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作者:周春梅
書法是柔軟的化身,羊毫、墨汁、宣紙可以把人世間的鋒利幽藏于計白當黑的世界。黑與白是宇宙天地間最基本的色調,書法的黑與白對應的即是大自然的黑夜與白晝。茶的世界則是無為的。歷經火烤的煎熬、水燙的歷練,茶懂得隨遇而安,無論何種香型,無所謂紅綠黃白,不計較涵養于怎樣的茶杯,它都淡然自若,一如既往地散發著原本的清香。長期與書法和茶的世界相伴,我仿佛伸手即可觸到一種無為、柔軟的境界。

作者:韓昇
本書跳脫出以個別古代家訓為主的說教式或文字釋讀式的寫作方法,而將中國古代家訓中的精髓提煉出來,將重要的家訓內容與歷史人物、典故融為一體,點面結合,寓理于情。作者身為大學教授,長期關注我國的教育體制,他主張現代教育應從中國古代傳統文化,尤其要從家訓家教中獲得啟示,汲取古人的智慧,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改進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思路與方法。

作者:[美]彼得·于貝爾
每個人都免不了遭遇生老病死,然而隨著醫學的昌明,我們似乎有了和命運抗衡的能力。那么醫療決定該托付給誰,是由醫生說了算,還是交給患者來做主呢?本書詳細分析了很多現象,如醫生滿口的專業術語、醫患情感上的差異、數據帶來的誤導等,指出賦權運動只是在表面上改變了醫患之間的互動方式,卻無法使雙方共同做出更好的醫療決定。因此,患者賦權的關鍵在于必須給患者提供能深入了解各種醫療選項的指南工具,并讓患者面對醫生時能清楚地直抒己見。

作者:周國平
20世紀80年代,國內理論界圍繞人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地位問題展開過激烈論戰。當時一種普遍的論調是,在階級社會里,階級性是唯一具體的人性,除去階級性就只剩下了抽象的人性,甚至只剩下了動物性。針對這種誤解或曲解,周國平結合碩士論文課題,著重闡述了以下三個論點:人性的完整性、人之社會性的豐富內涵、自由活動是人的本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