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超
數控銑床編程與加工技術是數控機床加工專業的專業課程,對加工產品的尺寸、形狀、位置和表面質量等起著重要作用。為適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的需要,根據機加工企業對機床操作技術崗位的新要求,并針對中職教學現狀、本課程特點,筆者學校做了一系列改革嘗試,在傳授知識和技術的同時,幫助學生開發創造性思維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取得了優秀的成績。
一、采用“多樣化”教學模式,開發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學生學習過程的核心是思維。在數控銑床編程與加工教學中,“多角度”的教學模式包括教學形式的多樣化、教學方法的多樣化、教學內容的系統化和教學效果測試的多樣化等拓寬思維。如利用多媒體課件講解新知識,利用到企業機加工車間認識實習體驗數控銑床加工真實場景,利用競賽技術能手在數控銑床實訓室演示操作表演,用仿真軟件分組模擬加工演練,用微信交流互動等。教學呈現出“立體化”格局,豐富學習場景,激發學習熱情、創新思維能力和開闊眼界。
二、運用項目教學法,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在數銑實訓教學中運用項目教學法,能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在數銑實訓教學設計中,將各種內容設計為一個一個的實訓項目,教師將這些項目的實訓步驟細化,在課前先進行多遍演練,完善好每個實訓項目的細節,再有計劃地安排學生實訓。例如數控銑床的基本操作項目分成坐標系、面板、編輯、MDI、手輪加工、對刀和檢驗對刀等幾個小項目。先仿真練習,熟練后再到數控銑床上反復練習。
每一個項目的所有小項目熟練后,學生在動手上獲得了自信,然后再進入下一個項目實訓。分組進行加工操作表演,進行評比觀摩,總結操作要點和規范步驟,上升到理論高度。例如:平面銑削、外輪廓銑削、內輪廓銑削、型腔類工件銑削、孔類工件銑削、螺紋類工件銑削等典型項目各自的銑削特點都要總結規范的操作步驟、關鍵點、核心要領等。知識和技術記憶也像貨物存放一樣,編成辮、裝成包、打成捆、碼成垛、裝成箱、編上碼等,如條件反射,信手拈來。
三、運用圖表圖片視頻教學,培養學生形象思維能力
好的教材一定是圖多表多插圖多,易理解易接受。現在互聯網、微信上數控銑加工的知識和技術圖片圖表視頻很多,通俗易懂,學生喜聞樂見。例如在學習立式數控銑床和臥式數控銑床坐標系時,可以借助示意圖及右手指(大拇指、食指、中指),圖手結合準確判斷。依據四個原則:永遠假定工件靜止,刀具相對于工件運動加工;平行于主運動軸心線的方向為Z軸;刀具遠離工件的方向是正方向;右手大拇指為X軸、食指為Y軸、中指為Z軸,所有三指指尖的指向為該坐標軸的正方向。判斷所知,立式數控銑床的坐標為:平行于銑刀的軸心線是Z軸,和銑刀刀尖相反的方向是Z軸的正方向;銑刀左右移動的方向是X軸,銑刀相對于工件向右移動的方向是X軸的正方向;銑刀相對于工件背離操作者的方向是Y軸的正方向。同理可知,臥式數控銑床的坐標為:平行于銑刀的軸心線是Z軸,和銑刀刀尖相反的方向是Z軸的正方向;左右是X軸,刀具相對于工件向左的方向是X軸的正方向;向上的方向是Y軸的正方向。
四、注重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自學能力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自身學習習慣的培養。所以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引導學生養成閱讀技術書籍的習慣,從書本雜志上獲取新知識新工藝,追本溯源,領會問題的實質,做到真正地掌握新技術。專業課教師,不僅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分析、歸納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例如,在學習數銑加工半徑補償時,進入補償的過程和取消補償的過程必須是G00或G01指令,即是要走直線;左補償G41運用的判斷是假定工件靜止,操作者的頭指向Z軸方向,沿刀具的進給方向看去,編程軌跡在右邊,刀具在左邊,這種情況就用G41進行左補償;反之就用G42進行右補償。
總之,在數控銑床編程與加工教學中,培養學生以上四種能力,旨在讓學生能獲得自信心和興趣,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并在教師和優秀學生的引導下解決問題。
(作者單位:駐馬店技師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