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天宇
(甘肅政法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9)
甘肅省民族傳統體育定位及導向研究
韓天宇
(甘肅政法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9)
甘肅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省份,甘肅省少數民族體育的發展利于構建和諧發展的社會氛圍,提高全民體質健康和身體素質。本文對甘肅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內涵進行了初步的論證,分析了甘肅省少數民族體育的發展情況,確定了甘肅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目標,提出了甘肅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方向。
甘肅民族傳統體育;定位;導向;研究
甘肅民族傳統體育通常被人們認為是一個地域性的體育文化。目前,對于甘肅民族傳統體育的內涵有兩種觀點,其一,廣義的甘肅省民族傳統體育,認為是區域范圍內的所有民族傳統體育活動;其二,狹義的甘肅民族傳統體育,認為是甘肅省內體現傳統性、民族性、地域性、娛樂性,文化與體育交融的活動。兩者之間有聯系,即甘肅區域民族傳統體育經過演變、積累,形成一種具有穩定性的文化特質,形成了文化區域,但具有明顯區別。
區域的差別,不同的地域特點,決定了各民族傳統體育的特色,甘肅省是我國少數民族的重要聚居區,現有54個民族成份,少數民族總人口333.1萬人,占全省總人口的13.02%,少數民族聚居面積17.9萬平方米,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39.8%。民族間密集聚集和交錯雜居的分布狀態,以及幾次移民高潮帶來的不同地域民族文化習俗的交匯,遂使甘肅成為一個兼容交匯型的特殊文化區。
(一)甘肅省競技類民族傳統體育發展分析——以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為例
甘肅省1991年首次參加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至今,共參加了7屆。表1為甘肅省歷屆參加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簡況。

表1 甘肅省歷屆參加全國民族運動會情況
其中甘南自治州的藏族鍋莊健身操、保安族的奪腰刀、裕固族的頂杠子和健身操、東鄉族的拔棍、祁連歡歌、裕固族剪羊毛、保安族棍、 東鄉族別烈棍、藏族七彩神劍作為全國民運會的表演項目,并多次獲得表演獎。每一屆的比賽成績都有所提高,呈現出良好的發展趨勢。
1.甘肅民族傳統體育競技項目發展現狀分析
1)優勢項目
優勢項目集中在民族式摔跤、武術、射弩。由于國家政策的推廣、良好的群眾體育背景和甘肅高校武術高水平運動隊的發展,使武術成為甘肅省民族傳統體育的優勢項目,并獲得多塊獎牌,其競技能力有目共睹。民族式摔跤作為甘肅省的傳統項目,整體實力強勁,在且北嘎、希日木、絆跤、搏克等比賽中,絕大多數參賽選手都登上領獎臺,在第十屆民運會上獲得獲得1個一等獎、6個二等獎、2個三等獎。
2)劣勢項目
全國民族運動會多個項目,甘肅省一直積極參與,但未獲得較好的比賽成績,如板鞋競速、高腳競速、打陀螺、珍珠球等項目。個別項目取得了名次,但此類項目設置獎牌比重較大,而甘肅省只取得名次,被歸為劣勢項目。還有一部分項目在民運會的比賽中一直沒有參加,或者參加的次數較少,如珍珠球、打陀螺、毽球,應引起重視,積極提高隊伍的訓練和比賽水平。
(二)甘肅省地方特色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現狀
甘肅省有54個民族,民族傳統體育活動豐富多樣,原甘肅省體委經多次的搜集和整理,得知民族民間傳統體育項目達70余項,其中以賽馬、摔跤、武術最為普及。近年來,隨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提出、發展,只在當地流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逐漸被社會關注,甘肅地方特色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被大眾了解,從2006至今,甘肅省民族傳統體育有多項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分別為甘肅蘭州的太平鼓 、甘肅武威的攻鼓子、甘肅武山的旋鼓舞、甘肅舟曲的多地舞、甘肅卓尼縣的巴郎鼓舞、甘肅岷縣的巴當舞。

表2 甘肅省級民族傳統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目
甘肅省于2006年開始,根據相關文件精神對具有中華民族文化、歷史、科學藝術價值的文化遺產進行了整理,其中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占據62項。如表2所示,從項目類別上看,甘肅非物質文化遺產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集中在民間舞蹈和民間雜技與競技兩個項目群。其中民間舞蹈占的比例比較大。
從項目地域分布上來看,甘肅非物質文化遺產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在全省各縣市都有分布,從入選省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的項目上看,集中在甘南、酒泉、蘭州等少數民族聚居地。
(一)價值定位
1.甘肅省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
甘肅省民族傳統體育是各民族人民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運用智慧創造形成和發展的,是黃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族傳統體育作為一種具有深刻歷史內涵和豐富活動內容的文化類型,在兒童啟蒙、勞動教育、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等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甘肅省民族傳統武術就是一種將道德和審美作為其內涵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群。
2.甘肅省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是構建和諧甘肅的有利途徑
甘肅是多民族成份的省份,各民族根據甘肅地域環境的差異形成70余種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由于它的文化性、民族性、地域性、親和性等特點,成就了甘肅省民族內部對它的認同,對構建社會產生了積極作用。同時文化傳說與民間圖騰有關的民族傳統體育成為了民族交流、認同的媒介,蒙古族的賽馬就是對馬圖騰崇拜產生的。直到今天賽馬仍然是甘肅藏族、蒙古族、裕固族、哈薩克族等民族普遍開展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并組織了大型體育賽事,形成極具地域特色的文化。因此甘肅民族傳統體育的盛行,加深了群眾對少數民族歷史和文化的了解,傳導了團結進取的民族精神,加強了少數民族內部和各民族的相互認同,最終促進和諧甘肅的構建和發展。
(二)目標定位
1.打造甘肅特色民族傳統體育競技項目
甘肅省民族傳統體育,應結合甘肅地域特色、社會文化、群眾需求和傳統的民族體育項目,打造甘肅特色群眾體育項目,把發展甘肅獨有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計劃方針,作為甘肅省體育事業發展的重要目標,積極向全國推廣,提高甘肅特有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影響力。
2.推廣群眾參與民族傳統體育項目
根據《甘肅省2010年國民體質監測公報》顯示,2010年甘肅省國民體質合格率為88.3%,與2005年相比,全省不同年齡、性別、城鄉人群的體質合格率有所增長,并呈上升趨勢。數據顯示,成年人、老年人體質超重率、肥胖率有不斷增高的趨勢。60歲以上人群的柔韌性和平衡能力持續降低,指標自2000年以來呈現持續降低的趨勢。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索契看望參加第22屆冬奧會的中國代表團時說我們每個人的夢想、體育強國夢都與中國夢緊密相連。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是各族群眾積極參與、滿足健身需求、提高體質健康、娛樂功能的體育項目,甘肅省應把繼續發展群眾體育作為體育的基礎,結合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協調發展,作為根本目標。
(一)特色項目與競技項目協調發展
甘肅省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應從兩方面進行開展,將競技性明顯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和表演性強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分開,制定相應的發展方針,協調發展。一方面把競技性較強的的項目,結合競技體育的管理模式、訓練方法,吸收競技體育優秀的元素,對自身進行優化和整合,完善競技類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發展。另一方面將具有健身性質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與全民健身融合開展,有利于甘肅特色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傳播發展。
(二)合理規劃,不同地理環境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分別發展
甘肅地處西北,由三大板塊構成,一是蘭州和河西地區,二是中部地區,三是隴東、隴南地區,各大板塊的群眾長期生活在同一環境中,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也有著各大板塊特色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這在甘肅省少數民族運動中得到了驗證,獲得最好名次為甘南、臨夏等少數民族聚集區。甘肅民族傳統體育發展應結合地理位置、民族風俗發展優勢和特色項目,同時積極相互交流、合作,通過資源整合,積極地發展、傳播具有甘肅特色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
(三)設立專門的民族傳統體育管理機構
在甘肅省民族傳統體育發展過程中,一直由甘肅省民委和甘肅省體育局共同管理,由于制定政策和執行政策不屬于同一機構,導致出現了一些管理的問題。甘肅省應成立民族傳統體育的管理機構,以便于真正管理、協調發展甘肅省民族傳統體育文化。
(四)學校體育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資源開發
甘肅省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在學校教育中,個別項目有著較好的發展,但個別具有甘肅特色的少數民族體育項目沒有得到開展,如何均衡發展學校體育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成為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重要問題。
1.甘肅特色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中小學課程開發
甘肅省中小學開設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開課率較高的是武術套路,武術套路的開展與其競技性有很大關系。中小學民族傳統體育的開展應結合新課標,在確保完成課程目標的基礎上,充分利用豐富的少數民族體育項目資源,結合中小學生身體素質特點、學校場地設施情況設置課程。
2.優化高校民族傳統體育課程設置
甘肅省高校民族傳統體育發展得較好,大學建有高水平運動隊,促進甘肅省民族傳統體育競技類項目的發展。普通選修課民族傳統體育課程設置相對單一,應在保持甘肅民族傳統文化內涵基礎上,挖掘、整理適于高等教育開設的特色民族傳統體育課程。
(五)繼續挖掘和整理甘肅特色民族傳統體育文化
甘肅是有54個民族成分的大省,省內特有的保安族、東鄉族、裕固族,流傳著許多優秀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組織專家繼續挖掘、整理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并使之系統化、規范化、理論化,利于甘肅特色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傳播。
(六)積極申報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
全國民族運動會的申辦,對甘肅省經濟、體育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民運會的申辦,將加快申辦地基礎建設、提升城市功能,為申辦全國性綜合運動會提供經驗。甘肅申辦全國民族運動會有著明顯的優勢。一是甘肅省內有54個少數民族,全省有2個自治州、7個自治縣、35個民族鄉,少數民族人口333.1萬,占全省總人口的13.02%,為申辦創造有利條件。二是甘肅省少數民族傳統體項目競技實力較強,并有逐漸上升趨勢。
(七)舉辦具有甘肅特色的品牌體育賽事
“甘肅絲綢之路體育健身長廊”建設以來,甘肅各地先后創建了一批少數民族體育賽事,比較成功的有在甘南少數民族自治州舉行的“中國瑪曲格賽爾賽馬大會”,經過多年的發展,瑪曲縣被評為中國賽馬之鄉,成為省內規模最大的少數民族體育賽事品牌。應進一步對賽馬大會賽事進行品牌推廣,提高在國內影響力。
2015年平涼市政府成功舉辦了首屆平涼國際崆峒武術節,主要包括開幕式、養生論壇、武術比賽、觀光旅游、閉幕式等多項內容,取得了較好的社會影響。比賽開幕、閉幕式表演項目應與甘肅特色少數民族體育有機融合,促進甘肅特色少數民族項目的傳播發展。進一步整合、完善甘肅特色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提高比賽的競技性、藝術性、觀賞性,舉辦富有甘肅特色的少數民族體育賽事。
G853
A
2012年度甘肅省社科規劃項目(項目編號:12111TY)。
韓天宇(1982-),女,吉林省長春人,碩士,畢業于中國地質大學,講師,研究方向:民族傳統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