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翠艷
黑龍江農墾神經精神病防治院,黑龍江佳木斯 154002
家庭關懷度及護理策略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的研究
羅翠艷
黑龍江農墾神經精神病防治院,黑龍江佳木斯 154002
為了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庭關懷度及護理策略進行探討,采取問卷調查的方法,對該院收錄的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家庭關懷度量表進行測試,然后與正常人的結果進行比較。發現在適應度、成長度、合作度、情感度、親密度這些方面,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分數低于對照組分數,并且進一步得到結論,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應該加強家庭心理關懷和護理。
精神分裂癥;家庭關懷;護理;策略
目前隨著心理學研究的不斷深入,心理關懷也逐漸受到重視。家庭對于個體成長的重要作用也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對個人來說,家庭的情感環境和物質環境能夠為個體的自我形成和發展,以及個體的社會化過程提供重要的條件,并且家庭給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物質支持和情感支持對于他們的康復十分重要,因此也有人提出了應該把家庭心理環境歸入精神分裂癥患者的預防和護理章程中,該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庭關懷度及護理策略進行了深度探討,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把該院從2001年10月—2002年10月收錄的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即符合以下標準的患者:①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CCMD-II-R;②2年以上的病程;③小學以上的文化程度,可以獨立完成家庭關懷度量表,即Family-APGAR量表;④精神癥狀明顯消失,并且已經恢復自知力,可以配合工作人員完成量表測試。選取該院其他健康的體檢的人員做對照組,這些人員經過專家診斷沒有精神分裂癥,也沒有其他精神障礙,并且年齡18歲以上,可以完成家庭關機度量表。
1.2 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是家庭關懷度量表,張作記修訂版,家庭關懷度量表具有較高的信效度和內部同質性,可以很好作為研究工具的進行研究。該量表主要有以下幾個維度組成,包括適應度、成長度、合作度、情感度和親密度。適應度是指遇到危險和困難的時候,家庭成員可以從家庭中獲得資源和幫助的程度;成長度是指家庭對于家庭成員成長過程中對于身心發展的引導和支持的程度;合作度是指家庭成員之間相互的責任分擔,解決問題的方式和做決策的方式。情感度是指各個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程度,主要包括相互的愛護和關心關愛等。親密度是指家庭成員之間在一些資源上的共享程度,主要包括時間,金錢和空間等。這5個維度都使用3點評分法,即“幾乎很少”記為0分,“有時這樣”記為1分,“經常這樣”記為2分,得分的高低代表著該項家庭功能的好壞,得分越高功能越好。這5個維度得分的總和為總分,其中總分得分為0~3分代表家庭功能嚴重障礙,總分得分為4~6分代表家庭功能中度障礙,總分得分為7~10分代表家庭功能良好。
1.3 研究方法
選取以為有做心理測驗的作為主試,采用家庭關懷度量表,將患者召集在一個單獨,安靜的地方,同時對照組的人員也一起召集過來,然后進行施測,回收問卷,然后錄入數據,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該研究實驗組一共收集了183例樣本,其中男性有105例,女性有78例,平均年齡是38.39歲,對照組一共收集了178例樣本,其中男性有109例,女性有69例,平均年齡是40.30歲,通過統計分析,實驗組和對照組在性別(P=0.086)和年齡(P=0.061)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果如表1所示。實驗組和對照組家庭關懷度在適應度、成長度、合作度、情感度、親密度這幾個維度,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分數顯著低于對照組分數的,結果如表2所示。
表1 人口統計學分析[(±s),歲]

表1 人口統計學分析[(±s),歲]
性別平均年齡男女38.39±6.67 40.30±5.61
表2 兩組被試家庭關懷度結果[(±s),分]

表2 兩組被試家庭關懷度結果[(±s),分]
維度 實驗組 對照組t P適應度合作度成長度情感度親密度總計0.8±0.11 0.93±0.17 0.91±0.23 0.77±0.14 0.99±0.27 3.41±0.47 1.37±0.31 1.42±0.28 1.30±0.32 1.36±0.27 1.31±0.21 6.76±0.77 2.47 2.43 2.32 2.54 2.07 2.55<0.05<0.05<0.05<0.05<0.05<0.05
3.1 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家庭功能存在嚴重障礙
通過該研究的研究結果可以看出,實驗組各維度分數都顯著低于對照組分數,說明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家庭遇到危險和困難的時候,家庭成員可以從家庭中獲得資源和幫助的程度不足,在家庭成員成長過程中對于身心發展的引導和支持的程度不足;家庭成員之間相互的責任分擔,解決問題的方式和做決策的方式等不足。各個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程度不足,家庭成員之間在一些資源上的共享程度不足,主要包括時間,金錢和空間的共享不足等[1]。總體說明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家庭功能存在嚴重障礙,這樣的家庭環境對于患者來說是很不利的,不利于患者的康復,因此提高家庭關懷度水平,要對家庭關懷度過低的家庭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2]。
3.2 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庭關懷度及護理策略
首先護理人員要定期組織討論,主要組織好患者的家庭成員,針對患者或者患者家庭里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遇到危險和困難的時候,如何讓家庭成員可以從家庭中獲得資源和幫助;如何提高家庭對于家庭成員成長過程中對于身心發展的引導和支持;如何提高家庭成員之間相互的責任分擔,處理好解決問題的方式和做決策的方式。如何提高各個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程度,主要包括相互的愛護和關心關愛等,如何提高家庭成員之間在一些資源上的共享程度。
作為精神分裂癥病因的研究重點,特別是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家庭關懷度對于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康復也十分重要,應該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家庭適應度、成長度、合作度、情感度、親密度,促進家庭關懷和護理。
[1]丁常美.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庭關懷度及護理策略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3(8):13-14.
[2]劉梅.探討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庭關懷度及護理策略[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30):191-192.
R473.5
A
1004-6569(2017)05(b)-0050-02
2017-02-20)
羅翠艷(1976-),女,山東莒縣人,本科,副主任護師,研究方向:精神科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