扈樺
甘肅省金昌市中心醫院內六科,甘肅金昌 737100
探討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臨床介入治療中的護理要點及臨床效果
扈樺
甘肅省金昌市中心醫院內六科,甘肅金昌 737100
目的對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展開介入治療中的有效性護理方法和效果進行總結。方法分40例接受介入治療的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為2組,22例接受綜合護理為綜合組,18例接受常規護理為傳統組,對照兩組護理效果。結果綜合組腫脹肢體彈力恢復、患肢腿圍縮小、腫脹消失的時間明顯較傳統組短,綜合組95.5%表示對護理服務滿意,相較于傳統組的77.8%明顯較高(P<0.05)。 結論對于接受介入治療的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展開護理時,臨床上需注重護理服務的綜合性,使患者護理需求能夠得到滿足。
下肢深靜脈血栓;介入治療;護理
下肢靜脈血栓屬于常見血管疾病的一種,下肢靜脈中的血流難以實現通暢回流,可引發多種并發癥,需及時施治[1]?,F階段,介入治療是此病治療常用的方法,為促進介入治療效果的提升,往往需輔以相應的護理干預。為對接受介入治療的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中的有效性護理措施進行總結,該次研究分40例患者為2組,分別展開綜合、常規護理,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在2016年3月—2016年3月間于該院接受介入治療的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中選擇40例,男女分別有21例、19例,32~67歲,均值(49.5±7.3)歲,1~2月的病程,均值(1.5±0.6)月。所選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都經多項檢查明確確診,沒有介入治療禁忌證,已將機體有其他嚴重疾病合并存在、認知與精神有障礙者排除在外。為便于對比,隨機分40例患者為各有22例、18例的綜合組、傳統組,兩組一般性資料客觀對比差異無統計意義(P>0.05),可展開對照研究。
1.2 方法
綜合組22例展開綜合護理:(1)介入治療前的護理。①對患者心理進行干預,了解其心理狀態,對于有憂慮、緊張情緒者,加強交流,介紹下肢深靜脈血栓、介入治療的相關知識,使患者對病情、治療的認知程度提升,關心、理解患者,使其以相對輕松的心理狀態配合治療。②對患肢進行護理,抬高患者,使其較心臟水平高出20~30 cm,對膝關節進行10~15°的屈曲,除了醫生囑咐的溶栓藥物,患肢不可輸液[2]。同時,注重患肢的保暖,不可實施熱敷或者冷敷,也不可對患肢實施按摩,以免血栓脫落引發肺栓塞,可于床上實施足關節的運動,5~10 min/次,進行5次/d左右。最后,飲食指導,飲食應該鹽分低,維生素、蛋白質含量高,可指導患者適當多對新鮮蔬果進行食用,適當將飲水量增大,使血液粘稠度降低,若有吸煙史,指導其戒除。
(2)介入治療中的護理。將穿刺所需器材,如穿刺針、導絲、濾器等準備好,并對相關搶救器材進行準備,常規把靜脈通道建立起來,監測生命體征,注重肺梗死相關癥狀的觀察。對濾器進行放置后,注重患者意識、出血狀況的觀察,隨時展開溝通,以對顱內出血進行預防。
(3)介入治療后的護理。①穿刺點的護理,介入治療后,嚴密對患者神志、呼吸進行觀察,對于腔靜脈中植入了濾器的患者,健側往往會插管,可能使健側也出現血栓,因此需注重穿刺點疼痛、腫脹情況的觀察,并對健側肢體的周徑進行動態測量。②導管護理,對于留置的導管,定時查看固定、移位、通暢等情況,若有不通,及時調整。同時,導管處的皮膚應該每天展開消毒,并對無菌的敷料進行更換,進行拔管時,需將無菌操作控制好,并進行合適的包扎。③患肢護理,通過導管實施溶栓時,對肢體進行相應的按摩、升壓可實現效果提升,可先以止血帶對患者髕骨上緣進行5 min的扎腿,隨后沿靜脈回流方向對髕骨下的小腿處進行25 min左右的按摩,使藥物在患肢血栓處長時間停留,使療效增強的同時,促進消腫。溶栓過程中,可從足部向頭部對患肢進行“擠海綿水”一樣的按摩,以對下肢血液的回流進行促進。第四,并發癥護理,常見并發癥是肺栓塞、出血、下肢靜脈被阻塞,需加強觀察,一旦有相關癥狀,及時聯系醫生。第五,健康指導,指導患者不要長時間站立,坐位時盡量避免雙膝交叉,休息時可將患肢抬高。同時,指導患者不要對過緊的衣物進行穿著,腰帶不要過緊,并指導患者進行相應鍛煉,使血管壁彈性提升。傳統組18例接受常規護理,如介入前將相應的準備工作做好、介入時積極配合、介入后給予健康教育等。
1.3 觀察內容
①對兩組腫脹肢體彈力恢復、患肢腿圍縮小、腫脹消失的時間進行記錄。②調查兩組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狀況,調查表自制,共3個等級:滿意、尚可、不滿意3級,以滿意率+尚可率對總滿意度進行計算。
1.4 統計方法
該次數學統計分析以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恢復情況由(±s)進行,檢驗以t進行,滿意度由[n(%)]進行分析,檢驗以χ2檢驗進行,兩組數據客觀對照,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對照兩組恢復情況
綜合組腫脹肢體彈力恢復、患肢腿圍縮小、腫脹消失的時間都明顯較傳統組短(P<0.05),見表1。
表1 兩組恢復情況對照(±s)

表1 兩組恢復情況對照(±s)
組別 腫脹肢體彈力恢復時間(h)患肢腿圍縮小時間(h)腫脹消失的時間(d)綜合組(n=22)傳統組(n=18)25.5±5.3 29.6±4.7 35.6±3.7 40.1±2.5 8.4±2.3 11.2±3.1
2.2 對照兩組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經調查,綜合組表示滿意的有13例(59.1%),表示尚可的有8例(36.4%),1例不滿意(4.5%),滿意度是95.5%(21/22);傳統組表示滿意的有6例(33.3%),表示尚可的有8例(44.4%),4例不滿意(22.2%),滿意度是77.8%(14/18)。兩組對比綜合組明顯較高(P<0.05)。
當前,對于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臨床上大多會展開介入治療,效果顯著[3]。但為促進治療效果的進一步提升,臨床上還需注重護理配合的實施。具體而言,臨床上需依據患者病情、生理、心理特點,從多個方面入手,展開綜合性的護理,使患者多個方面的護理需求可以得到滿足,促進患者配合度的提升,從而使介入治療的理想效果能夠實現,并實現相關并發癥的預防,使患者恢復時間得以縮短。
該次研究中,接受綜合護理的綜合組腫脹肢體彈力恢復、患肢腿圍縮小、腫脹消失的時間都明顯較接受常規護理的傳統組短,綜合組護理服務滿意度達到了95.5%,相較于傳統組的77.8%明顯較高(P<0.05)。
綜上所述,對接受介入治療的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實施護理時,臨床上可積極展開綜合性的護理,以促進良好臨床效果的實現。
[1]陳艷,毛桂珍,黃連欣,等.綜合程序化護理干預對介入溶栓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25(27):3071-3073.
[2]段永菊,羅麗萍,劉沙沙,等.舒適護理在下肢深靜脈血栓的介入治療患者中的應用及效果[J].養生保健指南,2016 (45):98.
[3]林晶晶.護理干預在溶栓介入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圍術期中的應用[J].黑龍江醫學,2015,39(8):955-956.
R73
A
1004-6569(2017)05(b)-0120-02
2017-02-25)
扈樺(1978-),女,甘肅定西人,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介入腫瘤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