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文潔 吳文靜
青島精神衛生中心 266000
護理安全管理對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影響觀察
甄文潔 吳文靜
青島精神衛生中心 266000
目的:研究護理安全管理對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影響。方法:選取86例在我院進行醫療護理的老年精神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為需要住院護理的老年精神病患者,按照是否采用護理安全管理方法分為實驗組43例和參照組43例。觀察患者在護理期間治愈率、明顯好轉率及患者護理滿意度。護理人員在臨床用藥前應反復確認藥物品種和類別,確保給藥劑量以及給藥途徑正確。應指導病患多食用一些富含維生素、高熱量、低脂、低糖等符合健康要求的食品。結果:實驗組治愈率達到58%,明顯好轉率達到34.8%, 參照組患者治愈率達到39.5%,明顯好轉率達到13.9%,實驗組患者滿意率93%,參照組患者滿意率74%。P<0.05。結論:護理安全管理對老年精神病患者有較好的護理效果,保證治療效果和病人安全。
護理安全管理;老年精神病;影響觀察;
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進程的加快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精神病老年患者的護理安全管理已成為我國精神病患者管理的一大難點與重點。精神科老年患者不僅會要求進行精神科護理問題,而且會隨著老年人身體機能的衰老、衰退發生諸如身體機能衰退、思維紊亂、記憶力減退、行為遲緩、反應遲鈍等問題,進而易產生諸如跌落、摔傷、燙傷、割傷等不良意外。諸如此類,對精神科醫護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醫護人員承擔的風險越來越大,隨之帶來越來越多的醫療糾紛,這已經成為醫院管理者和醫護人員的困擾之一,不得不對此加以足夠的研究和認識。
隨機擇取我院在2015年6月到2016年12月這一年半時間里收治的老年精神病患者共86例,現將 所有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43例)和對照組(43例),觀察組中男 26 例,女 17例;患者年齡介于 62-82 歲,平均(71.9± 1.5)歲;病程 2.2-7.1年,平均(2.5± 0.4)年。對照 組中男 21例,女 22 例;患者年齡介于 57-83歲,平均(70.0± 1.9)歲;病程 2.3-6.7 年,平均 (3.0± 0.5)年。
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上均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可以進行對照分析。
對照組行以常規治療,主要包括合理膳食、定期進行個人衛生清理,使病患身體保持干凈良好的狀態。
實驗組除上述治療措施外加以護理安全管理進行治療干預。
用藥護理。護理人員在臨床用藥前應反復確認藥物品種和類別,確保給藥劑量以及給藥途徑 正確。
飲食護理。應指導病患多食用一些富含維生素、高熱量、低脂、低糖等符合健康要求的食品。
安全護理。許多病患由于精神紊亂,極易產生輕生離世的念頭,醫護人員應對病患的行為及動作變化進行密切觀察,緊密掌握病患的活動規律,對病患的住院房間加強來回巡視,以免病患出現自殘或 者自殺舉動。
重點崗位重點管理。切實加強對大門、病房、藥房等重點崗位的質量檢查與管理,醫護人員對病房的各項規章制度和護理流程爛熟于心,護士長每天不定期進行安全檢查,杜絕安全死角和安全事故的產生。
切實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 對老年精神病患者的護理安全管理,要求精神科護士不但要有豐富的精神病學科專業知識和專業護理技能,還要熟悉掌握綜合科的護理技能。老年精神病患者由于身體機能老化、衰退,加上藥物的副作用,主觀上不能正確表達自己的合理訴求,因此要求護理人員要以對患者負責的態度,仔細觀察老年精神病患者的身體反應,才能及時發現病人的異常情況或者合理訴求,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
對照分析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并做以總結。衡量指標主要包括對老年精神病患者護理難易情況的變化以及受護理的老年精神病患者恢復的狀況,不良反應,復發概率。
醫護人員對使用護理安全管理的老年精神病患者的護理與沒有使用護理安全管理的老年精神病患者相比,比較容易。
受到護理安全醫護管理的老年精神病患者恢復情況較沒有使用護理安全管理的老年精神病患者恢復情況良好,情緒較穩定,服從醫護人員的管理。
受到護理安全管理的的老年精神病患者在護理過程中對藥物及器械產生的不良反應較輕較小,能夠在地面比較濕滑的衛生間等狹小空間進行有效的自我保護,不易產生跌落、燙傷、割傷、自殘等自我傷害行為。
在本次針對老年精神病患者進行安全護理管理效果的分析當中,筆者結合數據類型選擇統計學軟件包SPSS19.0對涉及到的數據進行分析。在本文中認為P<0.05的情況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
治療前,兩組老年精神病患者指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經過不同的治療干預,實驗組的效果明顯好于參照組,觀察患者的各項指標顯著優于參照組,具備統計學上的意義,P<0.05.具體數據參照如下:
本組86例患者在我院接受治療,治愈 42例次(48.8%) 明顯好轉21例次(27.9%)好轉12例次(13.9%)無變化8 例次(0.09%)惡化及死亡3例次(0.03%)

表1 86例精神病患者的治療結果
實驗組患者的恢復效果要比參照組更加占優勢,P<0.05。
實驗組患者滿意28例,基本滿意12例,不滿意3例,護理滿意率93.0%。
參照組患者滿意17例,基本滿意15例,不滿意11例,護理滿意率74.0%。
P<0.05,存在明顯的統計學差異。
醫療護理行業是一項高風險職業,醫療護理工作是一項持續、動態的工作過程,特別是隨著大量高新技術進入醫療護理行業,大量新鮮的護理技能進入老年精神病患者的臨床護理范圍,大量新研發的新藥投入臨床應用,給老年精神病患者的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難度,護理工作的難度和風險也隨之加大,因此,為解決以上各種問題,只有制定嚴格規范的安全護理操作流程并在實際護理工作中嚴格按照規范操作,不斷加強業務培訓提高護理隊伍整體素質,才能減少乃至杜絕護理問題和意外的發生。明顯提高患者滿意度和患者家屬的認可。
[1]李明芳;葉澤文. 護理安全管理在老年精神病患者中的臨床應用效果[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9(12):23-25
[2]胡春碧;楊波 .護理安全管理在老年精神病患者中的應用[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4.8(15):2163-2165
[3]胡瓊英 .論老年精神病患者護理安全管理[J]. 臨床心身疾病雜志. 2012.8(12):178-179
[4]朱亞珍 .淺談老年精神病患者的護理管理[J].中國基層醫藥.2009.5(16):945-946
R161.7
A
1672-5018(2017)01-25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