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培霞
摘要:伴隨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為了應對時代提出的各種挑戰,提升整個民族的文化素質和精神境界,我們必須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質,豐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良文化傳統,培育新時期與時俱進的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因此,實現初中思想品德課對學生適應社會生活能力的培養,就是落實了思想品德課的德育功能。
關鍵詞:新課程;思想品德;發揮;德育功能
德育是學校教育教學的重要任務,為了應對當前各種思潮的沖擊和挑戰,思想品德教學必須發揮德育的重要性。因此,新時期初中思想品德課程要切實承擔起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質,豐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良文化傳統,培育新時期與時俱進的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等任務。
一、初中思想品德課德育功能缺失原因分析
1、青少年學生自身原因。正處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們雖然有獨立的心理需求,但是由于他們的生理和心理發育尚不成熟,社會閱歷和經驗明顯不足,獨立的愿望往往難以實現,這種理想與現實的不協調助長了他們對現實生活的不認同感。為了尋求心靈的滿足,不少青少年就把一些影視文化、網絡文化當成自身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參照物”。部分初中學生的生活中,來自道德的約束較少,缺少道德修養。這樣,低俗的文化就有機會扭曲青少年的道德觀,削弱德育教育對青少年的作用,讓青少年學生在參與社會生活時容易步入歧途。
2、家庭方面的原因。特別是農村初中生有不少是留守兒童,他們缺少監護人的關愛、教育和管束。即使在學校接受了思想品德課的教育,也極有可能在遇到一些困難后,因無法得到家庭教育方面的引導而荒廢學業,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例如興義市某鎮的青少年秦某,其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當其沉迷于網絡游戲后,為了拿錢上網而打傷了年邁的奶奶。
3、學校方面的原因。學校往往側重中考科目的知識教育,忽視了對學生的道德教育,這使得學生道德意識薄弱。現在教師的績效和評優多以考試成績作為標準,部分教師在教學技能方面不專研、不創新,大搞題海戰術,這就挫傷了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科的積極性,甚至對思想品德感到厭倦,從而使得思想品德課智育和德育的目標難以實現,學生難以以正確的價值觀來指導自己的社會生活。
二、初中思想品德課中發揮德育功能的策略
1、更新觀念,關注思想品德課的德育功能。學校要重視思想品德課的作用,重視對思想品德教師的培養,及時使教師的教育理念得到更新。上好思想品德課,思想品德教師必須了解的四個理論支撐:第一,道德學習論。思想品德課的教學要將智育和德育相結合,側重實現德育目標。這就要求教師轉變思想品德課的傳統教育觀念,明確“提高道德水平不能依靠灌輸知識,應該依靠道德學習”。也就是要求教師的教學活動應做到“動子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將學生的情感體驗和道德實踐在教學活動中結合起來,這就是實踐道德學習論的具體方法。第二,生活德育論。道德源于生活,教師的德育也應該回歸生活。要用生活來教育學生,就要求在思想品德課中運用的材料要真實、鮮活和貼近學生實際;還要求思想品德課堂做到欣賞學生的閃光點、彌補學生的薄弱點、滿足學生的需求點。第三,德育美學論。德育要有美感,追求“心靈美、語言美、行為美”。教師在上思想品德課時應該用美好的語言、行為、事物來感召學生,以美感喚醒美好,升華和落實教學中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第四,德心融合論。教育是人與人之間心靈的溝通,只有情感才能喚醒情感。教師應該善于將學生生活、老師生活中的富有情感的內容結合到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之中。課堂教學中的案例需要融入真情實感,包含親情、友情、師生情誼等真摯情感的內容才能有更多的心靈共鳴,最終實現道德的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2、優化教學設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現在的學校已經實現“班班通”,思想品德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來輔助教學。現在的思想品德課的內容多是對生活的提煉,生活化的素材借助于現代化的教學媒體,更能幫助教師創設有利于教學的情境,讓學生能更直觀的理解課本知識,這樣的教學方式往往能較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幫助學生學習,才能推動思想品德課德育功能的實現。教師在設計教學時,應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設計學生感興趣的活動來充實思想品德的課堂教學。
3、加強家校聯系,關心學生的生活。關心學生的家庭情況,加強家校之間的溝通。思想品德教學是“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活動,德育不單單是課堂上的工作,它應該延伸到學生的生活當中。學校和教師要關心學生,特別要關心留守兒童和貧困學生。這樣,能使學生感受到來自學校的溫暖,讓他們感受到“情”和“理”的力量。教師的“行動”中彰顯的道德,往往比“語言”更有說服力,更能讓學生產生心靈上的共鳴,進而成為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參照物”。學生在教師和家長的幫助下,道德水平定能有所提高。
三、結語
初中思想品德課德育功能的實現有賴于思想品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不斷學習新的教學技能,大膽地創新和實踐。在不斷的實踐和反思的過程中,教師要努力摸索出一套適用于初中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思想品德課對初中生的教育作用,切實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