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怡微
武漢市中心醫院 湖北武漢 430000
護理干預對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臨床癥狀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鄭怡微
武漢市中心醫院 湖北武漢 430000
目的:探析護理干預對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臨床癥狀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43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作為研究對象,按護理方案不同分為對照組(15例)和研究組(28例),對照組行常規護理,研究組行綜合護理,對比兩組各癥狀積分及生活質量評分。結果:研究組各癥狀積分及生活質量評分均較對照組優,比較差異均具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護理干預對患者的臨床癥狀及生活質量具有明顯的改善作用,可將此護理方法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護理干預;胃食管反流病;臨床癥狀;生活質量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消化內科常見病,是指食管下端括約肌功能障礙等因素導致的胃內容物反流至食管,產生反酸、咽部不適、燒心、胸骨后燒灼感等臨床癥狀[1],若不及時對患者進行有效治療,將引發胃癌或食管癌,嚴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研究表明,對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加以有效護理可有效提高治療效果[2]。針對此,本文將護理干預對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生活質量的臨床效果進行探究,報告如下:
回顧性分析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43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臨床資料,按護理方案不同分為對照組(15例)和研究組(28例),對照組男女比例6:9,年齡18-67歲,平均(39.89±7.79)歲,病程2-12年,平均(5.55±2.91)年;研究組男女比例12:16,年齡18-68歲,平均(37.09±7.66)歲,病程2-13年,平均(5.59±2.61)年;兩組患者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即健康宣教等。研究組行綜合護理,具體內容:(1)心理護理:因胃食管反流病屬于慢性疾病,特別是對部分具有較長病程者會長期受到多種臨床癥狀的折磨,導致其喪失治療信心,從而使患者的不安、焦慮、恐懼及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緒加重。因此護理人員應加強與患者的交流、溝通,鼓勵患者疏泄自身壓力,并按照患者的心理需求和不良情緒狀態給予針對性的護理干預,以有效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幫助患者樹立治療信心,從而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療及護理依從性[3]。(2)飲食護理:告知患者避免刺激性、高脂肪等食物攝入,戒煙戒酒,指導其多食易消化、清淡等食物;(3)體位護理:指導患者采取斜坡位或左側臥位,餐后3h內避免平臥,應采取直立位或飯后散步;(4)生活護理:對患者的不健康生活習慣進行糾正,注意對患者的精神狀態進行合理的調整,叮囑患者餐后30分鐘內不可平臥,需盡量取站位或軀干直立,以餐后散步最佳,可有效促進食物的排空,但需要注意不可進行劇烈運動。
對兩組患者胃灼熱感、反酸等癥狀進行癥狀積分評定,并采用漢化版健康調查量表對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評分。
統計學方法 記錄所有數據均學采用SPSS 21.0 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和分析,計量數采用t進行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為P<0.05。
研究組各癥狀積分較對照組低,兩組比較差異顯著,具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各癥狀積分(±s,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反酸 胃灼熱感 胸骨后疼痛 上腹部飽脹感對照組(n=15) 1.91±1.09 2.49±1.31 2.39±0.81 2.49±1.12研究組(n=28) 0.91±0.18 0.89±0.39 0.83±0.49 1.31±0.55
研究組生活質量評分較對照組優,兩組比較差異顯著,具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生活質量評分(±s,分)

表2 對比兩組生活質量評分(±s,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對照組(n=30) 研究組(n=56)生理功能 80.39±9.78 90.31±10.33生理職能 78.39±8.81 88.59±9.91軀體疼痛 78.39±5.71 85.13±6.89活力 68.19±7.33 78.31±6.88情感職能 71.59±6.81 84.31±10.32精神健康 80.49±7.32 87.79±8.88社會功能 79.41±9.33 89.88±11.18總體健康 76.79±6.81 85.11±7.09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患者胃以及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入食管,進而損傷患者食管粘膜所引發的疾病,臨床常表現為燒心、嘔吐以及咽下疼痛等癥狀,嚴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對患者予以有效護理具重要意義[4]。為探析護理干預對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臨床癥狀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本文對我院收治的43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取得滿意結果,結論如下。
結果顯示:研究組反酸積分、胃灼熱感積分、胸骨后疼痛積分以及上腹部飽脹感積分情況等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說明對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行綜合護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結果還顯示,研究組生理功能評分(90.31±10.33)分、生理職能評分(88.59±9.91)分以及軀體疼痛評分(85.13±6.89)等均顯著優于對照組,說明對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行綜合護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分析原因可能為:通過對患者行心理護理,可有效緩解患者負性情緒,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增加患者對胃食管反流病的了解,并增強患者信心,使其配合醫生治療,提高治療效果[5]。通過患者行飲食護理,有效減少煙、酒以及其他刺激性食物有對患者消化道造成的刺激,有效降低對患者造成的損傷,減少不良反應[6]。通過對患者行體位護理,可有效促進患者消化道內食物消化與排空,減輕消化道受到的壓力,促進其較好康復。通過對患者行生活護理,可改善患者病情。因此,因此在今后的實踐中,應該加強對護理干預的重視程度,并注重具體實施策略與方法的可行性。
綜上所述,對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行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其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1]Kinoshita Y,Ishimura N,Ishihara S.Revision process and present task: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J].Nihon Rinsho,2015,73(7):1190-1194.
[2]許小芬.對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進行系統護理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5,13(24):105-106.
[3]榮加.護理健康管理對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0,16(24):2914-2915.
[4]朱秀琴.護理干預對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臨床癥狀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4):17-18.
[5]林鳳英.綜合護理對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生活質量的效果觀察[J].臨床醫學工程,2015,22(7):946-947.
[6]徐文紅,林征,林琳等.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及其影響因素調查[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5):407-410.
R523
A
1672-5018(2017)01-1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