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志
糖尿病的“難兄難弟”
文/吳志

糖尿病和高血壓、脂肪肝是難兄難弟,在我國,糖尿病患者中高血壓患病率為59%,脂肪肝的患病率為40%。相比于血壓正常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患者死亡率增加了7.2倍,心血管事件風險增高了75%,大血管病變作為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占到了65%~75%。 因此專家建議,在糖尿病的診斷治療過程中,也要檢測脂肪肝和心血管各項指標,對2型糖尿病的控制,降糖、降壓和調血脂,一個都不能少。
近年來糖尿病發病越發提前,約10%的糖尿病患者是在40歲以前患病。不同年齡段患者,發病時間越早,時間越長,血糖越不容易控制。早發2型糖尿病是指發病年齡在19~40歲的患者。早發糖尿病的代謝控制狀況較差,糖化達標率、血壓和血脂控制達標率也較晚發糖尿病患者更低。同時,早發2型糖尿病患者目前的治療也不足,因此需要給予早發糖尿病患者更多的關注與干預。
為盡早發現糖尿病的早發情況,有糖調節受損史、年齡≥45歲、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級親屬、高危種族、有巨大兒生產史、妊娠糖尿病史等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每年體檢都應檢查一次糖化血紅蛋白,如果值在5.7~6.4之間,應進行糖耐量篩查, 75g葡萄糖負荷后2小時血糖≥11.1mmol/L,就可判定是糖尿病,應盡早進行干預治療。如果空腹血糖值在6.1~7.0 mmol/L之間和/或75g糖耐量試驗2小時血糖在7.8~11.1 mmol/L,為糖尿病前期,應積極地進行飲食和運動治療,如果不及時干預、約2/3可轉變為糖尿病。
現在有不少人都認為糖尿病僅僅是血糖升高的問題,只要控制住血糖就行,其實糖尿病更嚴重的危害是引發心血管并發癥,且發病趨勢不斷年輕化。在相同年齡節點上,早發患者患非致死大血管并發癥的發生率,比晚發患者增加了90%。血壓在140/80mmHg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概率就明顯增加了,這提示血壓升高會顯著增加糖尿病患者發生心血管的風險。

隨著生活方式改變、肥胖人群增加,糖尿病和脂肪肝的關系已經十分密切。在糖尿病病人中,脂肪肝的患病率為40%。然而脂肪肝在早期往往因為無癥狀或癥狀輕微,以致醫生、病人對糖尿病伴發脂肪肝的重視不夠。這也提示在今后的基礎和臨床研究中,糖尿病和脂肪肝應被作為共同的研究對象。
糖尿病和脂肪肝都與胰島素抵抗關系密切,都是因人體糖脂代謝紊亂導致的,因此兩種疾病重合度很高。2型糖尿病伴脂肪肝危害大,如果不及時治療,可進一步發展為脂肪性肝炎、肝纖維化,肝硬化和死亡的風險都大大增加。而出現脂肪肝的病人,可進一步加重胰島素抵抗、糖代謝紊亂等病理狀況。尤其是重度脂肪肝或出現肝硬化時,肝臟功能發生異常,不能將過高的血糖轉化為肝糖原儲存,造成血糖持續處于高水平,從而加重糖尿病。
因此,糖尿病患者一定要積極按照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規定的流程,進行積極的干預治療。在生活方式干預的基礎上,合理選擇藥物治療,并配合飲食和運動方案。二甲雙胍作為指南中一線的降糖藥,可抑制肝糖原異生和分解,減少肝糖輸出;增加外周組織(肌肉、脂肪)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提高對葡萄糖的攝取和利用,抑制脂肪分解、降低游離脂肪酸水平;抑制腸道吸收葡萄糖,提高GLP-1水平,促使機體腸道內微生物(菌群)發生有利的改變,同時具有降糖及一定的降脂、減重的效果,對于同時患有脂肪肝和糖尿病的患者,但排除病毒性肝炎和酒精性脂肪肝的患者,可在醫生的指導之下考慮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