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碩
北京市順義區婦幼保健院 北京順義 101300
以患者為中心的優質護理在兒科門診中的應用
趙碩
北京市順義區婦幼保健院 北京順義 101300
目的:研究以患者為中心的優質護理應用在兒科中的意義。方法:將我院近幾年來兒科門診所接收的180例患兒作為本次探討群體,將其隨機分為參照組與探究組,各90例。其中,參照組給予常規的對癥護理,探究組則進行以患者為中心的優質護理,觀察與比較兩組患兒的臨床護理效果。結果:參照組總滿意度為50%,護患糾紛事件發生率15.56%,護理質量考核為(83.1±2.1)分;而探究組依次分別為 81.11%、1.11%、(91.4±2.0)分。因此,這三組間數據差距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兒科門診中植入優質護理服務,能明顯對護患糾紛發生率降低,且加快患兒的恢復速度,減少其痛苦時間,因此值得推廣。
優質護理;兒科門診;以患者為中心
隨社會的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使得慢慢對臨床中的護理要求也越來越高[1]。而在兒科中,因患兒其在身體、心理、智力等多個方面還沒有發育成熟[2],因此有關護理人員在日常工作中更需加大重視力度,體貼、細心照顧患兒,實現全方面的優質護理,進而達到護理整質量的提升,從而減少護患糾紛。基于此,本文選取我院兒科門診曾收治的180例患兒納入到本次觀察中,并對該患兒運用的以患者為中心的優質護理效果展開了一番詳細分析與探究,詳細醫學報告如下所示。
把我院曾納治的兒科門診180例患兒作為本次研討目標,并將其隨機分為探究組、參照組各為90例。探究組:男50例,女40例;1~12歲,平均(5.6±2.2)歲。參照組:男52例,女38例;年齡為1~13歲,平均(6.1±1.5)歲。兩組患兒在性別等相關方面無明顯性差異(P>0.05),存在對比價值。
參照組進行傳統護理,為護理人員根據已安排好的排班模式,展開輪流制,而患兒在治療結束后沒有進行回訪或隨訪。而探究組則實施以患者為中心的優質護理模式,內容是:(1)處理好分診工作。第一步,對患兒的體重、體溫等相關情況給予預檢、分診,并且在對體溫展開檢測過程中要注意引導患兒家屬注意對患兒固定體位的維持,進而預防患兒體溫計的損壞以及滑落下來。第二,對患兒的候診宣教工作進行增強,例如有患兒易患疾病的一些相關防御知識、還有季節性傳染病的有關防御對策掌握。(2)加大與患兒家屬的溝通力度。將醫院護理服務內容整體擴大化,并嚴格實施“責任護士制度”,以及構建輸液與完成治療以后的回訪機制。(3)按時對護理人員的整體技能展開培訓。在兒科中,科室要對穿刺技術水平高的護理工作者進行評選,并且落實有經驗護理人員引導新來護理人員(一對一)的相關護理工作,當然要確保每一次排班中均有一個高水平的穿刺護理人員值班。(4)采納以患兒為中心的服務。需做到對一些簡單設備的配套,將患兒輸液室及治療室重新進行布置,墻壁換成相對比較“柔和”的顏色,墻壁張貼可愛卡通的人物畫,當然還可以在患兒輸液室內安排一些有關于兒童方面的電視欄目以及放入部分有關于卡通類的書籍,進而讓患兒在一個快樂、舒服、自在的環境中接受疾病的治療,達到降低患兒的痛苦程度,以及對陌生環境的緊張、恐懼感,進而實現護理效果的提升。
在觀察階段中,患兒或者是其家屬對護士的整體護理效率給予評分,每周進行 1次統計,最后統計工作由護理負責人負責,每周平均分為計算分,同時對一些技術薄弱的相關事宜作出有效反映,以及對該期間所出現的護患糾紛情況做出詳細記錄。
本文根據所得相關數據資料進行分析,所使用的數據處理軟件為SPSS 15.0,計量資料以(x±s)表示,以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值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對比,探究組總滿意度為81.11%,參照組為50.00%,很明顯探究組要高于參照組,且組間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如表1。

表1 兩組滿意度情況比較
在參照組中,其護理整體質量考核成績為(83.1±2.1)分,明顯低于探究組的(91.4±2.0)分;此外,在出現護患糾紛事件方面,參照組中有14例(15.56%),探究組中1例(1.11%)。對此,兩組數據對比均有顯著性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加強護理人員對臨床服務的認知度,采取以患兒為中心的護理對策,是現代護理學發展必然路徑,也是廣大患兒的切實需要。目前,醫療服務已成為社會各個階層群眾所重視的熱點,而服務不到位、服務態度惡劣等多樣化問題成為誘導護患糾紛的引火點,而這其中的主要因素是護理人員服務認知弱,特別是在對患兒的護理方面,因為患兒自身年齡、身體多方面原因,加劇了護理難度,從而易讓患者出現煩躁心理。而優質護理是一種新型護理手段,其可以在對患兒護理效率提升的基礎上,降低護患糾紛率。
在本次研究中,探究組患兒運用以患者為中心的優質護理舉措,其無論是在護理滿意度還是護患糾紛事件發生方面均優于通常護理的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可以看出,在兒科中,實施以患者為中心的優質護理策略,可以在提升患兒及其家屬滿意度前提上,去提升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從而增強護理質量,進一步益于護患友好關系的建立。
綜上所述,在兒科門診中應用以患兒為中心的優質護理服務,可以讓相關護理人員更深入熟悉患兒的具體疾病狀況,易于對疾病的快速治療,進而增強了患兒家屬的信任度,因此具有推廣價值。
[1]李月茹.包嬋玉.優質護理在兒科工作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15,27:183—184.
[2]許悠悠.優質護理在兒科門診中的應用體會[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9:92—93.
R184.6
A
1672-5018(2017)01-16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