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冬冬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盛樂鎮衛生院中醫科,內蒙古和林格爾 011500
當歸四逆湯合補陽還五湯加大劑量的附子對靜脈曲張治療的探討
郝冬冬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盛樂鎮衛生院中醫科,內蒙古和林格爾 011500
目的探討當歸四逆湯合補陽還五湯加大劑量的附子治療患者下肢靜脈曲張的療效。 方法選取在該院2015年12月—2017年3月期間收治的80例下肢靜脈曲張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40例。對照組使用常規的西醫方式進行手術治療,研究組聯合應用當歸四逆湯合補陽還五湯治療。 結果研究組的臨床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當歸四逆湯合補陽還五湯加大劑量的附子能夠較好的控制患者的下肢靜脈曲張病情,在治療效果上有明顯的優勢,值得在臨床中應用推廣。
當歸四逆湯合補陽還五湯;附子;靜脈曲張;探討
靜脈曲張是血管疾病的常見病癥,在臨床中又以下肢靜脈曲張為主要表現,發病人群主要是經常從事體力勞動、長期進行站立或久坐工作的人員,此病因為是患者靜脈瓣膜功能遭到破壞,一旦發現就是不可逆的。靜脈曲張的表現癥狀主要有足部和踝部水腫、皮膚色素沉著、靜脈迂曲、腿部沉重乏力、容易出現疲倦癥狀等,由于小腿靜脈周圍皮膚長期擴張導致營養不足,十分脆弱,嚴重者出現出血、潰瘍、壞死等現象,長久不愈,并且容易復發[1]。在傳統的西醫治療方法中通常采取手術進行治療。該院在靜脈曲張患者的診治過程中,根據患者的要求和自身條件進行傳統中醫療法,并且在中醫的治療過程中取得較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2015年12月—2017年3月期間到該院就診的80例患有下肢靜脈曲張的患者進行研究,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與研究組。在所有的研究對象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42例,,患者年齡在29~7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4±3.2)歲,病程1~15年,平均病程(7.1±2.4)年,處于靜脈曲張Ⅰ期的有11例,靜脈曲張Ⅱ期患者23例,Ⅲ期26例,Ⅳ期16例,Ⅴ期2例,Ⅵ期2例。在所有的研究對象中,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程等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并且該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已知情并同意,院領導也予以批準。
1.2 臨床方法
對照組在治療中使用西醫方式選擇手術進行治療,在手術前后需要醫護人員進行密切監護,并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和檢查結果進行記錄。研究組采用中醫處方當歸四逆湯合補陽還五湯的基礎上另加大劑量的附子,其中當歸四逆湯的處方為、當歸12 g、桂枝9 g、芍藥9 g、炙甘草6 g、通草6 g、細辛3 g、大棗8枚;補陽還五湯處方為:黃芪80 g、伸筋草15 g、地龍15 g、川芎15 g,紅花15 g,升麻15 g、絲瓜絡15 g、雞血藤15 g、牛膝15 g、赤芍12 g、木瓜12 g、桃仁10 g、甘草9 g、柴胡9 g;附子根據病情的等級和嚴重程度酌量進行增減。以上中醫處方患者每天服用2次方劑,每方分2次,早晚各1次,10 d為1個療程。3個療程后把研究組與采用西醫手術的對照組進行比較。
1.3 統計方法
該次研究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臨床數據進行處理、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4 療效評價標準
在進行治療后3個月內進行臨床觀察,顯效:腿部、腳踝部位腫脹消失,長久站立沒有麻木疼痛感,小腿處靜脈沒有迂曲成團,各類并發癥情況完全消失。有效:腿部、腳踝部腫脹消失,長久站立或久坐腿部麻木疼痛感在腿部抬高或平臥后消失,皮膚發黑發硬的程度得到改善,各種皮炎、濕疹等皮膚病變得到控制。無效:以上病情均為得到控制,外觀仍能看出靜脈的色素沉著,靜脈曲團擴張,并發癥仍存在[2]。以顯效與有效為治療后的有效率統計。
經過該院中西醫2種不同的診療方法后,研究組與對照組兩組患者都表現出非常顯著的差異,就患者的臨床表現情況來看研究組的患者顯著優于對照組,研究組的患者在有效率方面也大大高于對照組,兩者相比有較大差距,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在中西醫兩種不同治療方法后的效果對比[n(%)]
靜脈曲張按照發病的部位主要分為下肢靜脈曲張與精索靜脈曲張,并發癥主要有淤積性皮炎、淤血性潰瘍、淺靜脈出血等[3]。從西醫的觀點認為靜脈曲張疾病主要是患者的先天原因,瓣膜發育時出現問題加上后天壓力導致靜脈曲張或者是血管疾病引起瓣膜功能受損,還有吸毒、肥胖人員都因為下肢瓣膜的受損與下肢的巨大壓力導致有很高的發病率。從我國中醫的角度來看,是患者血淤氣虛的外在體現,由于氣虛導致血液不能正常回流,慢慢堵塞血管而發生,所以在中醫的處方中主要以補氣活血的藥物為主,在補陽還五湯中,桃仁、赤芍、川芎、紅花、地龍等都是通經活絡、活血祛瘀的藥物,木瓜、絲瓜絡、伸筋草也有舒筋活絡的作用,黃芪的功效是加速血液的流通速度,也起到舒筋祛瘀的效果。當歸四逆湯中,當歸養血和血,桂枝溫經散寒、溫通血脈,細辛、白芍溫經散寒養血,有補血益氣的效用。通草、大棗、甘草均是通經脈、健脾養血的藥物。附子的功效是散寒止痛、回陽救逆,因此這兩方加一味附子共同達到補氣通絡,治療靜脈曲張的效果[4]。
在除了使用藥物進行治療靜脈曲張外,還要加強日常的保健措施:①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穿戴靜脈曲張襪,并且注意在30 min或1 h就要休息1次[5]。②減少外出活動,避免久坐和站立,盡量保證臥床抬高小腿的姿勢,這樣雙腳保持與心臟平行或高于心臟,能使下肢的血液循環速度加快,并且可給頭部提供足夠的新鮮血液,保持大腦的供氧量。③用熱水泡腳并進行按摩。洗腳時用熱水浸泡生姜或辣椒、大蒜,這樣可以較快的擴張人體毛細血管,加快血液的流動循環,有利于減輕腿部的靜脈淤血,防止靜脈曲張。另外還有助于睡眠,增加身體抵抗力。④增加搓揉腿肚、甩腿、扭膝、扳足的動作量。每次揉動或甩腿的次數在20次左右,這些動作可以增強腿力,預防小腿抽筋、半身不遂、腿麻及下肢萎縮無力等。另外在飲食中要選擇雞肉、羊肉、牛肉等溫性肉類,食材中要多選擇山楂、金橘、油菜、芝麻、絲瓜、赤豆等。因為靜脈曲張給患者帶來非常大的痛苦,影響人們的生活與工作,所以要從生活的各個方面來加大加強對靜脈曲張的預防,降低靜脈曲張的發病率。
綜上所述,當歸四逆湯合補陽還五湯加大劑量的附子能夠較好的控制患者的下肢靜脈曲張病情,在治療效果上有明顯的優勢,值得在臨床中應用推廣。
[1]陳智淵.補陽還五湯加味治療下肢靜脈曲張76例觀察[J].今日健康,2015,55(9):297.
[2]司富春,宋雪杰.下肢靜脈曲張中醫證型和方藥臨床研究的數據挖掘[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12(4):449-455.
[3]魏婭萌.當歸四逆湯聯合西醫治療創傷性下肢深靜脈栓塞(DVT)的療效及護理措施[J].內蒙古中醫藥,2016,35 (14):90-91.
[4]韋仕福.補陽還五湯聯合邁之靈治療輕、中度精索靜脈曲張的臨床觀察[J].飲食保健,2015,2(17):78-79.
[5]時金臣.補陽還五湯加味聯合七葉皂苷鈉注射治療單純性下肢靜脈曲張[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42(48):131.
R25
A
1004-6569(2017)05(b)-0164-02
2017-04-21)
郝冬冬(1970-),男,內蒙古和林格爾人,大專,主治醫師,研究方向:心腦血管(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中醫以心脾腎為中心出現不調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