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出
四川省鄰水縣中醫醫院康復科,四川廣安 638500
短療程針灸聯合甲氨蝶呤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療效觀察
陳出
四川省鄰水縣中醫醫院康復科,四川廣安 638500
目的討論短療程針灸聯合甲氨蝶呤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臨床效果。方法現隨機選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該院收治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110例,分成實驗組55例,對照組55例,實驗組采取短療程針灸聯合甲氨蝶呤進行治療,對照組采取甲氨蝶呤進行治療,對兩組治療效果以及Das28評分進行對比和分析。結果持續治療1個月之后,實驗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8.2%,對照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83.6%,實驗組的治療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DAS28值下降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短療程針灸聯合甲氨蝶呤治療類風濕關節炎效果明確,可以降低類風濕關節炎的活動度,值得在臨床推廣和使用。
針灸;甲氨蝶呤;類風濕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在臨床上比較常見,屬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發病率較高,全身小關節呈對稱性變化,以手關節和腕關節比較多見,由于關節長時間受炎癥侵襲,導致關節變形和功能障礙。傳統的風濕關節炎的治療中,主要以西醫治療為主,常用藥物為非甾體類抗炎、糖皮質激素和改善病情的藥物[1],其中常用的藥物為甲氨蝶呤,單純藥物治療不能達到理想效果,并且復發率較高。我國中醫學認為,類風濕數屬于痹癥范圍內,主要是由于身體長期受到風寒濕邪侵襲,脈絡閉阻所致,中醫臨床治療中經常用到針灸療法,但是由于針灸時產生的酸脹部分將患者不能夠完全接受,導致不能長時間治療[2]。在該次調查中,采用了短療程針灸聯合甲氨蝶呤的方法進行治療,結果發現效果比較理想,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現隨機選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該院收治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110例,分成實驗組55例,對照組55例,實驗組包括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9例,年齡45~66歲,平均年齡(55.5±2.6)歲,病程1~6年,平均(3.5±0.2)年;實驗組包括女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34例,年齡35~68歲,平均年齡(51.5±2.6)歲,病程1~8年,平均(4.5±0.3)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使用甲氨蝶呤(國藥準字HZ22022674)進行治療,口服1次/周,10 mg/次,如果出現明顯疼痛,可以口服適量消炎止痛藥品,如果出現胃腸道反應,如惡心、嘔吐等,可時適當口服奧美拉唑腸溶片進行治療。
1.2.2 實驗組治療方法 實驗組采用短療程針灸聯合甲氨蝶呤方法進行治療,甲氨蝶呤的服用方法同對照組。針灸治遵循整體治療的原則進行治療,首先選取后背的督脈與膀胱經上的穴位[3],例如:肝俞、腎俞、脾俞和命門穴等,再選取曲池穴、足三里穴、太溪穴以及昆侖穴等主要經脈上的穴位。針刺手法:針對于較小的關節,采取淺刺留針方法即可,針對于皮膚覆蓋較厚的部位,可以采取正常針刺深度,并采取補法和瀉法進行調整,從而達到疏通經絡、消腫止痛的作用。
1.3 觀察指標
1.3.1 采用DAS28對病情進行評估 DAS28總計10分,得分越高代表病情活動性越高。高活動度:DAS28積分>5.1分;中度活動:DAS28積分處于3.2~5.1分之間;低活動度:DAS28積分在2.6~3.2分之間;緩解:DAS28積分<2.6分。
1.3.2 觀察方法 分別計算治療前和治療后一個月的DAS28積分,并收集觀察血沉、類風濕因子、白細胞計數以及C反應蛋白指標。
1.4 療效判定
根據全國中西醫結合類風濕學會中相關標準進行判定,治愈: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功能恢復正常,血沉和C反應蛋白指標恢復正常,類風濕因子轉陰;顯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關節功能基本恢復正常,血沉和C反應蛋白指標明顯下降,類風濕因子轉陰;有效:臨床癥狀有所減輕,關節功能有所恢復,血沉和C反應蛋白指標明有所下降,類風濕因子仍為陽性;無效:癥狀以及各項指標沒有變化,甚至加重。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例數×100%。
1.5 統計方法
該次調查數據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應用χ2檢驗,以[n(%)]百分率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對比
持續治療1個月之后,實驗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8.2%,對照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83.6%,實驗組的治療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對比[n(%)]
2.2 兩組治療前后不同疾病活動度對比
實驗組對于降低RA疾病活動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1<0.05),對照組對于降低RA疾病活動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DAS28值下降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不同疾病活動度對比
類風濕關節炎在臨床的治療方法有很多,但是每種方法都有優點和缺點,其中單純的西藥治療中發現其副作用較多,最為常見的是對胃、肝臟和腎臟的損害[4],所以在不適合長期應用。一些生物制劑治療效果比較明顯,但是由于其價格較高,并且安全性還有待于考證,所以患者接受率較低[5]。通過研究發現,短療程的針灸結合灸聯合甲氨蝶呤不僅提高了治療效果,同時也降低了藥物的副作用,有效的調節了免疫功能,達到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的目的[6]。由于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疾病,所以在緩解后需要藥物持續治療,防止復發。經過該次調查后發現,在持續治療一個月之后,實驗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8.2%,對照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83.6%,實驗組的治療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DAS28值下降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短療程針灸聯合甲氨蝶呤治療類風濕關節炎效果明確,可以降低類風濕關節炎的活動度,值得在臨床推廣和使用。
[1]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類風濕關節炎診斷及治療指南[J].中華風濕病雜志,2010,14(4):265-269.
[2]王承德,沈丕安,胡蔭奇.實用中醫風濕病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501-515.
[3]張星華,朱博雯,趙彬元,等.針灸治療類風濕關節炎隨機對照臨床研究Meta分析[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5,22(2):42-44.
[4]胡艷.針灸配合甲氨蝶呤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0(22):273-274.
[5]繆逸,朱建琴.來氟米特聯合甲氨喋吟治療類風濕關節炎26例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醫生,2012,50(21):64-65.
[6]馮林,馬玲.甲氨蝶呤聯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療效及安全性觀察[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3, 12(9):659-661.
R246
A
1004-6569(2017)05(b)-0173-02
2017-02-21)
陳出(1978-),女,四川鄰水人,主治中醫師,研究方向: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骨性關節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