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
摘要:對牦牛出敗病的發病機理、臨床癥狀、治療及預防措施進行了介紹,旨在為市場提供更加優質的牦牛產品。
關鍵詞:牦牛;出敗病;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S858.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7)09-0010-01
牦牛出敗病指的是出血性敗血病,疾病主要是由多殺性巴氏桿菌所引起的,主要表現為內臟器官出血、急性胃腸炎、肺炎以及高熱等,給養殖戶與養殖企業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牦?;汲鰯〔『箢^頸部、胸部與咽喉部會出現炎性水腫,也就是常說的鎖喉風。該病在發病時間上并沒有明顯的季節性特點,在多雨潮濕、氣候劇變以及冷熱交替的情況下,發病率會明顯增加。牦牛出敗病的蔓延嚴重威脅牦牛的安全,對牦牛養殖業的發展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響,需要進一步加強對該病的研究與分析,研制出更加有效的預防與治療方法。
1 致病機理
牦牛在患有出敗病前通常已經攜帶病菌,在上呼吸道與消化道黏膜表面寄生一定量的多殺性巴氏桿菌,在牦牛抵抗力差以及外界環境多變的情況下,牦牛體內會入侵大量的病原菌,血液循環體系出現大量病原菌,造成內源性感染。同時,病牛皮膚與黏膜也會受到損傷,由于部分菌株自身的毒性比較強,在病牛體內產生大量毒素,進而使病牛出現十分復雜的生理變化[1]。
2 臨床癥狀
牦牛出敗病在發病前有1~7 d的潛伏期,感染病原菌的牦牛會突然發病,體溫快速升高,出現敗血癥與急性胃腸炎,病牛在患病初期表現為體質弱、精神沉郁,頭頸部嚴重水腫,糞便呈現稀液狀或漿糊狀,帶有血液或黏液,嚴重時會在24 h內死亡;水腫部位在發期初期有疼痛、發熱的感覺,水腫位置冰冷,觸診較硬,頭頸伸直,疼痛感有所緩解,舌腫大呈藍紫色,口腔黏膜潮紅,口涎呈長線,吞咽受阻。病牛焦躁不安,呼吸困難。癥狀比較嚴重的病牛,在肢體、外陰與肛門也可能會出現水腫。部分病牛鼻液呈漿液性以及呼吸困難等癥狀,在病情加重的情況下,會逐漸轉化為膿性鼻液,在對病牛胸區進行擠壓的過程中,病牛會表現出明顯的痛感,聽診為啰音,病牛張口吐舌且頭頸向前伸直,部分病牛便血與下痢,后因嚴重衰竭而死亡。
3 治療
3.1 疑似病牛
對于尚未確診但疑似患有出敗病的病牛來說,使用復方磺胺間甲氧嘧啶0.1 mL/kg,連續使用3 d,能夠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其他健康牛群則需要接種疫苗進行預防,所選用的疫苗為出敗氫氧化鋁甲醛疫苗,200 kg以上的牦牛,疫苗注射量為10 mL,200 kg以下的牦牛,疫苗注射量為5 mL[2]。
3.2 確診感染病牛
對于確診患有出敗病的病牛,尤其是癥狀比較嚴重的病牛,則需要為其提供解熱鎮痛治療,消除病牛水腫,糾正酸中毒,抗菌消炎。必要時也可進行抗感染治療,所使用的藥物主要為硫酸鏈霉素與復方磺胺間甲氧嘧啶片鈉,其中硫酸鏈霉素的劑量為1萬IU/kg,1次/d,肌肉注射;復方磺胺間甲氧嘧啶片鈉劑量為0.1 mL/kg,1次/d,肌肉注射。對于體溫較高的病牛,可以使用安乃近,劑量為10 mg/kg,肌肉注射。對于呼吸困難與水腫病牛,可以靜脈注射碳酸氫鈉,藥物濃度為5%,劑量為250~1 000 mL[3]。
4 預防
4.1 加強飼養管理
做好牦牛飼養管理工作是提高牦牛質量的重要手段,禁止牦牛與其他禽類混養,運用各種手段提高牦牛機體的免疫力,盡量降低牦牛的飼養密度,做好保暖與防寒工作。
4.2 疫苗接種
做好疫苗接種免疫工作對于出敗癥的預防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牦牛出敗疫苗的注射量為4~6 mL/頭,并保證免疫的密度與質量。需要重點注意的是,在接種出敗疫苗時切勿使用其他種類的疫苗,亦不可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以及抗生素類藥物,避免出現免疫效果不佳等現象。
4.3 加強消毒衛生
做好消毒衛生工作是預防各種疾病的基礎性工作。屠宰牦牛后,不可以胡亂丟棄殘渣,避免出現病原菌污染草場以及水源等。在疫情出現的情況下,對已死的牦牛進行深埋處理,在疫情期內禁止銷售或食用牦牛產品,對于老疫區的牦牛,一旦牦牛出現大面積的出敗病感染,則需要對疫區、疫點以及威脅區進行科學合理的劃分,避免疫情進一步擴大。
5 小結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市場對于牦牛產品的需求正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養殖企業與養殖戶也需要重點做好出敗病的預防與治療工作,對疾病的類型進行科學的診斷,在第一時間采取合理的治療措施,將由疫情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控制在最低限度,為市場提供更加優質的牦牛產品。
參考文獻:
[1] 昂江文扎.牦牛出敗病的綜合防治措施[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6(11):106.
[2] 王玉君.牦牛出敗的綜合防治措施[J].中獸醫學雜志,2015(11):91.
[3] 尕松代吉.牦牛病毒性腹瀉的診斷與綜合防治措施[J].中國動物保健,2014(7):6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