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國鈞
摘要:對羊妊娠毒血癥的病因、臨床癥狀及發病特點進行了介紹,并提出了相應的防治措施。
關鍵詞:羊;妊娠毒血癥;防治
中圖分類號:S858.2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7)09-0015-02
近年來,政府對養殖行業扶持力度加大,肉羊飼養規模也不斷擴大。合作社養羊業的發展帶動了經濟的發展,傳統的養殖模式也逐漸變為標準化和集約化的養殖模式,在封閉的環境中進行養殖,易暴發疾病。妊娠毒血癥是肉羊繁殖過程中常見的一種疾病,一般在母羊妊娠最后兩月期間發生,高發時間段為生產前2~3 d內,妊娠毒血癥影響了母羊的繁殖,給養殖戶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妊娠毒血癥病因復雜,難以控制,治療也存在一定的難度,必須引起足夠的關注。只有對該病進行有效地預防和治療,才能保障羊群的繁殖,提升養殖效益。
1 典型病例分析
筆者對共和縣的合作社養羊戶進行了駐場調查。駐場期間,共有86只母羊懷孕,其中30只母羊在妊娠后期出現了妊娠毒血癥,治療前死亡5只。發病母羊表現為進食量少、行動緩慢、流產和早產、呼吸困難,經治療后,有80%的母羊康復。
2 病因分析
引發母羊妊娠毒血癥的原因為細菌或病毒感染,導致其消化系統受損或母羊胎盤早剝。在本地區,羊一般在每年的9月份進行交配,生產時間為第二年的2~3月份期間,由于冬季青飼料缺乏,常以玉米秸稈作為主要的飼料對母羊進行喂養,使得孕期母羊容易出現營養不良的問題,從而出現脂肪代謝紊亂、蛋白質與碳水化合物失衡,酮體不斷上升,導致羊肝臟功能出現異常,其排毒解毒能力逐漸下降,最終功能喪失,出現低血糖與高酮血癥、高皮質醇癥,繼而發生垂體-腎上腺系統失衡,腎上腺活性過分上升,循環中皮質醇水平異常提升,神經細胞對糖的利用能力逐漸消失,此時羊出現神經癥狀。長時間在封閉環境中進行喂養,羊活動量減少,飼養環境空氣不流通,容易滋生細菌,同樣會誘發妊娠毒血癥[1]。
3 臨床癥狀
母羊的妊娠毒血癥會隨妊娠期的臨近而逐漸變得嚴重,這與母羊的營養供給跟不上需求有很大的關系。如果母羊在疾病早期流產或早產,癥狀可隨之緩解。初期精神不振,食欲減退,體溫正常,離群獨立,舉步不安,步態不穩。逐漸出現食欲廢絕,反當停止,磨牙;糞球干小,排尿頻數;眼結膜可見蒼白,后期黃染,視力減退。嚴重時觸診脈搏快而弱,呼吸淺表,呼出的氣體帶酮臭味。反應遲鈍,運動失調,似醉酒狀態,步態瞞珊或做轉圈運動?;疾『蟮哪秆虼讲考∪獠粫r發生抽搐,頸部肌肉出現痙攣,頭頸頻繁高舉、后仰以緩解肌肉痙攣帶來的不適感。臥地不起之后在1~3 d內出現死亡。未死亡的羊難產,所產羊羔弱小或死亡。
4 發病特點
妊娠毒血癥在綿羊中的發病率較高,在普通山羊中的發病率較低。
(1)易發于春秋兩季和氣候突變時節。妊娠毒血癥常常在春秋兩季暴發,夏日高溫時節或春季倒春寒也容易發生妊娠毒血癥。
(2)易發于孕育數量較多的母羊中。在所有發生妊娠毒血癥的母羊中,孕育數量較多的多胎和雙胎母羊數量占到了90%以上,主要是因為孕育數量越多,營養不良情況越嚴重,所以發病率也更高。
(3)易發于飼養環境惡劣區域。飼養環境惡劣,空氣不流通,羊舍潮濕、惡臭等養殖場發生妊娠毒血癥的頻率更高。
(4)患病母羊所產羊羔死亡率高。患妊娠毒血癥的病羊所產的羔羊死亡率極高,據資料表明患妊娠毒血癥的母羊流產率大約在80%左右。羊發生妊娠毒血癥后,營養供給不足,胎兒發育停止,為治愈母羊,有時必須終止妊娠。
5 治療
妊娠毒血癥的治療以保肝和降血酮為主,加快羊的新陳代謝,糾正并防止酸中毒。具體用藥如下:靜脈注射25%~50%的葡萄糖溶液100~200 mL,2次/d,持續注射多日;肌肉注射地塞米松,每次25 mg,1次/d,連續用藥多日,并聯合服用亞硒酸鈉維生素E溶液;肌肉注射肌醇提升肝臟的代謝功能,用量為每次1 g,1~2次/d,聯合使用維生素B1、維生素C以及維生素B6可強化治療效果,用量均為20 mL;靜脈注射5%碳酸氫鈉溶液100~200 mL,以達到糾正酸中毒的目的,1次/d,根據病羊的情況,持續治療多日[2]。當治療無效時,需要對羊進行引產,保住母羊,緩解疾病癥狀。
6 預防
妊娠毒血癥的預防重點要從控制飼養環境和加強飼養管理兩方面進行,對懷孕的母羊,要將其轉移至母羊專用的妊娠期圈舍進行喂養,保持圈舍干凈、通風、干燥,避免異味;其次,要注意維持母羊孕期的營養供給,可將飼料配方調整為:精料0.57 kg、干草料1~2 kg,同時在飼料中添加一定的骨粉、胡蘿卜以及米湯等營養成分;保持母羊適宜的運動量,早晚各進行一次放養。
參考文獻:
[1] 楚德林,劉廣艷.羊妊娠毒血癥的預防與治療[J].現代畜牧科技,2015(1):122-123.
[2] 呂高飛,文曙光,曾春明,等.尿路結石腔內手術后尿源性膿毒血癥的防治效果觀察[J].中國醫學工程,2016(12):108-1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