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烈紅+文小東+龔少雄+齊海濤
摘要:2015年,松滋市被確定為湖北省唯一一個首批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試點縣市。該文就松滋市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展開分析,首先是主要的做法,其次是目前存在的問題,最后對存在的問題做了簡要改進方法。
關鍵詞:農產品;質量安全;試點;松滋市
鄧烈紅,文小東,龔少雄,等. 湖北松滋市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主要做法[J]. 農業工程技術,2017,37(20):75-76.
一、主要做法
1、加強組織領導,健全推進機制
(1)強化組織領導
市、鄉(鎮)均成立了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
(2)納入發展規劃
將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納入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把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工作納入市政府重要議事日程,加大了保障力度,并將農產品質量監管相關機構納入財政全額預算。2015年用于農產品安全監管、檢測、標準化生產、宣傳培訓等支出共計1990萬元,占全市財政收入的1.57%,2016年市財政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預算經費2390萬元,占全市經常性財政收入總額的1.6%。
(3)落實工作責任
健全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考核體系、績效考核辦法、責任追究制度。市政府專門印發《松滋市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實施方案》,制訂了《落實“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考核辦法”責任清單》,將任務分解到相關單位,同時,市政府把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納入年度工作目標考核,對鄉鎮和相關部門加大督查力度,全面落實政府屬地管理責任。
2、開展標準建設,嚴格生產監管
(1)全面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
全市制定了《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技術操作過程》,涵蓋種植、水產、畜禽三大類39種產品;開展農技推廣示范樣板年活動,舉辦8個市級、30個鄉(鎮)級樣板片及6個特色高效種養模式示范點,重點推廣統防統治、綠色防控、配方施肥、“三沼”綜合利用等技術應用。全市蔬菜標準化生產面積10萬畝,其中,整合項目資金1600萬元,建設放心蔬菜基地面積5000畝,標準化率48%;水果標準化生產面積13萬畝,標準化率46%;畜禽養殖標準化率65%;水產健康養殖面積10萬畝,標準化率51%。建立健全認證監管和補貼獎勵機制,對獲得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農產品地理標志的農產品分別獎勵0.5萬元、1.5萬元、2萬元和1萬元。截至目前,全市“三品一標”認證50個,其中,有機食品3個,綠色食品8個,無公害農產品39個;新申報“三品一標”認證產品20個。
(2)加強農產品生產監管
定期加強對農產品生產經營企業和基地農戶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標準化生產培訓教育。
3、注重投入品監管,加大查處力度
(1)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
市農業、畜牧、食藥等部門常年開展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對執法機構配備執法記錄儀、執法車輛等裝備,并制訂了執法巡查、崗位責任、責任追究等系列制度。成立16個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站,聘用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員61名,開展所屬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工作。配齊村級農產品質量安全協管員234名,配合抓好所屬村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在八寶鎮勝利村探索性建立村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服務站,協助市、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抓好村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
(2)強化農業投入品監管
實行農藥、獸藥、飼料及飼料添加劑等農業投入品市場準入管理和生產經營主體監管名錄制度,全市投入品經營主體601家全部納入監管名錄。落實了農業投入品購買索證索票、經營臺賬制度,提高經營戶對農業投入品規范經營認識。全市獸藥經營企業均實行了GSP管理,對全市生豬養殖戶和規模養殖場養殖環節自配料實施監管。建立了全市農業投入品質量常態化監測制度,定期對全市主要生產基地投入品開展監督抽查和技術指導。
4、強化質量監測,提升監管能力
(1)健全檢測機構
搭建了以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站為主體的市級檢測機構,并取得雙認證證書,有專職檢驗人員7名,認證檢測產品品類12個,認證檢測參數25個;16個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站均修建了專門的農殘檢測室,擁有檢測人員35名,并配備了必要的檢驗檢測、樣品采集、質量追溯等設施設備,具備了快速檢測能力;30家農產品生產企業建立了農殘自檢室;各鄉鎮分別建立動物衛生監督分所。
(2)開展常態化檢測
2015年1月-2016年7月,全市市、鄉鎮兩級共檢測農產品樣品102550個,其中,市級共檢測農殘樣品1895個,檢測合格率為100%;鄉鎮共檢測農殘樣品9284個,檢測合格率99.9%以上;開展 “瘦肉精”類違禁添加物檢測30571個,檢測合格率100%;流通市場抽檢樣品60800個,合格率98.3%;對檢測信息實行定期或不定期公開。
5、取得成果
通過一年多的工作,全市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工作已取得明顯成效,主要表現在:
一是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明顯提高。多年沒有發生重大動植物疫情和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連續三年在荊州市級考核中排名第一,市級以上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
二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制度機制完善健全。建立健全了產地環境管理、農業投入品監管、生產過程管控、收購儲運過程監管、包裝標識管理等基本規章制度;注重產銷銜接,建立健全了以農產品產地合格證明為基礎的產地準出、市場準入、誠信管理、收購儲運等監管制度,實現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有效銜接,形成了一套科學管用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制度、農業投入品監管機制。
二、存在問題
1、監管能力有待進一步增強endprint
市、鄉鎮兩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人員身兼數職,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人員均為鄉鎮農技服務中心人員兼任,機構編制、工作經費等方面的現實問題,監管能力有待進一步增強。
2、市場促進機制進一步完善
全市大多數農產品批發市場、超市對農產品入市還未開展農產品產地證明查驗,特別是外來農產品購進數量大,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市場準入倒逼產地準出機制進一步完善。
3、農業標準化生產水平進一步提高
現行的家庭承包生產經營體制下,以農戶分散經營為主的農業生產方式,制約了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和產業化發展,農業標準化生產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三、未來目標
1、同步開展“兩個創建”
開展全國畜禽綠色發展示范縣創建,申報創建1家省級、5家市級和10家縣級畜禽養殖示范場,5家無公害養殖企業和1家綠色養殖企業,建立縣級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中心,年處理能力5000噸;開展全國水產健康養殖示范縣創建,新申報國家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1家,省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1家,爭取注冊“洈水”鱖魚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發展推廣稻田綜合種養優化模式6萬畝以上。
2、著力落實“四個責任”
進一步落實生產經營者的主體責任、相關部門的監督責任、鄉鎮政府的屬地管理責任和市委市政府的領導責任。進一步強化農業、畜牧、食品藥品等監管部門的職責,對農產品質量開展常態化監管,嚴格執行農產品產地準出制度和市場準入制度。此外,加強農產品生產過程管控,重點檢查企業生產記錄、農產品產地合格證、包裝標識等,對拒不執行的生產企業要限期整改,對逾期不整改的進行立案查處。市委市政府將進一步完善決策推進督查考核等工作機制。
3、全力嚴把“四個關口”
即產地環境關口、生產環節關口、農產品流通環節關口和投入品使用關口。產地環境關口主要是運用農業綜合措施開展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生產環節關口重點是開展標準化生產和“三品一標”認證;農產品流通環節關口主要是履行市場準入手續;投入品使用關口主要是種植業減少農藥和化肥施用,禁用高毒高殘留農藥;畜禽養殖業減少獸用抗生素使用,禁用“瘦肉精”;水產養殖業減少魚藥使用和養殖投肥,禁用孔雀石綠、硝基呋喃、氯霉素等藥物。
4、努力建好“四個體系”
一是健全制度體系,完善產地環境、農產品質量管理、投入品監管、黑名單、應急處置、責任追究等制度;二是健全市、鄉鎮、企業三級檢測體系;三是健全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信息終端300個;四是建立誠信體系,推行農資銷售超市制、病蟲防治處方制和農資配送連鎖制,將農業投入品經營戶、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等生產經營主體100%納入誠信體系管理,探索建立生產經營主體“紅黑榜”制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