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根治A股“任性”停牌頑疾?

話題嘉賓

林江: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教授,中山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副院長,主要研究財稅理論與政策等

謝獲寶:武漢大學會計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曾兼任浙江大學、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江西財經大學等院校EMBA項目教授。主要從事資本市場會計和財務問題研究

宋京津:江西財經大學會計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注冊會計師,會計學博士后,研究方向是會計理論與方法
主持人
王光俊:《財政監督》雜志編輯
背景材料:
一直以來,A股上市公司“任性”停牌行為飽受詬病,已然成為A股市場的頑疾之一。股票停復牌本來是上市公司的一項常見業務和基本權利,具有保證投資者公平獲取信息、防控內幕交易、防止股價異常波動等功能,卻被有些公司以“擬籌劃重大資產重組”“刊登重要公告”“重要事項未公告”等為名,用停牌來應對股價“閃崩”壓力、規避質押風險、反制要約收購……“隨意停、籠統說、停時長”等停牌亂象嚴重干擾了市場交易的連續性和流動性,破壞了資本市場秩序。
面對A股上市公司“任性”停牌之風,監管部門頻頻出擊。證監會將完善上市公司停復牌制度納入市場基礎性制度建設的重要范疇。滬深證券交易所于2016年5月分別發布了上市公司停復牌業務指引;證監會于2016年9月修改了《關于加強與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相關股票異常交易監管的暫行規定》、《關于規范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若干問題的規定》等規范性文件,停復牌已成監管重點。今年以來,上交所和深交所對上市公司停復牌業務密切關注,多家上市公司因停復牌問題收到交易所監管工作函。7月28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常德鵬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證監會將不斷完善上市公司停復牌制度,強化證券交易所對上市公司停復牌的一線監管,引導上市公司審慎行使停牌權利。
據統計,今年7月中旬至8月15日,A股市場每天的停牌上市公司數量(含連續停牌)均在200家以上,峰值接近280家,最低值也在230家以上。“任性”停牌引發市場高度關注。近日,明晟公司(MSCI)鄭重警告A股,停牌超過50天的公司將被移出新興市場指數,至少12個月內不再重新納入指數。為什么要設立上市公司股票停復牌制度?如何看待當前A股上市公司停牌亂象?“任性”停牌有何危害?怎樣完善上市公司停復牌制度?如何加強監管?本期監督沙龍聚焦A股上市公司“任性”停牌熱點問題,圍繞相關話題展開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