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文/楊政權
神奇“涼風洞” 只吹15℃風
圖 文/楊政權

◎村民楊再錫帶路來到涼風洞
貴州省岑鞏縣思陽鎮雙龍村有個神奇的“涼風洞”,常年吹15℃清風,當地村民把它譽為“神風”,閑暇時都喜歡去洞口享受“天然空調”。
從岑鞏縣城出發,約15分鐘車程便到達思州古城。
這是一座風景秀麗、三面環水的老城。龍江河、新安河在城中交匯形成天然八卦,城防山巒旖旎雄奇,確是一處易守難攻的古府雄基之地。
從古城出發,沿通村水泥路跨龍江河稍寨大橋,不到5分鐘車程,便到達雙龍村涼風洞所處的自然寨巖屋口。
這是一個千余楊姓人聚居的自然侗寨。寨中龍溪由北向南注入龍江河,村頭溪邊有兩眼洞泉(當地人稱龍泉、龍眼)常年流淌,水溫冬暖夏涼,雙龍也由此得名。
古木蒼蒼,溪水潺潺,寨中梯田層階錯落有致……涼風洞就坐落在龍泉背后50余米高的半山腰。
盛夏時節,驕陽炙烤。正午時分室外已是35℃高溫。
沿山路前行不到4分鐘,大伙已是氣喘吁吁,衣服也讓汗水澆透。
正當大伙疲憊不堪,有些焦躁懈怠之時,突然撲面迎來的颼颼涼風讓大伙神清氣爽,疲憊和焦躁早已被拋擲九霄云外。
“終于見著傳說中的涼風洞了!”
“哇,太爽了!”
“真是太神奇、太不可思議了!”
向著風源,大伙都爭先恐后地往洞口奔去。
這是一座成瓢壺狀的溶洞,洞口寬3米,高1.8米。洞口周圍的樹葉和雜草被涼風吹得沙沙作響。
有人從風吹樹枝所產生的能量估算,風力相當于10臺以上3匹家庭立式空調。用溫度計測試,洞口溫度僅15℃,與同時段50米外的室外35℃竟然相差20℃。
涼風洞中的涼風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流傳著各種傳說。
“小時候聽老人家講,涼風洞與龍泉洞相通,龍泉洞中潛藏著一條蛟龍,洞中吹出的涼風就是那條蛟龍呼出來的氣息。”據83歲的楊秀尤老人介紹,龍泉洞中還盛產魷魚,每年汛期洞中發大水,魷魚就會順流游出洞外,村民常常是十余斤、幾十斤的捕捉到。
對于楊秀尤老人的解釋,88歲的楊秀忠老人有不同的解釋。

◎當地村民測量涼風洞洞口

◎涼風洞周邊蝙蝠洞內鐘乳奇石一角
“我小時候親眼見過有人乘竹筏進去過,涼風洞中的涼風是龍泉洞中那頭犀牛翻滾時帶出來的風。”楊秀忠老人還說,巖屋口因水源好,村民家家戶戶皆有養鴨養鵝的習慣。
據楊秀忠回憶,73年前的一個夏天,村民金毛(小名)家養的20幾只鴨子順著龍泉游到洞中去了。情急之下,金毛橫下心,點著火把,獨自劃著竹筏也跟進了龍溪洞。
“洞中是一個大陰潭,水深不見底,魷魚成群結隊,潭底一頭犀牛正在洗澡,眼睛睜得有碗口大小。”金毛被嚇出一身冷汗,掉頭奮力劃出了洞外。
從此,巖屋口再沒有村民敢進洞中。
今年60歲的楊再錫老人是巖屋口組長,年輕時念過書,到過省城貴陽干過地質工作。在村民眼里,他算得上是有學問、見過世面的人。“種種跡象表明,龍泉洞與涼風洞相通,至于涼風洞中吹出來的涼風,應該是受到了龍泉洞中的暗河瀑布沖擊時所產生的動能形成的。”楊再錫說,要想真正弄懂形成原因,還需專家做進一步考證。
據悉,巖屋口境內喀斯特地貌明顯,其中涼風洞垂直山腳的龍泉洞四周茂林修竹叢生,洞內泉水為深層地下水,日出水量萬余噸,水質清冽,泉水常年恒溫15℃,冬暖夏涼。涼風洞周圍500米范圍內,還有流星洞、仙人洞、觀音洞、金銀洞、雙龍洞、蝙蝠洞等100余洞府星羅棋布。洞內鐘乳奇石形態怪異、玲瓏剔透,蔚為壯觀。很多洞府還與地下暗河相連,游人劃小舟潛入,極具旅游開發價值。
責任編輯 袁澤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