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雯

智聯招聘網站云南地區負責人認為,“慢就業”折射出大學生一種新的就業觀。與“70后”“80后”相比,“95后”大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家庭經濟優越,對工作賺錢的事就顯得不是那么急迫。另外,“95后”,畢業生較“90后”“85后”,擁有更為自主的職業規劃能力,對自我定位和自身發展有越來越高的追求。
如果沒有遇到心儀的工作崗位,他們寧可等待也不愿屈就,他們只想按照自己想要的軌跡去生活。
又是一年的畢業季,大學生迎來了找工作的高峰期。今年是“95后”大學畢業生第一次大規模進入社會,他們會與職場擦碰出什么樣的新火花呢?記者近日走訪了云南各大高校,發現“95后”大學畢業生有了越來越多元化的就業選擇。不再只是參加招聘會、投簡歷、面試進職場,他們有的選擇“慢就業”,慢慢規劃自己的職業方向;有的看準主播等新興職業,自由安排工作時間。
案例1
畢業旅行寫游記 不想將就工作
云南大學畢業的周翔,從5月份開始就在計劃自己的畢業旅行。在跟自己微博好友聊天時,他得知了一個國際義工組織正在招募志愿者。他隨即報名,經過層層篩選,最后被選中去到大洋洲的斐濟進行志愿服務。7月,周翔獨自前往斐濟,和來自全球各地的志愿者們一起共同生活了半個月,不僅感受了不一樣的風土人情,還給當地的學校粉刷校舍、陪當地小朋友聊天玩耍,與不同膚色、國籍的人成為了好朋友。
回來以后,周翔把自己的經歷寫成游記上傳到旅游網站上,受到了很多人的點贊。這也更加堅定了他不想馬上就業的想法,雖然身邊的同學都已經上班進入職場,但他卻一點也不著急。“我一定要找到我喜歡的工作,寧愿不工作也不要將就。”周翔說,他現在對未來還很迷茫,不清楚自己的職業方向,想再到處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在開闊視野的同時,用充足的時間思考自己究竟適合做什么。
事實上,“慢就業”并非適合所有的畢業生。
就業壓力、物價水平以及對未來的不確定,在不斷加劇著畢業生們的焦慮。
不少畢業生家境本來就不富裕,他們急于找到一份工作,好緩解家庭的經濟壓力,因此“慢就業”可能是他們想也不敢想的。選擇“慢就業”,絕不是僅僅依靠勇氣與熱情就夠了,一定的經濟條件也必不可少。
在快節奏的社會,“慢就業”不失為一項更理想的選擇。但是如果不解決橫亙在“慢就業”面前的問題,幫助畢業生們在選擇“慢就業”時有更多底氣和自信的話,“慢就業”就永遠可能只是聽起來很美。
觀點:“慢就業”慢慢考慮人生路也是條路
據智聯招聘調查數據顯示,有7成以上的“95后”選擇的大學畢業關鍵詞為“迷茫”。近半數人表示,畢業后面臨最大的挑戰是“工作不理想”和“找不到未來的方向”,所以今年相當比例的畢業生都選擇了“慢就業”。
所謂“慢就業”,指的是一些大學生畢業后既不打算馬上就業也不打算繼續深造,而是暫時選擇游學、支教、在家陪父母或者創業考察等,慢慢考慮自己的人生道路。
周翔加了一個微信群,里面都是和他一樣選擇“慢就業”的“95后”大學畢業生。大家雖然還沒有就業,但都沒有宅在家中啃老,喜歡攝影的就去接拍一些寫真外拍,喜歡旅游的就去各處旅游回來寫成攻略,想要創業的就積極地尋找商機。
周翔的父母對他“慢就業”也不反對:“參加工作后,就很少有時間出去玩了,也沒有時間經常在家陪我們。所以歇幾年又怎么樣,只要他自己過上想要的生活就可以了。”
智聯招聘網站云南地區負責人認為,“慢就業”折射出大學生一種新的就業觀,與“70后”“80后”相比,“95后”大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家庭經濟優越,對工作賺錢的事就顯得不是那么急迫。另外“95后”畢業生較“90后”“85后”,擁有更為自主的職業規劃能力,對自我定位和自身發展有越來越高的追求。
如果沒有遇到心儀的工作崗位,他們寧可等待也不愿屈就。他們按照自己想要的軌跡去生活,只要不做啃老族,不給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社會也不宜對他們的做法過多苛責。
案例2
當主播 月入過萬發現新的自己
作為一名剛畢業的大學生,在很多人還“掙扎”在溫飽線時,潘婧智已經每月可以拿到一萬多元的工資。
潘婧智是今年云南財經大學經濟管理專業的畢業生,大三時兼職做淘寶網拍,到大四開始接觸直播平臺并成為某直播平臺的一名主播。因為性格開朗,很快就吸引了很多粉絲關注,還在今年年初一次昆明地區的網紅大賽中獲得很好的名次。
“很多人都說我有天賦,因為我從來沒有接受過專業主播的培訓。”潘婧智坦言,通過經常觀看其他主播與粉絲的交流,很快她就學會了怎么做主播。在她的直播頻道,可以看到她直播的都是一些與美食、旅游相關的內容,在直播中她很熟練地和粉絲打招呼聊天,粉絲也熱情地給她刷禮物。到目前為止,潘婧智的粉絲已經達到4萬多,每個月除去直播平臺分成,她能拿到幾千元到上萬元不等的收入。
觀點:創新通道給大學生更多選擇
日前,云南省教育廳權威發布《云南省2016年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指出,專科生就業率為98.2%,本科生就業率97.6%,專科生就業率已連續多年超過本科生,本科生期望值過高導致高不成低不就、本科生專業與社會需求存在錯位都成為主要原因。
隨著“互聯網+”“共享經濟”“社群經濟”等新的產業、商業和市場模式的興起,創造了許多新興行業和職位,產生出大量新的職業需求,如主播、微商、自媒體等。多元化的就業通道給大學生帶來了更廣泛的選擇和機會,也使“學什么不一定干什么”的理念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
作為一名大學畢業的主播,潘婧智并沒有走以往主播靠獵奇為賣點的路線,而是專攻自己喜歡的領域,以分享的姿態贏得粉絲。除了美食美景,有時她也會和大家分享昆明的一些傳統樂器、有意思的民俗等等。
“我想通過我不一樣的直播,讓大家改變對主播的一些偏見。”潘婧智說。
云南知名自媒體公眾號“六點半”的相關負責人說,現在正是一個互聯網行業快速發展的時候,主播、微商、自媒體等逐漸成為新的趨勢。“95后”大學畢業生,他們有想法也有勇氣,也為這個行業的發展帶來新的活力與生機。
但是,這個行業依舊存在很多的問題,高收入帶來高誘惑的同時也帶來高風險。一方面,社會應該以客觀的態度來看待這些新興職業,不要有刻板印象,給予他們更多的支持;另一方面,作為敢想敢干的“95后”,要堅持自己的原則不要被輕易誘惑,要明白天上不會掉餡餅,不論在什么行業都要努力才能成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