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玲++++王立超++++李悅哲
依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可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稅收征管法》及其《實施細則》規定,自高新技術企業證書頒布之日所在的年度起,申報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國家政府大力扶持高新技術企業的創辦,企業積極創造符合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技術條件和財務條件,下面主要就高新技術企業認定中最重要、最容易出現的問題的研發費用進行研究。
一、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研發費用存在的問題
企業自取得高新技術企業證書起,獲得企業所得稅稅率減免、研發費用加記扣除、金融信貸優惠、享有高級人才引進政策、優先保證用電、用水和通訊等多種優惠政策,利益驅使下,容易產生操縱研發費用行為。
唐山市在河北省每年申報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總數中占第三位,相對于其他河北省的城市,唐山市申報企業從技術領域和財務方面的質量是比較高的,在組織申報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前,唐山市科技局組織企業參加高新技術企業申報培訓,詳細解讀相關國家政策和技術標準,盡管做了大量的工作,在企業準備申報以及上報認定的財務資料中,還是存在一系列問題,尤其是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核心指標研發費用。
根據《辦法》規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中的研究開發是指為了獲得科學與技術新知識,創造性的運用科學技術新知識或者實質性改進技術、產品(服務)、工藝而持續進行的具有明確的目標的活動而產生的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沒有足夠的研究開發費用,就不能開展研究開發活動,因而也不能為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更不能稱其為高新技術企業。
企業近三個會計年度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同期銷售收入總額的比例要符合《辦法》要求。即: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小于5,000萬元(含)的企業,比例不低于5%;在5,000萬元至2億元(含)的企業,比例不低于4%;在2億元以上的企業,比例不低于3%。為此,企業虛列或者將非研究開發費用的其他成本費用列入研發費用中,達到通過認定目的。
在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關于研究開發費用資料中,一旦存在問題,影響是很大的。具體表現為:①研發費用匯總表與分項結構表、單項費用明細表明顯不符,數據無關聯、不合理;②研發費用與研發活動不匹配;甚至研發費用沒有對應的研發活動,杜撰研發費用;③研發費用歸集分配的范圍、入賬金額錯誤,主要表現在委托外部研究開發費用和其他費用兩項費用的歸集和分配上,存在虛列痕跡;④研究開發費用專項審計(鑒證)報告、財務報表、研發費用匯總表以及明細表金額不一致并無情況說明,數據不合理明顯;⑤通過操縱總收入中的非高新技術銷售收入金額來降低研發費用所占比例,以求研發費用達標;⑥通過母子公司、總分公司轉移研發費用、研發活動以及相應的收入,致使無研發活動的企業通過內部非法交易達到目的。
二、操縱研發費用應對措施
針對申報高新技術企業操縱研發費用行為,需要企業自省自律、高質量的內部控制,中介結構嚴謹的職業道德規范以及承擔連帶責任,市科技局嚴格篩選、推薦,省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結構及其財務專家發揮高度的責任心和高超的財務分析、判斷審核能力,政府相關部門尤其是稅務部門的監督檢查以及嚴懲措施。
1.就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財務專家應對操縱研發費用問題對策。①將研究開發活動情況表、研究開發費用匯總表、明細表(輔助賬)、研究開發活動說明材料、專項審計或者鑒證報告詳細核對,復核研究開發活動對應的研發費用,研發費用的總數對應的分項費用合計,分析研發費用發生的依據是否充分,以此判斷企業是否存在虛列研發費用問題。②具體分析容易出現差錯的委托外部研究開發費用和其他費用。按照獨立交易原則,委托外部研究開發費用按照實際發生額的80%計入委托方研發費用總額,其他費用一般不得超過研究開發總費用的20%。所以著重分析企業是否存在全部委托外部研究開發實際發生額都計入自己企業,其他費用超過總費用的20%的情況。如果存在,則將超出范圍部分剔除。③將研究開發活動及其費用對應《指引》中歸集范圍,按照人員人工費用、直接投入費用、折舊費用與長期待攤費用、無形資產攤銷費用、設計費用、裝備調試費用與試驗費用、委托外部研究費用、其他費用,一一對比分析,分析企業研發費用歸集項目、金額的正確性。④在涉及母子公司、總分機構的高新企業認定中,詳細分析、判斷研發活動、研發費用、相關收入的往來明細,正確判斷研發活動、研發費用以及相關高新技術的所有權。消除內部交易產生的高新技術的非法轉移申報企業。
2.嚴格中介結構職業道德規范,發揮其應有的監督審計作用。高新技術企業認定中介結構資質上,存在著一些隱性問題主要表現為:①受托中介機構不具備《指引》要求的資質。高新技術企業認定中的中介結構的資質與一般會計師事務所是不一樣的。從企業方面,委托企業把《指引》中的中介機構錯以為依法設立的所有中介結構都符合其要求,忽略《指引》中中介機構的特殊性;甚至特殊的申報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企業,不具備《辦法》和《指引》中的財務條件,編制的財務資料不真實、不合法,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符合《指引》規定的中介機構拒絕接受委托,轉而委托不具有自制的中介機構。從事務所方面,中介機構為了承接業務,獲得報酬,明知不具備高新技術企業審計(鑒證)資質,欺瞞客戶,非法接受委托。②受托中介機構執業者不具備執業資格。執業人員有非注冊會計師、非注冊稅務師或者不熟悉高新技術產業相關的政策、法規的現象。③中介機構成立時間不足三年。這是認定分析中最容易忽視的問題。④中介機構三年內有過失。由于會計師事務所的隱瞞,曾經的過失不容易被分析發現。因此,市、省級高新技術企業推薦、認定部門以及認定財務專家,對認定中介機構資質進行正確分析、判斷、審核。A.查詢、分析、審核事務所成立年限是否超過三年;成立時間是否三年以上,近三年內無不良記錄。B.承擔認定工作當年的注冊會計師或稅務師人數占職工全年月平均人數的比例是否超過30%,全年月平均在職職工人數在20人以上。執業人員是否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了解國家科技、經濟及產業政策,熟悉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工作有關要求。C.在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申報的材料中,補充增加:a.中介機構資質證明,如工商管理部門對是否符合高新技術企業認定中介機構要求的書面證明。b.中介機構的承諾書。承諾:成立三年以上、近三年無任何不良記錄;承諾執業人員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熟悉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工作具體要求。c.承擔認定工作的注冊會計師或稅務師人數及占職工全年月平均人數證明資料,如:注冊會計師(或稅務師)匯總表,全年月職工平均人數情況表。D.要求中介結構與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相關部門,主要是市、省科技廳鑒定責任連帶協議,以此約束中介結構舞弊行為。
通過對中介機構資質分析,評價申報企業委托的中介機構是否達到了《指引》和《辦法》的要求。規范認定程序,嚴格認定質量,提高認定效率和效果。
3.政府相關部門監督、指導、違法懲處。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前后,主要經過市級科技局、省科技廳、稅務部門的審核、檢查、備案,在企業申報高新企業中,市級、省級科技廳必須嚴格審核、把關,把不符合條件的企業清除;在技術專家、財務專家評審認定時,即要求精通全部政策、技術、法規標準,又要有很高的職業道德規范,為國家負責、為企業負責;認定通過后,稅務機關就備案資料嚴密檢查、核實,實地勘察,一旦發現問題,及時反饋相關部門;對操縱通過的企業進行經濟、行政的處罰;對已經享受的財政補貼及時清退,取消已經享受的各種優惠政策和待遇。
高新技術認定財研發費用的分析研究,為順利完成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程序打下基礎,尤其是對申辦高新技術企業的單位、財務人員分析評價高新技術企業財務信息有理論研究和實踐指導意義。[2017年度唐山市社會科學發展課題課題名稱:新階段唐山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研發費用問題研究課題編號:TSSWSKL-55]
(作者單位:唐山學院 東北財經大學)endprint