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非一
支持人體各項生命活動
一般來說,不由主觀意志隨意控制的神經,稱之為“植物神經”。在人體內,植物神經主要用來調節人體的血壓、心率、出汗、腺體分泌、胃腸蠕動、大小便等生理功能。
“植物神經的功能非常重要,就拿呼吸來說,為什么人在睡覺時還能持續保持呼吸運動呢?其實,這就是植物神經在起作用。”據許紅介紹,正是由于植物神經的活動,我們人類才能在沒有意識的情況下持續呼吸。事實上,一天24小時中,植物神經系統一直都在暗地里不斷支持著我們的各項生命活動。
誘發內臟功能失調
許紅指出,一旦人體內的植物神經功能發生紊亂,就會形成一系列的內臟功能失調綜合征,包括循環系統功能、消化系統功能或性功能失調等,這些多是在人體心理、社會外界因素綜合作用下,誘發了人體部分生理功能暫時性失調、神經內分泌出現相關改變而組織結構上并無相應病理改變的現象。
“嚴格來說,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并不能算作一種獨立的疾病,只能說是以植物神經功能失調為主所表現出的一組疾病癥狀,包括胸悶氣短、心慌、血壓異常波動、腹脹腹痛、惡心、出汗異常、烘熱感等”。臨床上,許多疾病都伴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表現,最常見的包括直立性低血壓、帕金森氏病、周圍神經病變、神經官能癥、焦慮抑郁障礙、更年期綜合征等。
體質、心理、環境因素為誘因
根據臨床流行病學的相關調查分析,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誘因除了先天性的體質因素外,還有心理、環境因素等,但多數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比如學習緊張、工作壓力、焦慮擔憂、家庭負擔、婚姻不和、生活不規律、情緒壓抑、過度疲勞等。
植物神經紊亂及其并發癥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治療,或是遷延反復、長期不愈,也會進一步加劇人體的情緒緊張、焦慮,使得免疫功能下降,甚至并發其他疾病,嚴重影響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質量。因此,專家建議那些平時工作繁忙、壓力大且性格內向的人群,尤其要注意預防植物神經功能紊亂。一旦出現問題,應及時求助相關專科醫師,切忌自行亂服安眠藥、鎮靜劑等。
植物神經紊亂癥狀遍及全身
由于植物神經是貫通全身的,因此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癥狀也會遍及全身。除了炎夏季節常見的煩躁、易怒表現外,患者還會出現頭痛、頭暈、低燒、畏寒、嘔吐、便秘、腹瀉、失眠、耳鳴、腰痛、肥胖、消瘦、肩周炎、目眩、手腳疼痛、肌肉跳動、胸部有壓迫感等癥狀。這些癥狀不是單獨出現的,而是若干癥狀匯合后相兼出現。
許紅表示,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癥狀千變萬化,但總體而言,患者向醫生描述的自覺癥狀最多,主要包括精神癥狀、神經系統癥狀、心臟癥狀和胃腸癥狀。
精神癥狀:情緒不穩、焦慮煩躁、緊張、憂郁、愛生氣、恐懼害怕、敏感多疑、委屈易哭、悲觀失望、無愉快感、不愿見人、不想說話、對什么都不感興趣、看什么都不高興、壓抑苦惱、甚至自覺活著沒意思。
神經系統癥狀:頭痛頭昏,頭脹沉悶,頭部有緊縮感、重壓感,頭暈麻木;兩眼脹痛,干澀,視物模糊;四肢沉重難受,身疲乏力,周身發緊僵硬不適,渾身難以言語的難受感覺;脖子后背發緊發沉,四肢麻木,皮膚發麻、發癢;手腳心發熱,周身皮膚發熱,但量體溫正常,全身陣熱陣汗;全身有游走性疼痛,游走性異常感覺等癥狀;入睡困難,睡眠表淺,早醒夢多;健忘、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
心臟癥狀:胸悶氣短、憋氣、心慌、瀕死感等心臟神經官能癥。
胃腸癥狀:沒有食欲,進食無味,消化不良;惡心,打嗝,燒心,嘔吐,呃逆;腹痛,腹脹,便秘,腹瀉;長嘆氣,喉部哽噎。
其他癥狀:諸如痛經、盜汗等各種各樣、千奇百怪的癥狀。
提高睡眠質量為首務
“除了大腦,人體大多數內臟器官,如心臟、腸胃等,都是受植物神經支配的。”許紅介紹說,植物神經分為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白天交感神經較為活躍,所以心跳及腸胃蠕動都會相應加快;夜晚,當人體處于睡眠狀態時交感神經受到抑制,副交感神經則呈現活躍狀態,使得內臟器官可以得到休息放松。此時,如果人體已經感到非常倦怠,又強忍住不睡覺,內臟器官得不到休息,容易因勞累過度而感到不適,植物神經也更容易產生功能失調或紊亂。“正因如此,提高睡眠質量、保證睡眠時間,正是改善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首要任務。”
調節紊亂療法多樣
植物神經功能紊亂雖然并不是高危疾病,但對健康和生活質量的影響卻著實不小。不過,此病的臨床治療并不困難,一般來說,除了保證睡眠外,只要使精神情緒得到放松,就能輕易解開“糾結”的植物神經,而松弛情緒的方法也多種多樣。
體育運動:能調節和改善大腦和神經的興奮與抑制過程,從而明顯改善人的情緒,許紅建議多進行戶外活動,比如散步、打羽毛球、游泳等,不僅可以在運動中呼吸新鮮空氣,增強體質,減緩心率,促進心血管功能的改善,還能增加自主神經的調節功能,使植物神經功能得以松弛和恢復。
開闊心境:盡量保持良好的情緒和心理狀態,既有利于神經系統與各器官、系統的協調統一,也能使機體的生理代謝始終處于最佳狀態,從而反饋性地增強大腦細胞的活力,改善神經功能。
與人訴說:遇到煩心事或情緒低落時,應想辦法疏泄出來,比如大笑幾聲或是大哭一場,也可以找朋友傾訴—下,盡量把心里的郁悶“傾倒”干凈。這不僅能幫助卸下心里的負擔、障礙,對于情緒和精神的保健也是大有裨益的。
音樂療法:音樂能使人達到深度放松的狀態,減少焦慮、緊張及抑郁等負面情緒,從而調整臟器功能。在調節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音樂治療中,所選音樂應符合以下兩個標準:第一,要厚實深沉,節奏舒緩,具有感染力;第二,音量、音頻、音色三個方面要和諧,如《G弦上的詠嘆調》、《C小調幻想曲》、《沉睡的森林》等。
規律作息: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飲食起居有規律,不僅有助于身體健康,還能培養良好的心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