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芳
福清市醫院婦產科,福建福清 350300
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發病相關危險因素分析及預防措施探討
陳美芳
福清市醫院婦產科,福建福清 350300
目的探討絕經后婦女的骨質疏松癥發病危險因素和預防措施。方法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來該院就診的絕經后婦女124例,并根據是否患有骨質疏松癥進行分組,沒有患上骨質疏松癥的婦女記為對照組,患上骨質疏松癥的記為實驗組,每組各62例患者。按照問卷調查的形式去統計分析患者的心腦血管病發作的原因,通過比較兩組患者的雌二醇、BMD和腦血管病危險因素,制定出有效的預防措施,從而降低絕經婦女的骨質疏松癥患病率。結果經過回歸性分析得出,患有骨質疏松癥婦女的雌二醇和體積骨密度水平明顯低于健康婦女,她們的高血脂、高血壓和高血糖等疾病發生率也高于實驗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另外,導致絕經婦女出現骨質疏松癥的重要因素是高血糖和高血脂,而且絕經后婦女的雌激素水平漸漸降低,雌激素水平越低表明骨密度越低。結論骨質疏松癥是全身性疾病,與患者體內的高血脂和高血糖具有密切的聯系,尤其是絕經后的婦女更要注意,需提前采取措施預防骨質疏松癥的發生,從而為她們的健康保駕護航。
骨質疏松癥;發病因素;預防措施
近年來我國的老齡化趨勢逐漸增強,骨質疏松癥和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也在不斷上升,這些疾病嚴重危害著我國人民的身體健康。據臨床統計數據顯示,絕經后的女性患上骨質疏松癥的概率大約為35%左右,其發病機制仍在研究當中。骨質疏松癥患者的新骨和舊骨之間存在吸收失調的問題,隨著人們對骨質疏松癥認識的加深,醫學上認為骨質疏松癥患者的腦血管鈣化和血管內膜的厚度增加數量相較于非骨質疏松癥患者明顯提高,而且患者的血管鈣化程度越深,其骨密度就會越低。為了能夠進一步研究絕經后婦女的骨質疏松癥的發病因素和預防措施,該文選取了2016年1月—2017年1月來該院就診的絕經后婦女124例作為研究對象,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來該院就診的絕經后婦女124例,并根據是否患有骨質疏松癥進行分組,沒有患上骨質疏松癥的婦女記為實驗組,患上骨質疏松癥的記為對照組,每組各62例患者。骨質疏松癥判定標準:自然絕經達1年以上;患者年齡在50歲以上。病例排除標準:患者在測量前半年時間內服用過影響骨代謝的藥物;伴有心血管、腦血管和造血系統等原發性疾病患者;出現精神異常無法配合完成調查的人員;由甲狀腺功能亢進、骨軟化癥、類風濕性關節炎和多發性骨髓瘤等疾病引起的骨質疏松癥患者。對照組患者年齡為50~80歲,平均年齡為(65.3±6.4)歲;體重為55~72 kg,平均體重為(64.8±4.5)kg。實驗組患者年齡為52~82歲,平均年齡為(66.7±5.9)歲;體重為58~75 kg,平均體重為(67.9±5.3)kg。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制定統一的調查表格,內容包括高血脂病史、高血糖病史、吸煙史、高血壓病史、腦血管病史和既往用藥情況同時應用健康體檢儀計算患者的體質指數(BMI),再用全自動分析儀測定患者體內的雌二醇水平。讓患者在床上保持仰臥體位,通過雙能X線測定患者的股骨頸密度,并使用體積骨密度值(BMD)代表最終結果。骨質疏松癥患者的判定標準就是骨密度值與健康女性相比下降超過了2SD。
1.3 評價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的雌二醇、BMD和腦血管病危險因素,從而制定出有效的預防措施。
1.4 統計方法
該次研究中使用SPSS 15.0統計學軟件對納入研究對象臨床資料進行分析,以(±s)均數加減標差形式對計量資料進行統計,使用t檢驗計量資料,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雌二醇和BMD比較
實驗組患者的雌二醇和BMD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的雌二醇和BMD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的雌二醇和BMD比較(±s)
組別 雌二醇 BMD對照組(n=62)實驗組(n=62)P 25.71±6.82 29.83±7.61<0.05 0.52±0.04 0.64±0.43<0.05
2.2 兩組患者的腦血管病危險因素影響程度比較
觀表2可得,實驗組患者的腦血管病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而對照組中高血糖和高血壓是最主要的疾病誘發因素,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患者的腦血管病危險因素影響程度比較[n(%)]
隨著我國老年人口的不斷增加,腦血管疾病和骨質疏松癥發病率也在不斷上升。之前醫學上認為這兩種疾病是互不影響的,但是近幾年的研究卻表明兩者之間存在很大的關聯,尤其是絕經后的女性發生骨質疏松癥和腦血管病存在很多很多共同機制,譬如高血脂、高血壓和吸煙等[1]。骨質疏松癥患者體內的有機成分和無機成分都在按比例減少,各種細胞也處于平衡的活動狀態。而絕經后的女性患者因為體內骨量下降,所以容易患上骨質疏松癥,這也進一步說明骨質疏松癥的發生于患者體內雌二醇水平的高低有一定的關聯[2]。該文研究發現,骨質疏松癥患者的高血脂、高血壓和高血糖以及腦血管病發生率均高于實驗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主要是因為絕經期女性的卵巢功能在減退,所以體內的雌性激素在不斷減少,這又證實了骨質疏松癥患者發生腦血管病與其骨代謝分泌之間存在著某種聯系。而吸煙會造成患者體內鈣元素的流失,機體無法吸收鈣元素,就會造成骨密度的減少。骨質疏松癥患者的膽固醇與之前相比會有明顯的上升,同時會伴有血管壁鈣化。據研究資料顯示,高血脂和骨質疏松癥關系密切,高血糖和高血脂都是腦血管病的高危因素,會導致患者的血管動脈內部增厚,從而對骨骼血管造成影響[3]。
綜上所述,絕經女性屬于骨質疏松癥的高發人群,隨著年齡的上升,她們的骨密度會漸漸降低,所以骨質疏松癥的發病率也逐漸提高。絕經的時間越長,生育次數越多,發生骨質疏松癥的概率也會越大。單純地依靠補鈣或者預防腦血管病的發生來降低骨質疏松癥發病率都不是最好的方法,只有結合規律的運動,從多方面進行預防和控制,才能有效降低骨質疏松癥的發病率。
[1]楊建鋒,董鳳君,馮現鋒.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發病相關危險因素分析及預防措施探討[J].醫藥衛生:文摘版,2016, 17(5):224-225.
[2]申浩,魏戌,謝雁鳴,等.絕經后骨質疏松癥骨折危險因素及中醫癥狀相關性研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7, 37(1):50-56.
[3]李緒貴,張琦,昌軍.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的患病情況及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5,30(29):5047-5049.
R271
A
1004-6569(2017)05(b)-0143-02
2017-02-15)
陳梅芳(1979-),女,福建福清人,本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從事婦產科臨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