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繼光
(河南省人口和計劃生育宣傳教育中心,河南 鄭州 450002)
民間美術的色彩觀念及對現代設計的影響
劉繼光
(河南省人口和計劃生育宣傳教育中心,河南 鄭州 450002)
色彩猶如中國民間美術的血肉,文化底蘊、審美價值皆隱于其中,強化自身的民間美術色彩觀念,對民間美術畫工來說是非常重要,于現代設計師而言同樣重要。本文試圖通過對民間美術色彩表達的梳理,探討民間美術色彩觀念及對現代設計的影響。
民間美術;色彩;現代設計
在我國悠久的文化歷史長河中,有一種充滿鄉土氣息的勞動者藝術,它是區別于當時的文人畫和宮廷美術而獨立存在的通俗藝術,即民間美術。民間美術的創作者既不是畫藝精湛的宮廷畫師,也不是出生高貴的士大夫階層,他們來自平民百姓,通過民間美術這個載體,訴說著自己對美的不同感受。人們透過民間美術可以感受到很多原始美術的氣息,包括帶有“巫祭色彩”特質的圖騰符號和祈福、避害的圖形;可以說,民間美術同時具備了藝術性、審美性和實用性的特征,蘊含著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愿景和對視覺對稱感、色彩感的審美追求。
雖然隨著社會歷史的變遷和進步,民間美術的表達形式越來越豐富,做工越來越精致,如年畫、刺繡、剪紙、草編等,但賦色法則始終延續著用原色來表達情感的色彩觀念。
以朱仙鎮年畫為例(圖1)。首先,朱仙鎮年畫極具原發性和鄉土氣息,它十分貼近當地人們的生產、生活,用最質樸的藝術語言在訴說著最真摯的情感;其次,朱仙鎮年畫具有群體性和承襲性,它是當地勞動人民依靠師徒相傳的方式傳承下來的文化遺產;再次,朱仙鎮年畫具有民俗性和地域性,在塑造朱仙鎮獨特文化的同時又在影響著當地勞動人民的生活方式和處世態度;同時,朱仙鎮年畫所需的制作材料并不復雜,也不昂貴,僅需要普通的宣紙、木板、彩墨、畫筆、刻刀即可。朱仙鎮年畫的靈魂是由創作者賦予的,創作者通過著墨、色彩、紋飾等賦予朱仙鎮年畫不一樣的生命力。尤其原色的運用,使畫面具有強烈的裝飾意味,鮮明而質地厚重的設色里滲透著五行觀念,集視覺裝飾與人文意蘊于一體。
民間美術色彩表達主要以知覺為對象,旨在滿足不同時期的人們對生產生活實踐的不同追求,如心理追求、視覺追求等。民間美術在遵循社會歷史法則和自然法則的前提下,不斷探尋著最佳的色彩表達形式,以充分傳達色彩背后的文化特質、色彩的象征意義和寓意。此處以楊柳青年畫為例,從三個方面對民間美術的色彩表達進行分析,具體如下:第一,色彩主要表現為激發人們的想象,以豐富人們的情感體驗,從而引起人們的共鳴。圖2中紅色五角星、紅領巾會讓人不由自主地聯想到充滿青春活力的少先隊員和炙熱的愛國心,從而引起人們的共鳴;綠色是小草、樹苗的顏色,賦予了畫作強烈的生命氣息;天藍色會讓人聯想到天空、大海,象征著小孩的純潔無暇。第二,色彩表現需要遵循協調統一的原則。畫面的色彩主要以軟色為主,但并不會給人單調的感覺;選擇天藍色、綠色、白色等色彩對孩子進行繪制,色調柔和,表現孩子的天真爛漫,加之紅領巾、五角星、大紅花、紅底色等大量紅色的襯托,童趣盎然的孩童形象躍然紙上。第三,對比性色彩使得畫面明亮鮮艷,突出吉祥喜慶、幸福快樂的氣氛。色彩對比性主要包括明暗和色調,暗沉給人壓抑的心理效果和視覺感受,明麗則賦予人輕松愉快的視覺體驗。

圖1 朱仙鎮年畫

圖2 楊柳青年畫
(一)民間美術的色彩樸實、敦厚,鄉土氣息濃郁
民間美術色彩審美價值,是通過民間美術創造者自身的審美感知進行創作,從而滿足人們不同的審美需求來實現。從中國民間美術的發展歷程來看,色彩的審美變化一直都是其關鍵所在。就色彩的創造與運用層面而言,民間美術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給人一種質樸、厚重的感覺。不同的民間美術創造者對色彩的認識程度、把控技巧是不同的,因此,他們創作的民間美術作品所呈現的審美價值、地域風情、藝術品位也不盡相同。
我國有56個民族,這意味著我國至少擁有56種民族色彩,事實上各民族的民間美術工作者都在將自己獨具魅力的民族色彩運用到作品中,畫工們通過創作來宣泄自己的情感,受眾通過讀取承載他們悲歡離合、喜怒哀樂和美好向往的作品與其對話,這便是民族色彩賦予民間美術作品的生命力。
“如何繼承與發展民間美術這一傳統文化”是人們普遍關注的一個熱點話題。一直以來,民間美術的色彩觀念都是在以師徒相授、口口相傳的傳統傳承方式延續著,比如:“黃馬配紫鞍”“紅馬配綠鞍”“青紫不并列,黃白不隨肩”“紅搭綠,一塊玉”“紫是骨頭綠是筋,配上紅黃色更新。”等,朗朗上口,師傅易教、徒弟易學,充分印證了民間美術的通俗普及性特征。畫工們的用色習慣看似隨意,實則嚴格遵循了現代色彩學原理和規律,這說明民間美術用色的經驗性與理論性具有一定的共通之處,畫工們的視覺經驗是建立在視覺感受的生理基礎之上的。民間美術中色彩的應用可以看作畫工們自身本能的色彩反映,極具隨意性和地域性,朱仙鎮年畫和天津泥人張都偏愛用紅、綠對比性色彩來表達喜慶、吉祥等美好的寓意,非常接地氣,這也從側面印證了老百姓的簡單以及民風的淳樸。
(二)民間美術的色彩展示出了強烈的中國民族文化
中華民族有著5000年的燦爛歷史和輝煌的文明,各個民族的民間美術從歷史的洗禮中蛻變、成長,慢慢擁有了屬于自己民族獨具特色的民族民間美術風格,這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文化的共性特征。早在原始氏族社會,中國民間美術就已經初具雛形。據調查,《人面魚紋彩陶盆》是新石器時代的陶器作品,陶器表面主要由紅、黑、白等簡單、質樸的色彩勾勒而成,由此可見,早在新石器時代,民間百姓就有了濃厚的色彩意識。民間美術的色彩反映出了強烈的民族文化,具體分析如下:第一,流傳至今的炎黃神話故事側面反映了原始先民們對色彩的敬畏之心。黃帝為華夏始祖,以黃色為標志;炎帝又名赤帝,以紅色為標志;由此可見,上至帝王,下至百姓,色彩都有著特殊的存在意義。第二,色彩是中國文化的特殊符號,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儒家色彩蘊藏著豐富的美學思想,主要以禮制為標準,以道德為核心。孔子曾言:“繪事后素”,大致意思是“人所表現的外在禮儀應該和內心修養保持一致,這就如繪畫一般,如果質地不夠精良,那么畫工們便很難繪制出色彩斑斕的圖案”,雖然僅有四字,卻蘊藏著通透的色彩美學思想。
(三)民間美術中的色彩觀念對現代設計中影響
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發生著微妙的變化,這給民間美術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和挑戰,現代社會的人們逐漸意識到了民間美術的重要性,民間美術在人們的精神追求層面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民間美術的創造者既是平凡的勞動者,又是大眾審美習慣的影響者,民間美術中的用色習慣體現了畫工們的無窮智慧和堅定信念,彰顯了中國本土文化的精神面貌。作為一個現代設計師,若能在民間美術中領悟其精髓和內涵,就意味著破譯了打開設計創新瓶頸的密碼:(1)民間美術裝飾性的用色習慣賦予了民間美術作品質樸氣質,為豐富現代藝術的創作提供了靈感;現代設計師在傳統的民間美術作品中去找尋造型和色彩規律,并將其運用到自己的現代作品中,必將會影響其作品的裝飾性、親和力。(2)民間美術用色的象征功能往往可以直接影響受眾的意識和觀念,像“紅”“白”事,“紅紅綠綠、圖個吉利” 等,這種歷代傳承的色彩習俗賦予民間色彩以獨特的“寓意”,富有深刻的文化意蘊和歷史內容。(3)民間美術將古老的“五色觀”納入包羅萬象的中國古代宇宙論的框架中,與傳統的價值觀、哲學思想、等級意識、宗法觀念、倫理道德相互交融,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內涵。領悟其道必將提升視覺傳達的影響力。(4)民間美術看似傳統,卻又不乏浪漫主義色彩,很多民間美術形象塑造得異常夸張,其實正是畫工們的秘籍所在、魅力所在,既拉近與受眾之間的距離,又讓受眾深信不疑。
試想,如果現代設計師們不再為形式法則所禁錮,能夠彎下身來,吸取民間美術的精髓,將民間傳統元素與當代唯美元素有機融合,鮮活、真實的藝術作品出世必將指日可待。

圖3 天津泥人張
飽含民族色彩的民間美術色彩為世界增添了不少亮麗的顏色,民間美術色彩觀念融入現代設計領域,將為現代設計的創新瓶頸尋找到新的發展空間,現代設計藝術不能脫離民間美術色彩而孤立存在。
[1]李芳.論中國民間美術的傳承發展[J].赤峰學院學報,2010(1):140-141.
[2]邢莉莉.探析中國民間美術色彩的美學特征[J].美術教育研究,2013(19).
[3]張曼,李琚.民間美術對現代藝術設計的啟示[J].中國包裝工業,2014(18).
[4]易宇丹.河南朱仙鎮民間木板年畫的藝術審美價值[J].小說評論,2010(S1):266-268.
J0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