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瓊++管曉璇++馬艷青
摘 要: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數字化閱讀成為一種重要的閱讀形式,不同的文本呈現方式對聽障大學生的閱讀效果是否有顯著差異?文章通過實驗研究發現:對于聽障大學生而言,同樣的內容,紙質閱讀方式的閱讀效果優于數字化閱讀的閱讀效果,可以更好地把握到文章的主旨。因此,學校應盡可能多地增加紙質閱讀的材料,減少數字化教材的廣泛推廣,以此促進聽障大學生閱讀方面的良性發展。
關鍵詞:數字化閱讀;閱讀效果;文本呈現方式;聽障大學生;紙質閱讀
1 數字化閱讀產品發展概況
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數字化閱讀產品層出不窮,數字化閱讀成為一種新型而重要的閱讀方式。2017年4月18日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公布的第十四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顯示,國民閱讀率整體呈全面上升態勢。其中數字閱讀特別是手機閱讀持續快速發展,移動閱讀、社交閱讀正在成為國民新的閱讀趨勢。2016年我國成年國民各媒介綜合閱讀率為79.9%,數字化閱讀(網絡在線閱讀、手機閱讀、電子閱讀器閱讀、Pad閱讀等)方式的接觸率高達68.2%,較2015年的64.0%上升了4.2個百分點[1]。
與傳統紙質閱讀方式相比,數據化閱讀對人們的閱讀效果是否有顯著差異引起了學者的關注。Muter等[2]通過閱讀實驗發現,紙質閱讀與屏幕閱讀在閱讀速度和閱讀理解上沒有顯著差異。Grace等[3]以小學三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發現,運用iPad閱讀和紙質閱讀的效果不存在明顯差異。Wildinson等[4]研究表明,通過屏幕閱讀會降低對文本內容的校錯率。袁曦臨[5]指出對于同一閱讀材料,相比紙質材料,數字閱讀更傾向于跳讀和略讀;袁征以大學生、中學生、小學生作為被測試的研究對象發現,同樣的內容,紙質材料的閱讀效果優于屏幕文本的閱讀效果[6]。
綜合現有的研究結果發現,國內外對屏幕閱讀和紙質閱讀等不同呈現方式對閱讀者的閱讀效果影響并無定論,且大部分文獻是以健全人為研究對象,較少有學者關注殘疾人群,特別是聽障人群。聽障人群由于自身聽力損失,通過聽覺通道接收的信息量肯定要比正常人群少得多,甚至幾乎沒有,那么,依靠視覺通道的閱讀對于他們來說顯得尤為重要。因此,研究不同文本呈現方式對聽障大學生閱讀效果的影響具有重要的意義。本論文通過實驗的方式,獲取了文本的不同呈現方式對聽障大學生的閱讀效果的相關數據,并進行了對比分析。
2 研究方法
本文實驗研究對象為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16級聽障生,共4個班級,其中,2個本科班,59人,2個??瓢啵?8人,共116人。實驗分為本科組和??平M兩個組別,各兩個班,設定以數字閱讀為實驗組,紙質閱讀為對照組。實驗組以計算機屏幕作為呈現載體的文本。對照組—閱讀紙質文本。兩組閱讀材料內容完全一致。被試母語均為漢語,無閱讀障礙,視力正?;虺C正視力正常,無色盲或色弱問題。所有被試者在此之前均未參加過類似實驗。
本次實驗問卷由一份閱讀材料《一間改變命運的房間》和10項閱讀題組成,閱讀題主要圍繞作品的情節細節、作者的創作意圖、文章的主旨、作品深層含義的理解和錯別字的查找來設計,以考察被試者使用不同閱讀載體對閱讀效果是否有影響。
本實驗以不同知識層次(??平M、本科組)和材料呈現方式(計算機屏幕呈現、紙質呈現)為自變量,以閱讀效果(細節題的成績、別字考察的成績)為因變量。每組實驗都專門針對性別差異作了單因素方差分析判斷其相關性。在統計分析上通過P-value的大小來判斷組間的差異顯著性,通常情況下,當0.05時沒有顯著差異,介于二者之間時有顯著差異。也可通過F值來判斷差異顯著性,在F>=F crit條件下,P-value大于0.01,小于0.05時表示差異顯著,若P-value小于0.01表示差異極顯著。
3 數據分析
3.1 本科層次方面,不同文本呈現方式對閱讀效果的影響
本科層次樣本數量:實驗組25人,對照組33人。數據統計結果如表1—2所示。從表1可以看出,對照組的平均得分為8.652,而實驗組的平均得分為7.24,實驗組答題正確率僅為對照組的84%,且兩組的方差相差懸殊,實驗組高達2.253,對照組僅為0.508,相差4倍之多,相比對照組的穩定數據,實驗組的成績波動性大,這可能與載體的不同有很大的關系。
從表2可以看出,通過F值來判斷差異顯著性,F=22.574 32,F crit=4.021 973,F>=F crit 且P-value=1.45×10-5,P-value遠小于0.01,差異極顯著,由此可以看出不同文本呈現方式對本科學歷的聽障大學生的閱讀效果有顯著差異,紙質閱讀的效果要優于屏幕閱讀。
表1 不同文本呈現方式對閱讀效果單因素方差分析(本科)
分組 觀察數 求和 平均 方差
實驗組 25 181 7.2 2.253
對照組 33 285.5 8.652 0.508
表2 不同文本呈現方式對閱讀效果單因素差異分析(本科)
差異源 SS df MS F P-value F crit
組間 28.339 82 1 28.339 82 22.574 32 1.45E-05 4.012 973
3.2 ??茖哟畏矫妫煌谋境尸F方式對閱讀效果的影響
??茖哟螛颖緮盗浚簩嶒灲M28人,對照組30人。數據統計結果如表3—4所示。從表3可以看出,對照組的平均得分為7.867,而實驗組的平均得分僅為6.929,實驗組的正確率僅為對照組的87%。
表3 不同文本呈現方式對閱讀效果單因素方差分析(??疲?/p>
分組 觀測數 求和 平均 方差
實驗組 28 194 6.928 571 2.179 894
對照組 30 236 7.866 667 1.77
表4 不同文本呈現方式對閱讀效果單因素差異分析(??疲?/p>
差異源 SS df MS F P-value F crit
組間 12.745 16 1 12.745 16 6.469 399 0.013 763 4.012 973
從表4可以看出,通過F值來判斷差異顯著性,F=6.469 399,F crit=4.012 973,F>=F crit 且P-value=0.013,P-value取值在0.01~0.05范圍內,差異顯著,由此可以看出不同文本呈現方式對專科學歷的聽障大學生的閱讀效果有顯著差異,紙質閱讀的效果要優于屏幕閱讀。
將本科紙質閱讀成績與專科的紙質閱讀成績進行對比,發現本科平均值在8.5~8.8之間,專科的平均值在7.7~8.0之間,平均成績相差較大,本專科在使用同一文本的情況下本科層次的學生平均成績明顯高于專科學生,可以推測是他們在充分理解了文章主旨后由于知識水平不同造成的差異。
將本科數字閱讀成績與??频臄底珠喿x成績進行對比,發現平均值均在7.0~7.6范圍內,差異性較小。可能因為數字閱讀影響了他們的閱讀效果,使得一大部分人不能完全理解文章更不用說發現文章中的錯別字了。
4 結語
本研究以不同學歷的聽障大學生群體為研究對象,旨在探究紙質呈現方式和數字呈現方式對中文閱讀效果的影響,以期豐富本領域的理論研究成果,并針對聽障大學生有效閱讀提出建議,促進其良性發展。
研究結果顯示,無論是??平M還是本科組的聽障大學生,在對文章主旨的把握、內容的理解和別字的查找等方面,紙質材料閱讀和數字材料閱讀的效果均有差異。同樣的文章,紙質閱讀的效果顯著優于數字閱讀。
數字閱讀是快餐文化的產物,雖然節省了大量時間,但理解和掌握文本內容的準確性大打折扣。因此,在對文章的內容要求比較嚴格時,紙質材料會脫穎而出。為了更好地促進聽障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發展,學校應在課程安排和教材選購上盡可能多地選擇紙質教材,以紙質為主,數字為輔,更加有針對性地為聽障大學生提供個性化服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