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美玲
2016年11月,昆明市建設了全市公立醫院統一預約掛號平臺——滇醫通。到去年底,昆明市、縣33所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全部實現預約掛號,電子病歷互聯互通,醫療數據全覆蓋。昆明市內乃至云南省內所有居民不論在什么地方、什么時間,在一個平臺上就能快速進行不同醫院的預約操作。
如今,半年多過去了,昆明市網絡預約掛號進展如何?“指尖就醫”是否得到快速、完善的推進?是否真正提高了廣大市民的就醫效率,改善了就醫體驗?
改進服務模式
改善患者就醫體驗
高芳是云南曲靖市人,1年前在昆明市婦幼保健院做了子宮肌瘤切除手術,日前她正打算到昆明市婦幼保健院進行復查。她通過手機微信公眾號進入“滇醫通”平臺,點擊左下角的“預約掛號”進入了主界面,選擇了昆明市婦幼保健院的婦二科門診,不到30秒鐘就順利完成了掛號。
“我根據自己的病情,選擇了一名主任醫師,掛到了下周一下午的專家號。這樣,我就可以在當天上午坐城際列車到昆明。”高芳說,網絡預約掛號非常方便,以往到昆明看病,要提前兩三天出門,還得在醫院附近先找個地方住下,早上一大早去醫院排隊掛號,不然晚了就掛不上專家號。
“互聯網+醫療”改進了醫院的服務模式,改善了患者的就醫體驗。昆明市衛生計生委信息處相關負責人介紹,網絡預約掛號是“互聯網+健康醫療”的一個應用,通過互聯網手段,改進服務模式,改進支付形式,改善就醫環境。
一直以來,醫院掛號、候診、收費時間長而醫生問診時間短的“三長一短”現象,是多年來各個部門形成“看病難”問題的主要因素。雖然以前也有網絡預約、電話預約,但沒有真正改變服務模式和支付形式;另外,現在很多醫院也已率先嘗試,建立了自己的信息化系統和預約掛號平臺。但是,如果每一個患者去一家醫院就要下載一個APP或者關注一個公眾號,30家醫院就要下載、關注30個APP和公眾號,這樣既不方便操作,也占用了大量不必要的資源。
據了解,“滇醫通”運用互聯網技術與傳統醫療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大幅提升傳統醫療信息化建設程度,用科技為廣大市民帶來便利。當前,“滇醫通”平臺已經集成了昆明市、縣33所二級以上公立醫院的號源池,居民在一個平臺內就能夠快速進行不同醫院的預約操作。這種方式比醫院自己的掛號系統,或者目前大部分第三方預約平臺方便許多。比如,在某家醫院沒號的情況下,就能快速、方便地查看到其他醫院相關科室的號源情況,真正實現“一對多”、“單對全”的服務模式,極大提高了廣大市民的就醫效率,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醫療服務資源配置不合理,導致群眾看病難的問題。
海量存儲病歷提升公共衛生管理
小余作為“指尖就醫”的受益者,力挺進“互聯網+健康醫療”的工作。去年,他女兒在昆華醫院出生,產檢、分娩、住院等所有掛號、繳費手續都是通過手機客戶端或微信公眾號完成的,免去了很多排隊等候的煎熬。而此前網絡掛號還沒開通的時候,他的一個朋友光是掛產檢號就得凌晨三四點鐘起床趕去醫院,繳費還得排很長的隊。
小余認為,“指尖醫生”這個搭建在醫患之間的開放平臺,賦予了患者更多的自由度和選擇權,這是便民惠民的創新之舉,應該得到更大范圍、更深程度的推廣和應用。
而“互聯網+醫療”不只是通過完善“指尖醫院”提升患者就醫效率,它還是城市公共衛生管理、衛生計生資源配置和人口健康管理決策等大數據應用的基礎。
早在2012年,昆明市就依托國家衛生計生委實施的“昆明市公立醫院改革國家聯系試點城市醫院管理信息系統建設項目”,經過試點和拓展推進建設覆蓋全市的電子病歷信息系統,為雙向轉診和分級診療提供信息化支撐,為完善“指尖醫院”奠定基礎。
目前,昆明市電子病歷信息系統已經基本建成,實現對市、縣33所二級以上公立醫院的醫療數據和衛生信息專網的全覆蓋,以電子病歷為核心,各醫院之間的醫療數據實現互聯互通,實時、動態交換醫院數據信息,共享患者電子病歷,為遠程醫療、分級診療、雙向轉診、檢驗檢查結果互認、居民健康檔案管理及“互聯網+健康醫療”的應用和發展奠定堅實的信息化基礎。
比如,一名患者到昆明呈貢區人民醫院就診,呈貢醫院的醫生可以很便捷查閱到其前一段時間在昆明市另一家醫院延安醫院的就診記錄,以及姓名、年齡、性別、血型、過敏史等等基礎信息;患者也不用擔心手頭上的紙質病歷丟失,到市屬公立醫院報身份證號就可以查閱到自己所有的就診信息。
再比如,以昆明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昆明五華區人民醫院、昆明市延安醫院三級聯動分級診療為例,通過電子病歷共享,就可以做到預診在社區,看病去醫院,康復回社區,最大程度方便了患者。
在電子病歷信息系統建設中,昆明市制定和完善了醫療質控、藥品管理、醫院運行監控體系,統一了電子病歷模板,促進全市33所二級以上公立醫院的標準化應用。在行政管理方面,制定了228個監管、統計、績效評價指標,為醫院管理決策提供數據支撐。
目前,昆明市衛生信息中心已經存儲電子病歷43萬份、居民健康檔案500多萬份。通過授權,醫療機構、醫生、其他機構可以訪問、無條件共享指定的病歷內容,如病案首頁、出院小結、檢查信息、檢驗信息等。
昆明市衛生計生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前,昆明市正力爭通過技術手段實現電子病歷與公共衛生管理、疾病預防控制、全員人口個案數據庫等信息的整合,形成涵蓋居民全生命周期的多維度醫療衛生健康信息,進一步為智慧健康醫療發展、居民健康狀況分析、衛生計生資源配置和人口健康管理決策等大數據應用打下基礎。
順應患者需求打通醫療信息壁壘
當前,昆明市電子病歷信息系統和“滇醫通”預約掛號平臺的建設雖取得實質性進展,但是,昆明市“互聯網+醫療”推進過程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平臺建設相對滯后、網絡基礎還需改善、信息壁壘急需打破實現共享、互聯網思維有待更新等。
就拿“指尖醫院”的在線支付來說,由于預約掛號系統建立涉及各家醫院系統硬件、軟件及接口的開發與對接等多方面技術準備,目前昆明市屬醫院只有昆明市婦幼保健院、市延安醫院、市兒童醫院和市第一人民醫院甘美國際醫院實現在線支付,完成了從掛號到繳費的系統封閉運行,其他醫院還在進一步推進和建設中。
“滇醫通”平臺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半年多的運行,全省85%的三甲醫院、昆明市全部二級醫院已入駐“滇醫通”平臺,該平臺的微信服務號粉絲達60萬,平臺日均瀏覽量達50萬人次,上線以來累計有接近70萬人次預約掛號。同時,昆華醫院、工人醫院等都已實現在線支付。下一步,“滇醫通”將繼續擴大人駐醫院覆蓋面,結合多方資源,構建互聯網分級診療體系;結合家庭醫生等新醫養模式作為分級診療體系補充,并充分開展醫養相關渠道合作,豐富和完善平臺服務內容,形成醫養健康服務的閉環,為全面建設智慧醫療奠定資源及技術基礎。
“互聯網+醫療”是大勢所趨,也是患者所需。昆明市衛生計生委相關部門介紹,昆明市將進一步建設基層醫療醫院管理信息系統、基層公共衛生管理信息系統、居民健康檔案數據庫,連通信息孤島、打通信息壁壘。從而能夠通過大數據分析、研究和應用,全面開展互聯網+健康醫療,形成對現有醫療服務模式和現有醫療資源的有益補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