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瑩
武漢市中心醫院 湖北武漢 430000
靜脈治療護理小組在持續改進PICC護理質量中的應用分析
劉瑩
武漢市中心醫院 湖北武漢 430000
目的:探討靜脈治療護理小組在持續改進PICC護理質量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在本院進行PICC靜脈輸液治療的患者38例作為研究對象,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均為38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方法,觀察組患者進行靜脈治療護理,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1次穿刺成功率、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比對照組高,投訴發生率、并發癥發生率比對照組低,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將 PICC 護理質量持續改進運用于靜脈治療護理小組中,能夠使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以及穿刺成功率明顯提高,值得推廣。
靜脈治療;護理小組;持續改進;PICC護理質量
外周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已成為化療輸液和長期靜脈輸液治療患者首選的安全通道[1],有長期、安全、無痛的優點,但置管操作技術和導管維護是否規范將直接關系到導管留置時間的長短和并發癥發生率高低,如維護不當,易出現敷貼松脫、導管滑出、堵塞、穿刺點出血、感染等安全問題,影響患者的后續治療[1]。為了不斷完善PICC管理模式,規范PICC置管操作和維護流程,使置管患者在院內外的整個帶管期間安全放心、無并發癥,提高患者的滿意度。現于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選取在本院進行PICC靜脈輸液治療的患者38例進行研究,探討靜脈治療護理小組在持續改進PICC護理質量中的應用價值,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詳情如下。
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選取在本院進行PICC靜脈輸液治療的患者38例作為研究對象,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均為19例。在觀察組中,男患者10例,女患者9例,年齡27~68歲,平均年齡(55.11±6.06)歲,病程1~3年,平均病程(1.66±0.43)年,在對照組中,男患者11例,女患者8例,年齡31~68歲,平均年齡(55.05±6.28)歲,病程 0.5~3年,平均病程(1.35±0.28)年。兩組患者的基礎資料差異較小,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PICC護理措施,如做好消毒工作,保持導管通暢等。在此基礎上,觀察組患者建立靜脈治療護理小組以持續改進PICC護理質量,其內容為:①定期開展小組成員活動由小組根據護理部要求和工作開展情況制定年度工作計劃并交護理部審核,每月1次小組成員碰頭會,互相探討交流PICC以及靜脈治療中發現和存在的不足、疑難問題,商量解決措施,并交流分享經驗和小竅門。定期組織網絡小組成員專科業務知識和新理論新知識學習。護理部定期參加小組活動。②加強對護士的培訓。應重點加強護士工作責任心培訓教育,也應重視加強PICC置管護理檔案管理的培訓書寫工作。嚴格強調按照護理操作規范流程執行操作,溝通理論和技巧培訓應同時進行,還要邀請PICC置管集團的專門經過培訓的相關人員做專題報告,幫助培訓護士進行輔助工作。繼續完善并不斷加強PICC病人置管的健康教育全程模式[2],主要由責任護士負責,通過問卷的方法對健康教育效果進行測評。③規范PICC穿刺、維護流程。護理小組根據相關制度制定 PICC規范操作流程和標準,包括PICC標準穿刺方法、PICC沖管、PICC換藥、PICC拔管規范等,并向院內各個科室進行發放該資料,組織各科室護理人員觀摩標準PICC操作,并制作操作示范視頻放在醫院內網上,并。④加強PICC質量監管。護理小組對PICC護理質量進行及時、定期檢查,每個月小組會議上評價PICC規范流程實施效果,及時分析、發現護理中存在的問題,并根據相關規范標準及時提出整改方法。⑤開展會診:患者病情比較特殊,操作難度大時,采用會診模式,護理小組派專人參與置管方案的制定,并實施穿刺操作。⑥加強對患者的培訓。護理小組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制定、發放健康知識手冊,教會患者正確維護導管方法,告知患者常見并發癥處理技巧以及相關注意事項等。
記錄兩組患者1次穿刺成功率、投訴發生率、并發癥發生情況,并調查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情況,按百分制進行,分為滿意(>90分)、一般滿意(70~90分)、較差(<70分),滿意度=100%×(滿意+一般滿意)/總例數。
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18.0對收集的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用X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 1次穿刺成功率、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比對照組高,投訴發生率比對照組低,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詳情見表1。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對照組低,P<0.05,有統計學意義,詳情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1次穿刺成功率、投訴發生率、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比較

表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即PICC)是指將外周中心靜脈導管由患者的肘窩靜脈沿其血管上行送入上腔靜脈的方式之一,其操作較為簡單、留置時間較長且維護簡單,能夠有效地減輕PICC置管患者的痛苦,但是患者易出現相關并發癥,如局部感染、靜脈炎、導管脫出等,因此在對患者進行相應護理時應給予重視[2]。對護理人員采取持續質量改進,一定程度上能夠增強護理人員學習的主動性以及工作責任意識,從而改善護理質量。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 1次穿刺成功率、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比對照組高,投訴發生率、并發癥發生率比對照組低,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靜脈治療護理小組在持續改進PICC護理質量中發揮著積極作用。靜脈治療護理小組制定規范化、系統化 PICC操作規范和相關標準,能促使PICC護理工作流程化、規范化,減少護理工作中人為因素的影響,有助于提高臨床護理質量【3】。靜脈治療護理小組開展對護理人員的培訓,對PICC護理相關的各個專業知識進行講解,讓護理人員掌握操作技巧和操作標準,提高護理人員技能水平,有助于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能為專科護理質量持續提高奠定良好基礎【4】。護理小組開展對患者的健康宣教,能提高患者自我管理和維護的水平,可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減輕患者的痛苦,有助于改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總之,靜脈治療護理小組充分利用專科知識,通過培訓、質量監管、分析和整改護理問題等方法持續該進PICC護理質量,使得專科護理水平不斷上升,能為患者提供更為優質的護理服務,有助于促進醫院的發展。
[1]李春梅,焦月新,黃慧敏等.持續質量改進在PICC置管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5):33-34
[2]王秀榮,馬恩陵.對于 640例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病歷的回顧[J].中國臨床營養雜志,2012,10(2):133-134.
[3]李瑋虹.靜脈治療護理在持續質量改進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護理質量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5,17(12):135-136.
[4]張敏,聶雷霞,吳麗媛,等.自治靜脈治療監控路徑表在靜脈治療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2,27(12):64-66.
R605
A
1672-5018(2017)01-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