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文/李長華
飛針走線 五彩斑斕
圖 文/李長華

◎ 楊老貓在認真整理自己的刺繡剪紙模板
2017年7月24日,在貴州省榕江縣樂里鎮喬勒村侗寨,非物質文化遺產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楊老貓正在給幾位不同年齡的婦女及小姑娘傳授民族傳統手工刺繡技藝。
今年63歲的楊老貓是榕江縣樂里鎮喬勒村7組的侗族婦女。她自幼酷愛民族刺繡,因家庭貧困僅上過小學二年級。13歲那年,她跟隨姑媽學習刺繡技藝。經過10余年的磨煉,楊老貓的手工刺繡品獲得眾人夸贊,刺繡品及刺繡樣品的剪紙逐漸暢銷于當地。
改革開放后,農村經濟發展活躍于侗鄉山寨,民族文化事業的發展促進農民經濟增收。楊老貓抓住大好機遇發揮自己獨特專長,飛針走線,繪制出一幅幅美好生活的圖案,把刺繡品上的龍、鳳、魚、孔雀、白鶴、鴛鴦、花草等繡得鮮活靈動、五彩斑斕,傳統手工刺繡、剪紙、樣品模板畫等受到廣大顧客的青睞,前來向她學習刺繡技藝的婦女姑娘絡繹不絕。楊老貓如今傳授了200余名徒弟,其中有一部分成為師傅,在侗鄉村寨廣泛傳承侗族優秀傳統民族服飾文化。2014年12月,黔東南侗族服飾被列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楊老貓的手工繡圍腰

◎楊老貓手工繡的兒童帽

◎楊老貓(右一)在傳授刺繡技藝

◎楊老貓為學生傳授民族刺繡技法
在采訪中,楊老貓對筆者說:“我今年已經63歲了,身體不太好,視力下降,但我想抓緊時間多培養我們的下一代。我作為一個省級傳承人,有責任和義務傳承好我們的民族文化。”目前,熱愛手工刺繡的侗族姑娘楊知春、楊秀花、楊秀靈、楊綠花等人正在學習楊老貓傳授的民族工藝刺繡技法,其中最小的一名學員叫楊麗丹,年僅5歲。優秀的七十二寨侗族服飾文化將在如楊老貓等熱愛于本民族文化的農村純樸傳承人的培育和傳承下,得到弘揚光大。
責任編輯 肖凌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