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紅,劉彥淑,高美麗
(1內蒙古醫科大學護理學院,內蒙古呼和浩特010050;2內蒙古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內蒙古呼和浩特010030)
頸髓損傷康復期患者殘障接受度與社會關系質量的相關性研究
王桂紅1,劉彥淑1,高美麗2
(1內蒙古醫科大學護理學院,內蒙古呼和浩特010050;2內蒙古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內蒙古呼和浩特010030)
目的:探討頸髓損傷康復期患者殘障接受度與社會關系質量水平的相關性,以期指導臨床心理治療.方法: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2014-01/2016-05內蒙古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收治的96例頸髓損傷康復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應用殘障接受度量表(ADS)、社會關系質量量表(SORS)對其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頸髓損傷康復期患者殘障接受度總分(136.85±46.32)分,社會關系質量總分(51.26±7.35)分.頸髓損傷康復期患者殘障接受度總分處于中度偏下水平,與社會關系質量總分呈正相關(r=0.688,P<0.01),且與家庭承擔維度、家庭親密度維度、朋友關系維度均明顯相關(P<0.01或P<0.05).結論:頸髓損傷康復期患者殘障接受度與社會關系質量水平具有顯著的相關性.殘障接受度水平越高,其社會關系質量水平也越高.反之,此類患者高水平的社會關系質量可提高其殘障接受度,二者相互促進.
頸髓損傷;康復期;殘障接受度;社會關系質量
頸髓損傷又稱為頸部脊髓損傷,因發病位置在頸部也被稱為頸脊髓損傷,簡稱為頸髓損傷.頸髓損傷是一種非常嚴重的損傷,常造成患者死亡或殘疾[1].頸上段脊髓損傷者易發生四肢癱瘓,如果膈肌和肋間肌癱瘓,可發生呼吸困難,常致患者迅速死亡.頸下段脊髓損傷者在損傷平面以下出現肢體癱瘓,上肢呈節段性感覺和運動障礙.脊髓完全斷裂者可立即發生弛緩性完全癱瘓,損傷平面以下各種感覺和反射消失,一般不能恢復.由于該疾病對患者健康危害較大,所以易引發很多的心理問題,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2].殘障接受度是指殘障給個體價值觀和社會生活帶來的影響,使個體實際或感知到的,因殘障引起的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喪失,不會對現存的正常能力,以及個體存在意義造成負面損害[3-5].社會關系質量包括家庭承擔、家庭親密度、朋友關系3個部分,是家庭、社會生活的核心[6].有研究[7]發現,頸髓損傷患者殘障接受度處于中等偏下水平,受JOA評分、損傷時間、抑郁評分、性別的影響.因此,本研究選擇康復期的頸髓損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討論其殘障接受度與社會關系質量是否有相關性,為提高此類患者的康復質量提供依據.
1.1 一般資料 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2014-01/ 2016-05內蒙古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收治的頸髓損傷康復期患者96例作為研究對象,年齡28~69(平均42.69±8.72)歲,男48例,女48例.
1.2 納入標準 ①患者無意識障礙,生命體征平穩,基本生活可部分自理,日常活動需要輔助;②頸髓損傷處于康復期,住院時間滿1個月,出院追蹤至6個月;③小學以上文化程度,能夠正確理解問卷內容;④自愿參加本研究,對問卷內容可如實、客觀地回答.
1.3 排除標準 ①語言溝通障礙患者;②合并精神疾病患者;③合并心肺功能衰竭等嚴重疾病,影響研究準確性者.
1.4 方法
1.4.1 研究工具
1.4.1.1 殘障接受度量表(acceptance of disability scale,ADS) ADS量表由Linkowski[8]編制,包括擴大、服從、控制和轉變4個維度,共50個條目,每條均采取6級計分法,其中15個條目為正向評分,即非常同意、相對同意、有些同意、有些不同意、相當不同意、非常不同意,分別計為1、2、3、4、5、6分,其余35個條目為反向計分.其中,擴大維度體現的是患者能否看到除疾病以外的自身價值,分數范圍為14~84分;服從維度體現的是患者能否弱化對外表和體格能力的關注程度,更加重視自身內在特質,其分數范圍為5~30分;控制維度體現的是除感覺功能以外,患者能夠不去貶低自身其他功能水平,其分數范圍為16~96分;轉變維度是指患者不把自身的各個方面與社會參照標準進行比較,而是選擇適宜自身情況的行為和思考方式,其分數范圍為15~90分.各維度均分為低接受度、中接受度、高接受度三個層次.殘障接受度總分為各維度得分之和,分數越高提示殘障接受度越好,量表總分為50~300分.50~133分為低接受度,134~217分為中接受度,218~300分為高接受度[9].該量表的 Cronbach's α值為 0.91,曾用于脊髓損傷[10]、Ehlers-Danlos綜合征[11]等患者的調查中,均表現出良好的信度.
1.4.1.2 社會關系質量量表(Social Relational Quality Scale,SRQS) SRQS量表由Hou等[6]編制,包括家庭親密度、家庭承擔、朋友關系3個維度,共17個條目,非常不同意、不同意、同意、非常同意分別記為1~4分.評價越高提示患者與家人和朋友的關系越好.該量表的Cronbach's α值為0.832.
1.4.2 調查方法 依據納入標準選取適合本研究的患者,由專人負責,統一指導語,向研究對象解釋研究的目的及問卷填寫方法,簽署知情同意書.其中,住院患者采取當面獲得資料的方式,出院患者采取電話聯系的方式.問卷不記名,未能自行完成問卷者,由研究者協助完成.本研究共發放問卷96份,收回96份,剔除5份無效問卷,有效問卷為91份,回收率為100%,有效率為94.7%.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雙人核對,對頸髓損傷患者殘障接受度及社會關系質量水平進行分析,進一步分析二者的相關性.
2.1 頸髓損傷康復期患者殘障接受度水平 患者殘障接受度總分為(136.85±46.32)分,處于中度接受水平.其擴大、服從、控制、轉變維度均表現不佳(表1).

表1 頸髓損傷康復期患者殘障接受度水平 (n=91)
2.2 頸髓損傷康復期患者社會關系質量水平 患者社會關系質量總分為(51.26±7.35)分,其朋友關系得分明顯低于其他2個維度(表2).

表2 頸髓損傷康復期患者社會關系質量水平 (n=91,分)
2.3 頸髓損傷康復期患者殘障接受度與社會關系質量的相關性 患者社會關系質量總分與殘障接受度總分呈正相關,且殘障接受度各維度均與社會關系質量中的各項目均呈正相關(表3).

表3 頸髓損傷康復期患者殘障接受度與社會關系質量的相關性 (n=91,r值)
3.1 頸髓損傷患者殘障接受度水平分析 通過總結分析,頸髓損傷患者殘障接受度總分為(136.85± 46.32)分,處于中度偏下接受水平,顯著低于Berglund等[11]對Ehlers-Danlos綜合征患者調查的得分(240±38)分,低于我們對髖部骨折患者殘障接受度的研究結果[12],偏低于吳超超等[7]對頸脊髓損傷患者調查的得分(142.62±25.68)分,主要原因可能為:①脊髓損傷給患者帶來的傷害較大,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尤其是頸髓損傷,較Ehlers-Danlos綜合征及髖部骨折患者預后差,因此患者殘障接受度水平低.②本研究選擇住院時間滿1個月,出院追蹤至6個月的患者,時間較短,患者對自身殘障無法在短時間內接受.隨著時間的推移,殘障帶來的影響也會逐漸被淡化,患者價值觀也會發生改變,其殘障接受度水平也會隨之改變.
各維度接受度主要分布在低度和中度接受水平,尤其是轉變維度半數以上患者處于低度接受水平.主要原因可能為:①擴大維度.頸髓損傷患者常出現損傷平面以下運動及感覺的部分或全部喪失,患者很難找到自身價值;②服從維度.脊髓損傷的患者由于疾病特點,部分患者可弱化外表的改變,但無法弱化其對體格能力的關注程度;③控制維度.頸髓損傷的患者身體功能改變較大,嚴重影響患者生理及心理健康;④轉變維度.患者由完全獨立的個體轉變為被照顧者,為家庭及社會增加了一定的負擔,在心理方面較難適應,且該疾病預后較差,更加使患者失去面對生活的信心.
3.2 頸髓損傷患者社會關系質量水平分析 由本研究結果可以看出,頸髓損傷患者社會關系質量水平與家庭承擔及家庭親密度維度關系密切.表明患者的社會關系大多來源于家庭,朋友關系可鼓勵患者面對新的生活,但不是決定患者心理狀況的關鍵因素.家庭成員對患者的肯定與支持是決定患者社會關系質量水平的主要原因.
3.3 頸髓損傷患者殘障接受度與社會關系質量的相關性 本研究結果顯示,頸髓損傷患者殘障接受度總分與社會關系質量水平總分呈正相關,且殘障接受度各維度與社會關系質量各維度均呈正相關.這表明,社會關系質量水平的改善可使患者更加正確的認識自身疾病,尋找新的生活;正性、積極的態度也是患者獲得良好社會關系的基礎.
從維度上看,家庭成員的付出及良好的家庭關系可幫助患者正確的面對疾病,有利的心理支持是患者更好地融入家庭與社會生活的動力.家人細致的生活照顧及情感支持,可以減少患者的孤獨感,防止出現低落情緒,使患者能夠積極配合醫務人員的治療,達到最佳的康復效果.同時,朋友的支持與關愛也是患者戰勝疾病的動力.反之,正確認識自身殘障,也是患者盡早融入家庭與社會生活的關鍵,有助于患者重新找到自身價值.
綜上所述,頸髓損傷康復期患者殘障接受度處于較低水平,與社會關系質量水平呈正相關.該研究結果為臨床心理治療提供了依據,使患者在康復過程中,不僅可以得到良好的身體康復治療,同時能夠得到針對性的心理治療,可加速患者的康復進程.本研究樣本量有限,研究時間較短.大樣本及延長研究時間或會尋找出二者新的關聯,這將是我們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1]向虹靜.護理干預對頸髓損傷后患者直立性低血壓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10,25(16):47-48.
[2]黃楚君,陳楚玲,楊綠頻,等.頸髓損傷并四肢癱瘓患者的社會支持、心理狀態與生活質量的相關性[J].廣東醫學,2010,31(9): 1187-1190.
[3]Dembo T,Leviton GL,Wright BA.Adjustment to misfortune:a problem of social-psychological rehabilitation[J].Artif Limbs,1956,3(2):4-62.
[4]Keany KC,Glueckauf RL.Disability and value change:an overview and reanalysis of acceptance of loss theory[J].Rehabil Psychol,1993,38(3):199-210.
[5]Andrews FM,Withey SE.Social indicators of well-being[M].New-York:Plenum Press,1976.
[6]Hou WK,Lam WW,Law CC,et al.Measuring social relational quality in colorectal cancer:The Social Relational Quality Scale (SRQS)[J].Psychooncology,2009,18(10):1097-1105.
[7]吳超超,林 昕,方崇斌.頸髓損傷患者殘障接受度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護理學雜志,2014,29(18):5-8.
[8] Linkowski D.A scale to measure acceptance of disability[J].Rehabil Couns Bull,1971,14(4):236-244.
[9]Chao HL,Tsai TY,Livneh H,et al.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relationship between demographic and disease characteristics and acceptance of disability[J].J Adv Nurs,2010,66(10):2278-2286.
[10]Attawong T,Kovindha A.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cceptance of disability in spinal cord injuries patients[J].Nepal J Neurosci,2005,2(7):67-70.
[11]Berglund B,Mattiasson AC,Nordstrm G.Acceptance of disability and sense of coherence in individuals with Ehlers-Danlos syndrome[J].J Clin Nurs,2003,12(5):770-777.
[12]王桂紅,劉彥淑,金淑霞.髖部骨折患者殘障接受度與社會關系質量的相關性[J].實用醫學雜志,2016,32(5):839-841.
R473.6;R49
A
2095-6894(2017)08-50-03
2016-11-20;接受日期:2016-12-06
內蒙古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院科研項目(2013YZZ21)
王桂紅.實驗師.E-mail:jiangfeng2001@163.com
劉彥淑.實驗師.E-mail:31325085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