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梅
甘肅省武威市人民醫院呼吸科,甘肅武威 733000
肺呼吸康復治療對緩解期危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臨床分析
王娜梅
甘肅省武威市人民醫院呼吸科,甘肅武威 733000
目的分析肺呼吸康復治療對緩解期危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從該院呼吸內科2015年12月—2017年3月接收的緩肺呼吸康復治療對緩解期危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臨床分析解期危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中隨機選擇88例患者作為該實驗研究對象,并將患者依據住院先后順序分為兩組,一組為對照組(44例)實施常規治療,另一組則為實驗組(44例),在對照組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實施肺呼吸康復治療;對比分析兩組患者治療后的效果。結果治療后,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95.45%高于對照組的81.81%,同時,實驗組治療后患者各項肺功能指標比對照組明顯較優,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肺呼吸康復治療對緩解期危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臨床效果明確,可以在臨床中推廣運用。
肺呼吸康復治療;緩解期;危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臨床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病即由于氣流受限而不可逆,該病癥在臨床中可以預防,若施以有效的治療方案也可治愈,其臨床癥狀主要包括患者氣促、咳嗽、咳痰且呼吸困難等,存在部分患者出現憋悶、喘息的情況,同時大部分患者體重下降、食欲下降,甚至出現功能障礙[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我國的發病率及其致死率均較高,嚴重影響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質量,所以,在臨床中選擇有效的治療措施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這也是臨床呼吸內科的一大挑戰[2]。該院為探究肺呼吸康復治療對緩解期危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臨床療效,從該院呼吸內科2015年12月—2017年3月接收的緩解期危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中隨機選擇88例患者進行了對比性研究,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從該院呼吸內科2015年12月—2017年3月接收的緩解期危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中隨機選擇88例患者作為本實驗研究對象,并將患者依據住院先后順序分為兩組,一組為對照組(44例)實施常規治療,對照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的年齡在60~82歲,平均年齡(70±2.11)歲;病程(11±3.95)年。另一組則為實驗組(44例),在對照組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實施肺呼吸康復治療,實驗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的年齡在61~80歲,平均年齡為(71±2.56)歲;病程(12±3.25)年。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比如年齡、性別及其病程上比較差異無統計意義(P>0.05),可以用于該次試驗研究。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患者經診斷均符合中華醫學會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斷標準》[3];②所有患者入選前一月均未服用糖皮質激素;③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曉該院此次實驗,并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排除60歲以下患者;②排除合并其他慢性氣道疾病患者;③排除合并精神障礙疾病或物理參與該實驗的患者。
1.3 治療方法
在全部研究對象入院后全部接受常規康復治療,然后針對實驗組患者另行肺呼吸康復訓練,主要措施包括:①縮唇呼吸:幫助患者取半坐位,要求其以鼻呼吸,慢慢呼吸大約5 s;在呼氣時由患者自行控制嘴唇,合理控制自身氣流,訓練3次/d,約20 min/次。②膈式呼吸:引導患者取坐位或者臥位,要求其將雙手置于胸前,在呼氣時回縮腹部,吸氣時鼓起腹部,吸氣為深呼吸,呼氣則緩慢吐氣,訓練3次/d,約15 min/次。③控制性呼吸:要求患者取坐位,先訓練慢呼吸與深呼吸,然后訓練淺呼吸與快呼吸,訓練3次/d,15 min/次。
1.4 觀察指標
治療后半年評價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主要包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通氣量(MVV)、殘氣量(RV)。同時依據患者實際情況評價兩組患者臨床效果,分為顯效、無效及其有效幾個等級,其中,患者咳嗽頻率大幅度降低,臨床癥狀完全消失為顯效;患者臨床癥狀好轉,每天痰量在50 mL以下為有效;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沒有變化后者病情加重為無效;治療總有效率為顯效與有效率之和[4]。
1.6 統計方法
實驗數據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通過(±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各項肺功能指標比較
兩組治療后各項肺功能指標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的各項肺功能均優于對照組,且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可見表1。
表1 兩組各項肺功能指標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各項肺功能指標指標比較(±s)
組別FEV1(L)RV(L)MVV(L/min) FVC(L)實驗組(n=44)對照組(n=44)(3±0.11)(1±0.94)(3±0.69)(2±0.21)(73±5.65)(60±5.67)(3±0.34)(1±0.05)
2.2 兩組治療后臨床療效比較
兩組治療后臨床療效比較結果顯示:實驗組治療后臨床總有效為42例(顯效24例,有效18例),無效2例,故總有效率為95.45%;對照組治療后臨床總有效為36例(顯效11例,有效25例),無效8例,故總有效率為81.81%;兩組在臨床總有效率中對比實驗組優于對照組(P<0.05)。
近年來,隨著臨床上對慢性阻塞病的研究,已經逐步明確其發病因素及其致死因素,并在實際的治療中有效控制,但是部分患者依然存在治療效率低,生活質量差的現象,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發病時間較長,治療不及時會對患者通氣功能造成極大阻礙,降低患者各項身體機能,不利于其生活及其工作的進行[5]。有關資料顯示,針對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實施呼吸康復治療有助于緩解病情,改善呼吸肌,全面發揮其機體功能[6]。該次實驗中,實施肺呼吸康復治療的實驗組,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95.45%高于對照組的81.81%,同時,實驗組治療后患者各項肺功能指標比對照組明顯較優,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吳華等人[7]研究結果相一致。提示,將肺呼吸康復治療運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有助于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提升治療效率,促進病情康復。
綜上所述,肺呼吸康復治療對緩解期危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臨床效果明確,可以在臨床中推廣運用。
[1]張露,徐光輝,王學忠.慢性阻塞性肺病伴呼吸衰竭的無創正壓通氣治療價值 [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醫學版, 2017,2(15):79-80.
[2]羅泳儀,勞妙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復治療[J].當代醫學,2015,5(15):148-149.
[3]梁少紅,田峰,冼慧儀.無創通氣治療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并肺動脈高壓的探討[J].當代醫學,2012,5(25):465-466.
[4]高立毅.鹽酸氨溴索輔助治療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臨床療效觀察[J].當代醫學,2011,6(25):158.
[5]李晨蕾,陳熹.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中醫病機及呼吸康復鍛煉對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肺功能與癥狀的改善的研究[J].環球中醫藥,2014,3(7):35-36.
[6]歐立文,李之茂,盧平.肺呼吸康復治療對緩解期危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臨床研究[J].中外婦兒健康,2011, 4(15):163-164.
[7]吳華,鄧任華,梁聰.肺呼吸康復治療對緩解期危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臨床分析 [J].現代診斷與治療, 2015,8(8):1002-1003.
R563
A
1004-6569(2017)05(b)-0034-02
2017-04-20)
王娜梅(1985-),女,甘肅武威人,本科,護理師,研究方向: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