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央
摘要:在水利事業不斷發展的過程中,灌區建設過程中還需要不斷完善灌溉制度,尤其是對土地資源豐富、水資源豐富的高原地區,灌溉制度是科學灌溉的基礎。該文根據西藏的水利灌溉現狀與問題,提出了科學灌溉發展策略,對灌溉方式進行合理選擇,以實現水資源的開源節流,提高農業生產效益。
關鍵詞:科學灌溉;水利;西藏;水資源;灌溉制度
次 央. 立足科學灌溉,實現開源節流[J]. 農業工程技術,2017,37(20):42.
隨著國家對水利建設投入的增加,近年來西藏高原地區的灌區建設也不斷發展,各地灌溉條件越來越好。西藏雖是全國水資源理論蘊藏第一,但也要本著開源節流的原則對灌溉方式進行合理選擇,對水資源進行充分利用,提高農業生產水平以及人們的生活質量。
水利建設是農業生產及農民生活的重要基礎,一個灌區的建設投資、建設使用之后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與灌區建設之前的工作有緊密聯系。灌溉制度是灌區對已經建成的灌區的用水計劃進行規劃、設計、編制的基本依據,也是保障當地農業生產用水需求,提高農業生產水平的重要途徑。
一、西藏地區水利灌溉現狀
灌溉是農業生產和城市綠化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是為農作物以及植物提供充足水分的重要途徑,在西藏高原地區,加強對灌溉制度的制定,對灌溉方式進行合理選擇,是實現開源節流的重要方法。
1、傳統灌溉方法落后
西藏大部分地區受到傳統灌溉制度的影響,灌溉習俗還比較老舊,比如對灌溉水量進行分配、灌水定額、灌溉次數確定等,設計都不夠合理,導致灌溉過程中對水資源造成浪費,沒有達到科學灌溉目的。
2、灌溉實驗站點較少
為了探索更適合當地實際情況的灌溉模式,應該要加強節水灌溉實驗,但是當前西藏地區的每一個灌區的水源條件、氣候條件、土壤以及地質條件等都不滿要求,加上農作物的生產習性不同,所以在不同的灌區應該要設置不同的灌溉制度。但當前西藏的節水灌溉實驗站點較少,有的地區單純地套用其他地區的灌溉制度參數數據。
3、灌溉制度調查深度不夠
隨著西藏地區的灌溉建設投資力度不斷增大,灌溉制度的設計也越來越深入,但是在灌溉制度設計過程中,調查的深度還不夠,有的灌區只對灌區的灌溉次數、時間、灌溉定額等有初步的了解和調查,對于灌溉區域的水源條件、水量分布、氣候等情況的調查不夠深入,因此導致灌溉模式不合理。
4、灌溉制度缺乏管理
實現科學灌溉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必須要長久堅持,在不斷實踐過程中摸索出適合當地的灌溉模式。當前西藏有的灌區的管理不夠完善,缺乏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建立灌溉區域之后農業生產還是比較分散,在灌溉過程中沒有按照統一標準的規范進行灌溉水源的管理,更沒有結合開源節流的思想進行灌溉,導致水源被浪費,水資源利用率低,影響灌區經濟發展。
二、西藏地區科學灌溉發展策略
開源節流思想在很多其他領域也有應用,在水利事業建設過程中,也可以結合開源節流思想,對灌溉制度進行設計,對灌溉模式進行合理選擇,提高灌溉水平。
1、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
針對西藏高原地區而言,要制定科學合理的灌溉制度,為科學灌溉提供標準和要求。在開源節流的背景下,應充分發揮灌溉水和工程設施的有效利用率,擴大當地經濟效益,考慮當地土壤中的養分、水分等狀況,不斷提高土壤的肥力,例如在已經出現沼澤化以及鹽堿化的地區,灌溉制度必須有利于防治沼澤、鹽堿危害。
針對西藏高原地區而言,其植物結構比較單一,農作物以青稞為主,另外,小麥、油菜、蔬菜、林草地也有一定面積,根據當地現有灌區的成功灌溉經驗,應該在耕地設計要確保灌溉率為75%,林草地的最低灌溉率為50%,在此基礎上,青稞每年可以灌水4-5次,灌溉定額為每畝220-250 m?,油菜每年灌水4-5次,灌溉定額為每畝225-275 m?,蔬菜每年灌水7-8次,灌溉定額為每畝400 m?,林草地每年灌水4-5次,灌溉定額為每畝160-300 m?。
另外,在設計灌溉制度的時候要根據不同灌區的具體情況,例如水源條件、氣候、降水、土壤、水文地質條件等,對灌溉標準進行適當地的調整,確保灌溉制度有更強的針對性。在具體實踐過程中,還應該結合作物需水緩急對灌溉制度進行適當調整。有的灌區往往有好幾個作物同時需要灌水,為了確保灌溉制度與作物灌溉用水計劃保持協調,錯開用水高峰期,綜合各種實際情況,以全面增產為前提,對必須優先灌溉的作物進行提前灌溉,實現水分的充分利用。
2、加強對農戶的教育,引導其形成正確觀念
在西藏高原地區,由于傳統的灌溉理念根深蒂固,農戶的思想比較傳統老舊,因此對新的灌溉制度以及灌溉模式的接受比較緩慢,執行力度不強。對此,在灌溉制度設計過程中,應該要做好前期規劃設計,深入調查當地的實際情況,對農戶進行教育,引導其改變傳統觀念,對新的灌溉制度和灌溉模式的優勢進行宣傳,提高灌溉水平。
3、推廣先進的節水灌溉技術
針對西藏地區灌溉需求,需要推行先進的節水灌溉技術,常見的節水灌溉技術有以下幾種:
第一,軟管擴澆。利用軟管輸水擴澆,這種方法操作十分簡便,靈活性較高,軟管輸水灌溉可以爬坡、過溝,對于西藏某些地勢條件不好的地區十分適用。而且軟管擴澆投資較小,可減少滲漏、蒸發損失,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
第二,噴灌。噴灌是利用水泵加壓或自然落差形成有壓水,然后將水通過壓力管道輸送到田間,然后經過噴頭噴射到空中,形成細小的水滴,再均勻灑落在農田上的一種灌溉方式,灌溉比較均勻,對地形的適應能力很強。當前噴灌技術在中國已經比較成熟。
第三,結合土壤水分監測技術,對農作物實行按需灌溉。這種方法有更強的針對性,尤其是在干旱的田塊中,對于不同土層的土壤水分進行定點定時測量和記錄,包括土壤的需水量、補給量等,都作為灌溉的依據,根據土壤的缺水情況進行水分供給,可以提高灌溉效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