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
紹興市第七人民醫院 浙江紹興 312000
改良催吐法在救治精神障礙患者藥物中毒的應用及護理措施
徐燕
紹興市第七人民醫院 浙江紹興 312000
目的:對改良催吐法在救治精神障礙患者藥物中毒的應用效果與護理措施進行研究與分析。方法:選取精神障礙口服藥物中毒患者40例,將其平均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兩組,遵循隨機分配的分組原則,每組患者各2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的催吐方法,實驗組患者采用經過改良的催吐方法對比兩組患者在插胃管洗胃例數、咽喉部不適倒數、洗胃時間以及洗胃的接受度四項指標方面的指標。結果:實驗組患者在四項指標方面均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為精神障礙藥物中毒患者提供改良催吐法并為其提供專門的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改善催吐效果,降低患者催吐痛苦,臨床價值值得推廣。
藥物中毒;精神障礙;改良催吐法
藥物中毒治療的各項方法中,洗胃是最直接的搶救措施,該治療方法指的是在護理人員的指導下飲入洗胃液起到刺激嘔吐的效果,將患者胃部內容物直接排出體外,避免毒性物質過量吸入。這咱催吐方法具有接受程序高、痛苦小以及快速有效等方面的特點。然而是實際操作中,可能會出現患者出于大量喝水而無法將毒性物質吐出的問題,需要通過人為手段對患者咽喉部進行直接的刺激來輔助催吐,這就造成患者在催吐過程中經受較大的痛苦,對于存在精神障礙疾病的患者,可能造成治療依從度差等方面的問題。本次研究選取精神障礙口服藥物中毒患者40例,以不同的催吐方式為患者提供催吐治療,對比不同催吐方法下患者的催吐效果,報告如下:
將參與本次實驗研究的40例研究樣本平均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兩組,遵循隨機分配的分組原則,每組患者各20例。實驗組包含女性患者13例,男性患者7例,年齡最大55歲,年齡最小28歲,平均年齡34.4±3.4歲;對照組包含女性患者9例,男性患者11例,年齡最大58歲,年齡最小25歲,平均年齡34.9±5.4歲。所有參與實驗研究的樣本將經過CCMD-3精神障礙分類診斷,確認為精神障礙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平穩。兩組患者在中毒程度、年齡以及性別三個指標方面的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在護理人員的指導下服用500~800mL溫度在25~35 ℃之間的溫開水。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的催吐方法,在完成飲水環節后護理人員用醫療專用舌板將患者舌根部壓助,稍加用力來刺激患者嘔吐,進行多次操作后待患者洗胃液狀態為無味無色后即結束催吐工作;實驗組患者采用改良催吐法,即通過沖擊式加壓舌板弧形,對患者舌根部進行輕柔性刺激,具體操作方法為由一名護理人員于患者側位站定,將患者扶住,另一手握持壓舌板弧形對患者咽喉部與舌根部稍微施加壓力,另外一名護理人員于患者另一側站定,對患者上腹部施加壓力,形成沖擊式按壓,另一只手段對患者胃區進行輕微拍打,起到患者完全吐出胃內部物。多次操作后,對患者所吐出的洗胃液狀態進行觀察,若呈現無味、無色的澄清狀態則停止催吐。
本實所得出的所有數據都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處理。當P>0.05時,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當P<0.05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用χ2檢驗來對功能和癥狀進行比較;±s用來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
本次實驗所選取的20例對照組患者中,平均洗胃液量3.390±7.0mL,平均洗胃時間30±2分鐘,接受度10±3分鐘;
本次實驗所選取的20例實驗組患者中,平均洗胃液量3.361±8.0mL,平均洗胃時間25±3分鐘,接受度5±3分鐘。
兩組患者在洗胃液量、平均洗胃時間與接受度三項指導方面的差異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組別 者改插胃管洗 咽喉部紅腫 總例數實驗組 1 5 20對照組 7 12 20
兩組患者在者改插胃管洗例數與咽喉部紅腫倒數兩個方面的指標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
將患者轉移至搶救室內,為患者提供一個簡單的評估檢測,重點評估患者在生命體征、意識以及神志等方面的情況。盡快聯系患者家屬,對相關信息進行搜集,對患者所服用的藥物進行緊急詢問,重要詢問患者用藥的時間與數量。
3.1.1 心理護理
精神障礙患者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輕重意識,對于護理人員的依從性不高,部分情況嚴格不穩定的患者甚至會有意破壞護理人員的治療工作。因此,在護理工作實踐中,護理人員需要與患者進行積極主動的溝通,了解患者當前的心理狀態以及行為動向,不可以強迫患者接受治療,也不可以用刺激性的言語對待患者。對于患者所提供的各項訴求,護理人員需要表示理解,為護患關系的良好發展奠定基礎,最大程度上爭取患者的信任,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
3.2.1 做好解釋與告知工作
解釋與告知工作主要針對患者家屬進行,由于家屬是患者的監護人,相關的治療工作一定要在家屬的同意下才能進行。另外,對于部分間歇性的精神障礙患者以及部分雖然存在精神障礙但也可能會對各項事物有著全面的理解能力,護理人員也需要將相關的護理與治療手段、流程向患者進行一個全面的闡述。
洗胃結束后協助清潔口腔、面部,必要時更換污染衣褲,讓患者臥床休息,觀察患者有無胃部隱痛、腹脹腹痛等不適。
由于精神障礙患者存在著十分鮮明的特殊性,無論是催吐工作還是催吐前后的護理工作都需要有針對性地護理方案進行制定。經實驗研究發現,參與本次實驗研究的實驗組患者在各方面的指導均優于對照組,綜上所述,為精神障礙藥物中毒患者提供改良催吐法并為其提供專門的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改善催吐效果,降低患者催吐痛苦,臨床價值值得推廣。
[1]張偉英,吳瑾瑾.改良催吐法在救治精神障礙患者藥物中毒的應用及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5,03(19):102-103.
[2]殷燕.用催吐法聯合胃管洗胃法對誤服藥物或毒物的患兒進行治療的效果研究[J].當代醫藥論叢,2016,07(22):30-31.
[3]詹煌金.咽部催吐法治療腦科呃逆的療效與機理淺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4,09(13):165-166.
[4]陳月莉.催吐法在急性口服中毒患者救治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08,06(22):17-18.
R723.12
A
1672-5018(2017)01-153-01
徐燕(1988.5-),女,護師,紹興市第七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