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江
甘谷縣人民醫院血液凈化室,甘肅天水 741200
低分子肝素聯合尿激酶治療下肢靜脈血栓的臨床觀察
王建江
甘谷縣人民醫院血液凈化室,甘肅天水 741200
目的觀察應用低分子肝素聯合尿激酶治療下肢靜脈血栓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2016年3月—2017年3月該院收治的下肢靜脈血栓患者78例,分為兩組,對照組單純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療,研究組則聯合尿激酶治療,對比兩組治療的療效。結果研究組治療后不良反應發生率、總有效率分別為7.69%、94.87%,優于對照組的20.51%、76.92%(P<0.05);且研究組治療以后的TT、PT、ATPP時間均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應用低分子肝素聯合尿激酶治療下肢靜脈血栓的臨床效果確切,有臨床推廣應用的價值。
低分子肝素;尿激酶;治療;下肢靜脈血栓
下肢靜脈血栓主要是由于深靜脈內的血液異常凝結致使靜脈回流障礙,該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對其的治療若不及時,極易導致肺動脈栓塞,甚至還會危及患者生命[1-3]。抗凝、溶栓等是臨床治療下肢靜脈血栓的主要方式,該文主要研究低分子肝素聯合尿激酶治療下肢靜脈血栓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數字隨機法抽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該院接收并治療的下肢靜脈血栓患者78例,并根據治療方法分為對照組、研究組,每組均39例。其中,對照組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23例;年齡范圍在29~74歲之間,均值為(52±1.62)歲;對照組單純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療。研究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24例;年齡范圍在28~72歲之間,均值為(51±1.73)歲;研究組則聯合尿激酶治療。兩組在年齡、性別等資料的對比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行進一步對比研究。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以后均行常規對癥支持,包括:拜阿司匹林腸溶片口服,100 mg/次,1次/d;復方丹參注射液18 mL加入到濃度為5%的250 mL葡萄糖注射液中靜脈滴注,1次/d;與此同時,給予對照組患者低分子肝素治療,在三角肌處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000 U,1次12 h。研究組則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聯合尿激酶,將30萬IU尿激酶加入到濃度為5%的250 mL葡萄糖注射液中靜脈滴注,滴注的部位選擇足背部;1次/d,1 h內滴完。治療7 d為1個療程,兩組均治療兩個療程,且在治療的第10日起加服華法林,2.5 mg/d。
1.3 效果評定
記錄兩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并于治療前、治療后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3 mL,檢測兩組患者各凝血指標,包括:凝血酶時間(TT)、血漿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TPP)等。同時,對兩組治療后的臨床療效進行評定,其中:治療以后患者機體體征、癥狀全部消失,患肢肢圍和健肢肢圍差距<1 cm,且能夠長時間的行走或站立為顯效;治療以后患者機體體征、癥狀好轉,彩超檢測發現深靜脈有輕度反流現象為有效;治療以后患者機體體征、癥狀無變化,且治療前后患肢肢圍無明顯變化為無效;總有效=顯效+有效[4]。
1.4 統計方法
2.1 對比兩組不良反應
研究組治療期間,出現皮下出血1例、牙齦出血2例,發生率為7.69%;對照組出現皮下出血3例、牙齦出血3例、鼻出血2例,發生率為20.51%,組間對比,P<0.05。
2.2 對比兩組各凝血指標
兩組治療前各凝血指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各凝血指標均明顯改善,與治療前對比(P<0.05);且研究組治療后各凝血指標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3 對比兩組臨床療效
研究組經治療以后的顯效、有效、無效分別為21例、16例、2例,總有效率為94.87%,對照組分別為16例、14例、9例,總有效率為76.92%(P<0.05)。
下肢靜脈血栓是臨床常見的血管疾病之一,其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局部明顯壓痛、側肢突發性的腫脹、行走或負重加劇等;該病多與靜脈血流的滯緩、高凝血流狀態、靜脈壁受損等密切相關;對其的治療若不及時,極易影響到患者生活的質量,甚至還會威脅患者生命[5]。低分子肝素是臨床治療下肢靜脈血栓較為行之有效的方法,該藥能夠有效預防血栓形成,進而促進血栓早期的自溶。加之,低分子肝素血漿蛋白親和力低,生物效應和半衰期較長,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比較低。尿激酶是從健康人腎或人尿組織培養而得到的一類絲氨酸蛋白酶,其作用機制主要體現在:該藥能夠有效激活血循環中纖溶酶原;能夠滲入到血栓的內部,進而激活纖溶酶原[6]。該次研究中,聯合低分子肝素與尿激酶治療的研究組,其治療后不良反應發生率、總有效率分別為7.69%、94.87%,與對照組的20.51%、76.92%(P<0.05);由此表明,低分子肝素與尿激酶的聯合運用,可有效發揮兩藥的協同作用,進而提升治療的療效。另有研究也表明,低分子肝素與尿激酶的聯用,能夠進一步增加血小板內環磷酸腺苷的含量,進而抑制血栓形成;此外,該種治療方法還能夠有效促進血小板膜流動作用,進而改善紅細胞變形性,使其順利通過毛細血管,以免下肢靜脈微循環阻塞[7]。該次研究中,研究組治療以后的TT、PT、ATPP時間均優于對照組(P<0.05),與王峰等[8]研究結果相符,表明,低分子肝素聯合尿激酶治療,可有效改善各項凝血時間,進而提升患者生活的質量。
綜上所述,給予下肢靜脈血栓患者低分子肝素聯合尿激酶治療的療效確切,且不良反應較低,可進一步在臨床上推廣和應用。
表1 對比兩組各凝血指標(±s)

表1 對比兩組各凝血指標(±s)
組別TT治療前 治療后PT治療前 治療后ATPP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對照組20.15±0.92 20.63±1.54 14.23±2.16 18.62±1.72 16.79±1.24 16.77±0.82 12.06±2.47 15.43±2.96 44.79±2.19 43.96±2.62 30.26±2.58 37.93±1.54
[1]鄭加玉.低分子肝素鈉聯合阿斯匹林或尿激酶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對比研究[J].雙足與保健,2017,26(4):41-42.
[2]趙曉玲,王明,陳建明,等.微量泵持續輸注肝素鈉聯合尿激酶、華法林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2016,32(1):61-62.
[3]王慧勇,陸東風,王濤,等.下腔靜脈濾器聯合導管溶栓治療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療效觀察[J].嶺南心血管病雜志,2016,22(3):255-257.
[4]姜新貢.分析小劑量華法林治療老年肺動脈血栓并下肢靜脈血栓的效果[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6,1(13):37-38.
[5]楊陸蒙,石代紅.小劑量華法林治療老年肺動脈血栓并下肢靜脈血栓形成近期療效觀察[J].醫藥與保健,2017,25 (2):139.
[6]黃友清,廖斌,李梁瑜,等.超聲引導下腘靜脈穿刺治療下肢靜脈血栓的臨床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17,24(6):41-43.
[7]尹巖,周靜敏,曹潔,等.小劑量尿激酶溶栓聯合抗凝治療中危肺栓塞合并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近期療效[J].山東醫藥,2015,55(41):79-81.
[8]王峰,王植榮,劉芳如,等.替羅非班與尿激酶治療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療效的比較研究[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5,25(34):35-38.
R683.42
A
1004-6569(2017)05(b)-0092-02
2017-04-27)
王建江(1978-),男,甘肅甘谷人,本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原發性高血壓病,心律失常,冠心病,慢性心功能衰竭的診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