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新麗
摘要:就提高舍飼養羊經濟效益的幾點措施進行了介紹。即選擇適宜的品種、科學飼養管理、做好疫病防治工作。
關鍵詞:舍飼養羊;經濟效益;措施
中圖分類號:S82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7)09-0026-01
隨著禁牧舍飼工作的開展,養羊業也由過去的放牧向舍飼轉變,如何提高舍飼養羊的經濟效益,已成為當前廣大養羊戶非常關注的問題,如果養殖效益不好,將嚴重影響養羊業的發展。筆者根據多年來的實踐經驗,就如何對舍飼養羊進行科學化管理談談自己的看法和體會,以供養羊戶參考。
1 舍飼養羊品種的選擇
品種選擇在舍飼養羊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當地土種綿羊不適宜舍飼養殖,因其肉質差、生長慢,且不易育肥,效益低;習慣于放牧的山羊也不宜舍飼,舍飼羊必須選擇生長快,肉質好,繁殖率高,易育肥的優良品種。如小尾寒羊、夏洛萊、湖羊、德克賽爾、奧賽特等品種,也可將以上品種羊(父本)和當地土種母羊(母本)進行雜交,所產后代進行舍飼養殖。
2 飼養管理的科學化
2.1 舍飼養羊圈舍的要求
舍飼羊圈的選址、結構設置、布局以及舍內設施等都要符合舍飼養羊的基本要求,這是舍飼養羊成敗的關鍵環節。羊舍場址一定要選在遠離村莊、遠離污染源、噪音小、通風、光照好、地勢高的地方,圈舍內設足水槽、料槽和草架,冬季要有取暖保溫設備,夏季能通風降溫,并且要有足夠的運動場地。
2.2 種羊管理
對種羊要單圈飼養,喂種羊專用的全價飼料和營養豐富的牧草,如苜蓿草、沙打旺等,并要配備具有豐富經驗的飼養人員進行專門管理,仔細觀察和發現發情母羊,及時配種。為了減少優秀種公羊的養殖數量,以節約開支,配種方法最好采用人工授精。對種羊每天必須要有不低于2 h的運動時間。
2.3 羔羊的飼養管理
要辦好一個舍飼養羊場,必須提高羔羊的成活率。要養好羔羊,須針對羔羊的生長特點,在飼養管理上應重點把握好以下幾個環節。
(1)吃足初乳。羔羊出生后1~3日內,一定要使羔羊吃上初乳。初乳是指母羊產羔后第一周產的奶,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和抗體,有抗病和輕瀉的作用。初乳有利于羔羊排出胎糞。
(2)哺喂常乳。羔羊出生后數周內主要靠母乳為生,在此期間,要加強哺乳母羊的補飼,適當補加精料和多汁飼料,保持母羊良好的營養狀況,促進泌乳力,使其有足夠的乳汁供應,喂給羔羊足夠的全奶。要照顧好羔羊吃好母乳,對一胎多羔羊,要求均勻哺乳,防止強者吃得多,弱者吃得少而導致發育不均勻。為了防止病弱羔羊死亡,對孤羔、弱羔和多羔等缺奶者要積極采用代哺或人工哺乳。
(3)及早補飼。為了使羔羊生長發育快,生長性能好,除吃到初乳和常乳外,還應盡早補飼,一般羔羊在10~15日齡后開始給予鮮嫩的青草和一些細軟的優質干草、葉片。并將精飼料粉涂在羔羊嘴上,令其反復磨食,等它嗅到味香嘗到甜頭,就會和大羊一起搶著吃料了。但要注意控制羔羊食量,不要一次吃得太多而發生消化不良。
(4)適時斷奶。羔羊到了3~4月齡已能采食大量牧草和飼料,具備了獨立生活能力,可以斷奶轉為育成羊。斷奶應逐漸進行,一般經過7~10 d完成。開始斷奶時,每天早晨和晚上僅讓母羊和仔羊在一起2次,以后改為哺乳1次,逐漸斷奶。
2.4 羔羊育肥
羔羊育肥是指羔羊在4~6月齡強度舍飼肥育出欄,其肉質鮮嫩,味美可口、營養豐富,是當前人們非常喜歡的肉食品。而且羔羊早期育肥出欄,可增加母羊繁殖胎次,提高繁殖率,一年兩胎,經濟效益顯著。
育肥方法:將準備育肥的羔羊進行驅蟲并灌服健胃藥,有病的要先行治療,痊愈后方可進行育肥。進入育肥期后,精飼料(全價羔羊育肥料)可占到日糧的45%~60%,采取循序漸進的方法逐漸增加喂量,育肥前10 d每天0.25~0.50 kg,以后可提高到0.5~1.0 kg,要注意觀察羊的采食、糞便、增重情況,隨時調整喂量。每日喂給青干草1.0~1.5 kg以及適量的青貯飼料。要少給勤添,減少浪費。每日分上、中、下、晚四次飼喂,要常備飲水。育肥期為40~60 d,日增重可達200~300 g,宰前活重可達40~50 kg。
3 疫病防治
舍飼羊場必須搞好疫病的防治工作。
(1)搞好免疫注射。所有羊只必須定期注射羊三聯疫苗、五號病疫苗,接種羊痘疫苗,用布病疫苗飲水免疫。
(2)場內要建立嚴格的防疫滅病制度,嚴禁外人或車輛進入,如確需進入的要進行嚴格的消毒。舍內要經常清掃和通風換氣,使舍內空氣新鮮,防止呼吸道疾病的發生。
(3)要定期藥浴、驅蟲,對初生羔羊和育肥羔羊的飼料中要定期加入抗生素和腸道消炎藥物以及助消化藥物等,屠宰前3周停用各種抗生素類藥物,防止藥物殘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