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本領
【文章編號】1627-6868(2017)08-0065-03
1.基本情況
繁昌縣主城區位于峨溪河上游,周邊山洪以及下游的長江、漳河洪水一直是影響城市發展的重要因素。1983年、1999年汛期洪水淹沒大半個縣城的慘景令很多城區居民終身難忘。由于峨溪河流域山區匯水面積比例過大,河道蓄洪能力較小,影響繁昌縣城防洪的因素復雜。規劃的繁昌縣城防洪體系由城區堤防、峨溪河出口處的排洪閘站和峨山聯圩蓄洪區三部分組成,其中城區堤防(防洪墻)分為主城區、城南、城西和鳳形形圩四個相互獨立的堤圈,設計防洪標準五十年一遇。城區堤防按峨橋閘上水位12.47米建設,峨溪河水位超過12.47米后啟用蓄洪區分洪。從2009年開始,繁昌縣政府將以城市防洪工程建設為基礎的城市水環境整治作為城市大建設的三大任務之一全面推進,計劃通過三年的努力全面完成建設任務。目前,計劃內的工程項目大部分已經完成,城市防洪能力得到明顯提升,但受征地拆遷等因素影響,峨山聯圩蓄洪區建設及城區西門河堤防加固、河道整治工程仍未完成,縣城整體防洪能力仍未達到規劃要求。
金峨市場段防洪墻屬城南堤圈中上段,原為繁昌縣房地產開發公司于1999年大水后建設的,設計標準低,基礎埋深不足,未進行防滲處理,不能滿足抗滲要求。墻體為塊石夾砼防滲心墻結構,強度不足,該段防洪墻堤后地面較低,防洪墻斷面祥見下圖,防洪墻頂高程約14.05米。這種結構的防洪墻上起繁陽路,下至東門橋,全長約1500米,其中險情較為突出的段落為金峨市場段,長約200米。
2.險情簡介
今年入汛以后,繁昌縣連降暴雨,6月18日(入梅)至7月5日城區累計降雨756毫米,為正常年份同期降雨量的2倍以上,其中7月1日至3日3天累計降雨341毫米。同期受長江中下游大范圍強降雨影響,長江、漳河水位持續上漲,7月4日峨橋閘外漳河最高水位達13.27米,超警戒水位1.79米,超1999年汛期最高水位0.14米,為僅次于1954年的歷史第二高水位。峨溪河洪水外排受阻,水位快速上漲,7月4日凌晨峨橋閘內峨溪河水位達13.09米,超規劃控制水位0.62米,超建閘后歷史最高水位(1999年)0.11米。從實測水位可知,雖然2016年洪水標準并未超過縣城防洪工程的設計標準,但由于峨山聯圩蓄洪區不能啟用,造成峨溪河水位超過了城市防洪墻設計防洪水位。
2016年7月2日夜,峨溪河水位快速上漲,7月3日上午7-8時,繁昌縣城市防洪墻全線承受超標準洪水壓力,其中金峨市場段基礎大范圍滲水,防洪墻后綠化帶也大范圍冒水,說明防洪墻基礎在高水位情況下,形成了滲流通道,冒水有越來越大的趨勢,這段防洪墻可能隨時全面跨塌,如果失守,繁昌城關在這一片保護區內的繁昌一中、金峨市場、龍亭小區、新世紀花園、金橋小區、陽光花園住宅區將是一片澤國,情況萬分危急!
3.搶險處理方案
為應對峨溪河超高水位險情,繁昌縣防指果斷決策,從7月2日10時啟動防汛應急預案Ⅱ級響應,要求各級各部分主要負責人要將防汛抗災工作作為當前壓倒一切的中心任務。縣防指發布命令,自7月3日凌晨1時起,所有向峨溪河農排泵站一律停止排澇。同時,縣防指發布命令要求,繁陽鎮立即發動所有鎮、社區干部職工、黨員和小區物業管理人員,采取有效措施組織城區居住在地下室、一樓等危險區域群眾,轉移到安全地帶,確保上述危險區域人員于7月3日23:00前全部撤離。7月3日晚連夜轉移城區低洼地帶群眾3300多人,同時撤離了峨山鎮峨山聯圩內群眾1700余人。
根據現場情況,技術人員提出的搶險方案為:先用石子裝袋在防浪墻后每隔4米左右“打撐子”,防止防浪墻突然倒塌。“打撐子”結束后采用用石子全面堆在防浪墻后,這樣一方面可以起到增強防洪墻的穩定性,同時也有利基礎排水。
城區防汛分部及時調集人力并上報縣防指,調集市公安局和武警部隊搶險隊突擊運砂石,在墻后填筑砂石墻進行加固。自7月3號上午7時開始,至當日下午5時左右搶險措施基本結束,險情得到緩解。根據統計共用搶險人力100余人,石子1500余噸,黃砂300噸,編織袋3000余只。
4.處理效果
7月4日晨,下游浮山湖莊圩潰破后,峨溪河水位下降,險情得以解除。
5.體會
本次洪水的強度只相當于二十至三十年一遇,距縣城五十年一遇的設計防洪標準還有較大的差距。就是說按照縣城的發展需要和規劃要求,應該具備防御比2016年汛期更大的洪水的能力。隨著全球環境的不斷惡化,極端災害性天氣逾發頻繁,在對待城市防洪問題上絕不能有一絲一毫的僥幸心理。應提早謀劃,按照防洪規劃要求,針對汛期暴露出的問題,采取有效措施,盡快補齊“短板”。只有盡快完成高標準的城市防洪工程建設,完善防洪管理體制,才有能力防御更大的洪澇災害。
涉及防洪安全各種類型工程,不論誰實施,都要按照防洪法要求,嚴格把關,履行審批手續。切忌主觀臆斷,造成防洪隱患,釀成麻煩大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