運轉下,昆明鹽礦嚴格按照食鹽生產的各項標準和要求,做到了井然有序、安全生產,確保每一粒鹽安全放心,為消費者筑起第一道天然屏障。
據介紹,1986年,云南省開始建設年產精制鹽20萬噸、無水芒硝1.5萬噸的昆明鹽礦。1990年,昆明鹽礦在安寧市太平楊梅山破土動工,于1993年5月完成全部設備安裝,經試車成功,自當年6月28日起,正式投入生產運轉。
李中照介紹,2006年2月18日,昆明鹽礦30萬噸制鹽裝置正式投入使用,昆明鹽礦精制鹽產能從20萬噸/年增加到50萬噸/年;2011年11月18日,昆明鹽礦80萬噸制鹽裝置投入使用,昆明鹽礦產能實現跨越式增長,從原來的50萬噸精制鹽/年產能跳躍到130萬噸精制鹽/年。成為目前云南省鹽業公司旗下最大的鹽礦。
2016年12月27日,昆明鹽礦總投資2億元的提質增效、智能制造技術改造工程項目開工,計劃于2017年年底前完成項目建設。項目立足于昆明鹽礦生產線的集中優化和控制信息化的全面改造,以降低能耗、提高企業控制水平、滿足市場不同需求為目的。著力于技術的進步和落后產能的淘汰,實現各項指標的優化,從而實現企業做強、做優和可持續發展,以適應未來市場需要。
“近年來,云鹽以其高原生態、天然、無污染而受到消費者的青睞,是云字號走出去的又一個拳頭產品。”業內人士評價認為。
據悉,生態原產地產品是指全生命周期過程中符合綠色環保、低碳節能、資源節約的要求,并具有原產地特征和特性的良好生態型產品。包括原產地標記產品、原產地名稱保護產品,具有歷史傳承的名、優、特產品或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型產品等。
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工作是近年來國家質檢總局推出的一項全新的產品保護制度,其不僅引導生態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而且賦予了產品差異化的競爭優勢。獲得保護的產品可加貼“PEOP”標志具有可追溯性,產品的生態特性能夠滿足消費者對于食品安全的高端需求,具備更高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
一直以來,云南是中國歷史上重要的井礦鹽產區之一,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制鹽歷史。云南鹽業作為全國率先實現產銷一體的企業,歷史悠久、文化厚重,多年來,依托云南獨有的地理環境優勢,打造了純天然、無污染的高原綠色深井食鹽。
為將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轉化為可持續發展優勢,促進云南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同步提升,云南鹽業啟動了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申報。下一步,云南鹽業將以高原深井系列產品為切入點,充分挖掘云南鹽業的生態價值與文化內涵,強化公司產品整體品牌形象的提升。
(轉自:新華網云南頻道)
(編輯:王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