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彪+陳立
摘 要:隨著我國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舉辦高職本科教育已成為職業教育發展的大勢所趨。本文以軟件類專業為例,分別從培養類型、培養目標、辦學定位、課程體系設計、教師培養五個方面對高職本科的定位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與研究,并與研究型本科、應用型本科、高職專科進行了橫向的對比分析,最終形成了“技術為基石、技能突出、寬口徑”高端技術技能型復合人才的定位,對我國職業院校開辦本科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高職本科 定位 軟件類專業
課 題:本文系2013年度湖南省教育廳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高職本科軟件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研究與實踐”的階段性研究成果(編號:ZJC2013005)。
高職??飘厴I生實踐能力強,能較快適應職業崗位的工作要求,應屆畢業生就業率較高,就業競爭優勢明顯,且入職待遇與普通本科畢業生相當;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體現在:一是理論知識不扎實、不系統、學習能力不強,相對本科生而言可持續發展能力較差;二是學制短,導致對學生的軟件開發技術學習、運用、創新能力培養不足。同時,隨著各行業企業的快速發展,新技術、新工具、新的開發方法層出不窮,對技術應用、創新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各行業企業對服務一線的生產、建設、管理高級技術型人才需求占比越來越大。但現有普通本科院校存在對職業技術教育認同度較低,對職業技術教育規律缺乏深入理解,學校與行業、企業溝通有限,本科教師行業、企業工作經驗缺乏等方面的問題,這導致所培養的學生難以滿足企業高級技術型人才的要求。
因此,開辦技術型高職本科教育,是加強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培養的需要,是系統培養高級技術型人才的需要,是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需要,是行業企業產業結構調整技術升級的客觀需要,更是構建與專門技術人才培養相適應的職業教育人才成長“立交橋”,打通職業教育向上發展通道的必由之路。
一、概述
文章中的高職本科是指職業院校相應專業開辦的本科層次教育,是相對高職??茖I而言的,它是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相結合發展的一種新形態,具有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的雙重屬性。以職業院校中的高職??茖I“軟件技術”為例,其對應的高職本科專業可取名為“軟件工程”。當然,“軟件工程”這個名稱僅僅是借用了普通本科教育專業目錄中最為接近的專業目錄名稱,“軟件技術”對應高職本科專業的定位、內涵與普通本科教育的“軟件工程”專業是截然不同的。高職本科專業的定位應從培養類型、培養目標、辦學定位、課程體系設計、教師培養等五個核心要素做進一步研究分析。
二、定位研究
1.培養類型分析
按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研究成果——“職業帶”理論模型可知:高等教育培養的人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發現和研究客觀規律的人才,稱為學術型人才;另一類是運用客觀規律,服務于社會建設和生活發展的人才,稱為應用型人才。而應用型人才根據其掌握技術(含理論知識)和技能的程度不一樣,又分為工程型人才、技術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上述四類人才反映的是不同人才類型對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掌握占比和程度的不同。
因此,根據“職業帶”理論模型和我國高等教育辦學的實際情況得知,現階段我國的學術型人才則對應為研究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層次,如985、211高校;工程型人才則對應為目前正在轉型的應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層次;技能型人才則為高職??茖I所對應的人才培養層次。而本課題組所研究的高職本科培養類型則應為技術型人才(見下圖),他需要具有很強的操作技能和扎實的理論水平。因此,高職本科的舉辦,正好使我國的高等教育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職業帶”,彌補了現有高職專科人才的理論水平不足和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動手操作技能不足。
隨著產業結構調整與技術升級的加快和各類新技術、新業態的不斷涌現,“職業帶”理論不同類型人才之間的分隔線不再那么明顯,相鄰兩類人才之間出現了一定區間的重疊,并呈現出復合人才需求大的趨勢和崗位遷移變化快的情況。因此,現階段的高職本科培養人才類型應是“技術為基石、技能突出、寬口徑”的高端技術技能型復合人才。
2.培養目標分析
根據上文中確定的高職本科人才培養類型為高端技術技能型復合人才,并結合“職業帶”理論模型,可以得出高職本科的培養目標應以理論知識,即技術為基礎,以操作技能為目標,強調技術與能力并重。因此,高職本科的人才培養目標應為培養技術員或技術師。以軟件類專業為例,其高職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為能根據軟件項目需求,完成概要設計、詳細設計以及部分核心功能編碼等工作的技術人員,崗位如高級程序員、軟件設計師。軟件類專業高職本科層次與其他培養層次的培養目標對比分析如下。
(1)高職??啤E囵B類型: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能根據概要設計和詳細設計,實現功能編碼、測試等工作。崗位有程序員、測試員。
(2)高職本科。培養類型:高端技術技能型復合人才。培養目標:能根據項目需求,完成概要設計和詳細設計,以及部分核心功能編碼等工作。崗位有高級程序員、軟件設計師等。
(3)應用型本科。培養類型:工程型人才。培養目標:能運用項目管理理念,對軟件項目進行管理和架構設計。崗位有項目經理助理、系統設計師等。
(4)研究型本科。培養類型:研究型人才。培養目標:能運用計算機理論和系統知識,深入研究軟件體系中某一領域或某一方面的問題。崗位有助理研究員、初級技術專家等。
3.辦學定位分析
高職本科的辦學定位應從學術知識和服務面向兩方面進行定位分析,并充分考慮高職本科教育既屬于本科層次教育,又屬于職業教育范疇的雙重屬性。高職本科在學術知識定位方面,必須打破本科教育原有的學科體系,淡化學科邏輯,應重點從高端技術崗位群分析出以技術為核心的知識體系,突出技術性,并將最新的技術融入至課程體系,以體現其職業教育的特征。在服務面向方面,一方面以對接與服務區域性產業為基礎,另一方面,更應區別于現有的高職專科教育,確定以提升與引領產業為主要發展目標,以適應當前產業結構調整與技術升級的需要,彌補高職??迫瞬排囵B的不足,以體現其“本科”高層次的特征。以軟件類專業為例,對辦學定位對比分析如下。endprint
(1)高職???。學術知識定位:程序員、測試員等相關崗位群技術體系。服務面向定位:區域產業,如對接、服務某市或某行業信息化。
(2)高職本科。學術知識定位:高級程序員、軟件設計師等崗位群技術體系。服務面向定位:區域產業,如提升、引領某地區或某行業信息化。
(3)應用型本科。學術知識定位: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體系。服務面向定位:面向大區域、乃至全國的信息技術研究與創新。
(4)研究型本科。學術知識定位: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體系。服務面向定位:面向計算機學科的基礎理論、應用研究。
4.課程體系定位分析
人才培養方案是高等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學校開展教學工作的指導性文件。而其中課程體系設計又是人才培養方案的核心所在。因此,深入研究高職本科的定位就必須深入研究其課程體系的定位。研究型本科和應用型本科的課程體系強調的是學科體系,在課程設置上更注重理論類課程占主要地位,而在技術應用與創新方面所占比例不大,這使得學生在理論研究方面更具有優勢,但在技術的升級與革新能力方面不足。高職本科教育培養的是高端技術技能型復合人才,需要構建的是應用技術導向的職業教育課程體系,注重“以技術為中心”的同時,兼顧課程體系的理論性,著眼于將有助于增進學生就業與發展遷移能力的知識、技能、態度、價值觀等納入課程內涵,使學生能夠適應未來職業能力需求變化、實現個體的可持續發展。具體來說,高職本科的課程體系設計定位應遵循以下原則。
(1)結構上突出職業性的原則。高職本科是高于高職??频囊粋€更高層次的職業教育,因此,在制定課程體系時應遵循“專業對應的崗位群—崗位群典型工作任務—完成任務所需能力素質—課程”職業教育課程體系設計的一般流程。切不可因高職本科的“本科”光環,而盲目地模仿、甚至照搬本科的學科型課程體系,或甚至成為了本科教育的“袖珍版”,這就勢必會造成與本科教育的同質化嚴重,更無法實現高職本科的人才培養目標。例如,在軟件類的高職本科專業中不應再去照搬普通本科中的《計算機體系結構》《編譯原理》等理論類課程,而應該圍繞“高級程序員、軟件設計師”等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進行課程體系重構。這也是高職本科與研究型、應用型本科的課程體系定位中最重要的區別。
(2)內容上突出技術性的原則。高職本科與高職??贫紝儆诼殬I教育,在課程體系設計流程是相似的,這樣造成在課程體系設計時較難區分高職本科與高職專科的本質差異。一種典型的做法是高職本科僅在高職??频幕A上簡單地增加一年學時的課程。其實不然,高職??频恼n程強調操作、使用為主,而高職本科的課程則應強調設計、高級操作等技術性內容為主。因此,即使在課程體系中有見到具有相同或相似名稱的課程,在高職專科、高職本科中的內涵也是完全不一樣的。簡言之,高職??频恼n程體系在技術性方面要以對接服務產業(行業)技術需要為主,而高職本科的課程體系在技術性方面則要以提升、引領產業(行業)技術發展為主,這也是高職本科與高職??圃谡n程內容設計上的重要區別。這一點,在軟件類專業的高職??婆c高職本科中對比也是非常明顯的,同時也說明了高職本科在內容上突出技術性的重要性。例如在程序設計基礎課程中,高職??平虒W內容以程序編碼為主,而高職本科教學內容以算法設計和編碼實現為主;在軟件工程課程中,高職??平虒W內容以識別、理解軟件項目設計中的UML圖為主,而高職本科教學內容以設計軟件項目UML圖、管理項目為主。在數據庫課程中,高職??平虒W內容以SQL的增刪改查操作為主,高職本科教學內容以軟件項目數據庫設計與實現為主。
(3)方向上兼顧“寬口徑”的原則。目前,普通本科學生適應產業調整與技術升級的崗位遷移能力明顯要強于高職??茖W生。因此,高職本科的課程體系設計在方向上也應充分吸取這方面的優勢,開設職業核心能力課程和新技術、新工藝的橫向拓展課程,建立起“專業核心技術與新技術、專業核心技術與職業核心能力”復合的課程體系,使課程體系既有專業的技術深度,又有專業的轉崗優勢,達到“寬口徑”專業的效果。例如,在軟件類的高職本科專業應開設與人交流、與人合作、解決問題、自我學習、信息處理、數學應用等職業核心能力課程模塊,同時應積極開設移動應用開發技術入門、大數據技術入門、云計算機技術入門等新技術入門類課程,以解決崗位遷移能力和新技術復合能力。
(4)突出能力考核與過程考核的原則。各門課程要改變以往以知識為主、終結性的考核方式,從考核方式、考核內容、考核過程等方面進行考核方式方法改革,確保課程考核能與崗位工作能力要求、真實工作環境進行有效的對接,實現能力考核、過程考核的目標。如軟件類的高職本科專業中,大部軟件開發課程則可以參考“考勤+課程表現+平時小任務+項目設計+項目答辯”模式進行考核改革,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平時就端正學習態度,注重能力的訓練與培養,又可以通過項目設計與答辯,培養學生產品開發能力、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5.教師培養定位分析
教師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高職本科教育的質量。對于具有職業教育和本科教育雙重屬性的高職本科來說,應從以下幾項關鍵能力定位教師的培養,方能實現高職本科的培養目標。
(1)信息化教學能力。隨著信息化技術的快速發展,職業教育中的信息化教學程度越來越普及了,這要求高職本科的教師不僅應具有通常的大學教學能力,還應具有熟悉運用信息化手段進行教學的能力。如軟件類的高職本科專業教師應具備MOOC、翻轉課堂等信息化教學能力。
(2)實踐操作能力。職業教育這一特性就要求高職本科教師應具有較強的實踐動手操作能力和過硬的技術能力,才能在“理實一體” “實訓”等課程環節中起到示范操作、解決現場問題和技術指導的作用。如軟件類的高職本科專業教師一般應具有3年以上的企業工程項目經驗。
(3)產品研發能力。高職本科與高職??埔粋€顯著的特征就是技術性更強,這就要求教師在掌握基本的實際操作能力基礎之上,應具有設計技術方案、解決技術難題、技術復合運用和創新的能力,而培養這些能力的一個最好載體就是產品的研發能力。也只有培養了教師的產品研發能力,才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提升與引領產業。如軟件類的高職本科專業授課教師應能主持開發一項橫向軟件項目。
(4)課程開發能力。高職本科的課程要求基于職業崗位能力進行構建。而職業崗位及能力因產業結構調整、技術升級而不斷地變化、更新,這就要求教師自身具有課程內容遴選、序化、重組的能力和實訓案例開發能力,以適應技術的升級和變化。如軟件類的高職本科專業教師應能采用微課和翻轉課堂等教學手段主持完成一門專業課程的設計、建設與實施工作。
三、小結
對于高職本科定位,無論是在培養類型,還是在培養目標、辦學定位、課程體系定位、教師培養定位和課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等方面,均應緊緊圍繞高職本科教育中“技術性”的職業教育特征和本科職業教育的“高端性”,做到既不盲目跟從本科教育,也不成為高職專科教育的“加時版”,這樣才能使高職本科成為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類教育層次。
參考文獻:
[1]王鍵.開展四年制高職本科教育試點工作[J].教育與職業,2013(34).
[2]王明倫.發展高職本科須解決好三個關鍵問題[J].職業技術教育,2013(34).
[3]毛艷青,李寧.高職本科的定位探析[J].文學教育(中),2012(02).
[4]王陸婭,焦旭英,李錦.計算機軟件技術人員技能要求比較分析——以北京市和美國O*NET調查數據為例[J].職業,2016(07).
[5]李榮華,彭緒銘.獨立學院向高職本科教育轉型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6(04).
[6]許彪.職業教育課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探索[J].職業,2015(03).
(作者單位:湖南科技職業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