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仕超
貴州省納雍縣人民醫院 貴州納雍 553300
泮托拉唑治療消化性潰瘍臨床療效分析
陳仕超
貴州省納雍縣人民醫院 貴州納雍 553300
目的:討論分析泮托拉唑消化性潰瘍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隨機選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12例消化性潰瘍患者作為觀察對象,采用隨機數字方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1例,觀察組應用泮托拉唑方案進行治療,對照組用奧美拉唑方案進行治療,比較分析兩給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經過細致的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痊愈45例,好轉11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達91.8%:對照組痊愈18例,好轉28例,無效15例,總有效率達到了75.4%。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于臨床上消化性潰瘍患者應用泮托拉唑方案進行治療,效果好,患者恢復速度快,總有效率高,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以及應用。
泮托拉唑;消化性潰瘍;奧美拉唑
消化性潰瘍是一種慢性多發病,在全車都非常常見,好發于胃部以及十二指腸位置。其相關因素很多,比如環境因素、藥物因素等,但其實質是胃酸對于胃或十二指腸的過度消化,根本原因是胃酸的過多分泌。臨床上常采用奧美拉唑三聯方案治療效果不錯,但我院發現其中奧美拉唑可用泮托拉唑代替,效果有顯著增加,現報道如下。
隨機選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12例消化性潰瘍患者作為觀察對象,采用隨機數字方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1例。其中觀察組患者男性30例,女性31例,年齡22-65歲,平均年齡(39±4.1)歲,病程0.4-3.8年,平均病程(2.0±0.8)年;其中十二指腸患者有20例。胃潰瘍患者有23例。符合潰瘍患者有18例。對照組患者男性33例,女性28例,年齡24-67歲,平均年齡(40±3.5)歲,病程 0.7-4.1年,平均病程(2.2±0.4)年;其中十二指腸患者有22例。胃潰瘍患者有24例。符合潰瘍患者有15例。兩組的身高、體重、年齡、性別、病史等一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兩組之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觀察組應用泮托拉唑方案進行治療,每天兩次服用甲硝唑 400毫克、兩次阿莫西林1克、一次泮托拉唑40毫克。其中泮托拉早晨餐前空腹服用。
對照組應用奧美拉唑方案進行治療,每天兩次服用甲甲硝唑400毫克、兩次阿莫西林1克、兩次奧美拉唑20毫克。其中奧美拉每天早餐晚飯前空腹服用。
患者經過治療后,臨床癥狀完全消失,潰瘍部位完全消失或者僅剩瘢痕等待愈合者判定為痊愈;患者經過治療后,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潰瘍存在且面積縮小至原來的一半以下者,判定為好轉;患者經過治療后,臨床癥狀并沒有改善甚至有所加重者,判定為無效。
采用 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卡方檢驗和 t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細致的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痊愈45例,好轉11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達到91.8%;對照組痊愈18例,好轉28例,無效15例,總有效率達到75.4%。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消化性潰瘍是全國范圍內非常常見的慢性多發性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身身的胃部以及十二指腸位置防御機制不足(可能是由于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的降低),并且由于各種原因導致腸胃的攻擊性因素增加,如胃酸的過多分泌,最終導致患者發生消化性胃潰瘍。消化性潰瘍由于其致病因素種類復雜,往往會由于用藥的局限性導致其容易復發,因此治療疾病的關鍵在于從各個方面控制信消化性胃潰瘍的發病很快空。臨床上常常采用三聯療法進行治療,通過應用一種質子泵抑制劑以及兩種抗生素,治療效果較為優秀。幽門螺桿菌感染胃部會導致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和胃腸淋巴瘤甚至胃癌,近年來發現,質子泵抑制劑如蘭索拉唑,泮托拉唑等有與鉍劑相似的抗幽門螺桿菌的作用,通常與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等聯用,組成根治療幽門螺桿菌、治療潰瘍病的聯合治療方案。泮托拉唑是質子泵抑制劑屬于制酸花,不能殺滅幽門螺桿菌,但能配合其他能夠殺滅幽門螺桿菌的藥物(如甲硝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等)治療潰瘍病。
過去常常使用的三聯療法愛心肉奧美拉唑、阿莫西林以及甲硝唑,我院通過研究發現將其中奧美拉唑替換為泮托拉唑療效更優。泮托拉唑是一種臨床上專業治療胃潰瘍、反流性食管炎等疾病的一種第三代質子泵抑制劑。它能夠通過在胃壁細胞小管的極酸性條件下,通過一系列化合作用轉化為環狀次磷酰胺,再形成次磺酸。最后通過與質子泵的小分子基團特異性結合來抑制其酸的分泌。泮托拉唑經過臨床試驗發現其臨床效果穩定,毒副作用弱,對肝細胞無影響,不良反應少,僅有少部分患者出現較弱的頭暈腹瀉等反應。對其他藥物很難造成影響 ,對老年患者同樣不需要調整藥物劑量,非常適合進行聯合用藥。
本次實驗我院通過選取2013年4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12例消化性潰瘍患者作為觀察對象,討論分析泮托拉唑消化性潰瘍的臨床治療效果,發現經過細致的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痊愈45例,好轉11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達到91.8%;對照組痊愈18例,好轉28例,無效15例,總有效率達到75.4%。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種藥物由于其分子式有很大差異,在化學作用以及臨床效果也有很多不同,而泮托拉唑顯然對于消化潰瘍類疾病效果很好,除了能夠抑制胃酸的過多分泌還能夠異性減少胃酸對于患者胃腸道粘膜的刺激作用,能夠有效的減輕患者的腹部疼痛癥狀。綜上所述,對于臨床上消化性潰瘍患者應用泮托拉唑方案進行治療,效果好,患者恢復速度快,總有效率高,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以及應用。
[1]胡高智.奧美拉唑與泮托拉唑治療消化性潰瘍出血的療效觀察[J].醫學信息(下旬刊),2011,24(4):73.
[2]劉維太.泮托拉唑、果膠鉍、克拉霉素聯合治療消化性潰瘍58例臨床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0,14(21):56-57
[3]Brunner G.消化性潰瘍的現代治療[J].中華消化雜志,2010,16(5):248-250.
[4]林庚金.泮托拉唑治療消化性潰瘍臨床療效觀察[J].中華消化雜志,2011,21(1):22-24.
R656.6
A
1672-5018(2017)01-07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