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卒中的治療
如果病人癥狀比較輕,如只出現(xiàn)嘴歪眼斜、失語、胳膊抬不起來等癥狀,我們也要給予足夠的重視、抓緊時間去醫(yī)院。
如果病人癥狀比較重,如腦部大血管堵塞或腦出血,出現(xiàn)半身不遂、頭痛、惡心、嘔吐,甚至昏迷等癥狀。作為家屬或在場人員,應當做到以下幾點:①馬上撥打急救電話。②不要亂動病人的身體,不要想著把病人扶起來或抱到床上,因為所有的移動,都可能造成病人更嚴重的腦損傷。③輕輕地把病人的臉側著放。腦卒中病人特別是腦出血病人會因為顱內壓力升高而出現(xiàn)嘔吐癥狀,若病人臉朝上,嘔吐物可能會進入呼吸系統(tǒng),堵塞氣道,發(fā)生窒息。④如果看到病人在抽搐,保持淡定,不要慌張。當病人發(fā)生腦卒中時,有時會刺激大腦皮層,使得腦細胞異常放電,從而出現(xiàn)癥狀性癲癇。這種抽搐是不可能靠理智控制的,屬于一種無意識的行為,病人對此完全失控,等大腦皮層的異常放電結束,抽搐自然就會停止。若病人家屬看到病人抽搐,切忌不要按住病人手腳制止抽搐,因為這會容易造成病人的肌肉損傷,嚴重時甚至會導致骨折。正確的做法是挪開病人身邊的硬物,比如桌子、凳子之類,防止撞傷。⑤若病人意識清醒、能夠溝通,可以向他解釋情況、予以安慰,讓病人保持情緒穩(wěn)定,等待救援人員的到來。


缺血性腦卒中是指由于腦的供血動脈(頸動脈和椎動脈)狹窄或閉塞、腦供血不足導致的腦組織壞死的總稱,俗稱腦梗死。缺血中心部位(中心梗死區(qū))在缺血后3~4分鐘就會出現(xiàn)不可逆的變性壞死。然而,在中心梗死區(qū)的周圍一般會形成一個“缺血半暗帶”,其中存在大量處于休眠狀態(tài)或半休眠狀態(tài)的腦細胞。由于缺少能量的供應,這些細胞無法行使原有的正常功能,僅能維持自身形態(tài)的完整。因此,挽救這些細胞是腦梗死治療的關鍵。一般認為,“半暗帶”自缺血后1小時就會出現(xiàn),通常可持續(xù)6~24小時,有很少一部分患者在數天之后仍可檢測到“半暗帶”的存在,醫(yī)學上就提出了“時間窗”的概念。在這段時間內,通過有效治療可使原來栓塞的腦動脈血管重新通暢或建立新的側枝循環(huán),使原來處于缺血狀態(tài)的腦細胞恢復血流,使其逐漸恢復正常的神經功能。
在臨床中,目前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恢復腦血流的措施是靜脈溶栓治療。對于缺血性腦卒中發(fā)病4.5小時或6小時內的患者,只要符合溶栓適應癥及排除掉溶栓禁忌癥后,應盡快接受靜脈溶栓治療。常用的溶栓藥物包括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和尿激酶。此外,恢復腦血流的方法還有血管內介入治療,包括動脈溶栓、橋接、機械取栓、血管成形和支架術等。
除了恢復腦血流,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還應根據具體情況接受抗血小板、抗凝、降低纖維蛋白原、改善腦循環(huán)、神經保護等治療。
出血性腦卒中是指非外傷性腦實質內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俗稱腦出血。腦出血的治療方法和腦梗死的治療方法相反。在臨床中,醫(yī)生會根據腦出血患者的具體情況予以止血治療,必要時還會進行開顱清除血腫、降低顱內壓等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